明勢資本黃明明:你堅持努力的方向就是風口金融

投資界 2017-12-11 20:30
分享到:
導讀

我們做投資的人,大家都普遍的焦慮。我剛從烏鎮回來,各種飯局,沒上飯局的人都很焦慮,上飯局的人更焦慮,擔心明年不在這個飯局上。尤其是對做投資的人來說,焦慮更多來自于對未來的不確定。

暌違2017年,股權投資市場現狀幾何?哪些經驗需要碰撞、分享?2018風往何處?新一年,VC、PE有哪些策略變化?行業里,又將締造怎樣的商業傳奇……2017年12月6-8日, 由清科集團、投資界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在京舉行,匯集股權投資界巨匠精英,以趨勢、策略、行業角度剖析這個時代。 

會上,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以《你堅持努力的方向就是風口》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明勢資本黃明明:你堅持努力的方向就是風口

以下為黃明明演講實錄:

在座各位都是基金的掌門人,每年會被媒體問得最多的問題基本上都是“明年的風口和熱點是什么?”我們基金內部也會討論明年的投資重點在哪里。

明勢資本是專注于早期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構,我們沒有自己的神,所以我們就問了一下互聯網圈的大神谷歌:“2018年,風口在哪里?”很多人講無人零售,講AI在各個專業領域落地的應用,講VR和AR。但明勢資本一直以來有這么個觀點:不喜歡追風口,也不太相信風口。

不光是我們自己,我們接觸的科技領域里我們認為比較靠譜的創業者們,也不喜歡風口這個詞,甚至是有點反感。他們一看見北京來的,以前是投互聯網圈子的投資人,都會有一種歧視,說北京來的投資人就喜歡講風口,就喜歡講熱點,在我們這個領域沒有風口,有的是十幾年如一日的專注。

專注,科技創業者的共性

我們當時在想是不是科技領域的創業者都是這樣?這個領域做得非常成功的公司是什么樣的?在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大家一直在講中國好像缺乏靠譜的硬科技公司,之前很多大公司都是模式創新和依托流量的,那么中國到底有沒有自己的、成功的、硬科技領域的公司?我們發現了至少有20家這樣的公司,市值超過了1千億,甚至更高。這里面的很多名字不在這個領域的人未必熟悉,大家熟悉的都是BAT,熟悉的都是TMD。那這里面有誰?第一家叫舜宇光學,是一家中國公司,是全球最領先的光學模組和手機攝像頭模組供應廠商,有1300多億甚至更高的市值,客戶是所有的高端手機,從蘋果到三星。

第二個是瑞聲科技,也是市值1200億的公司,是全球最領先的聲學模組和揚聲器模組的供應公司,蘋果、三星等消費電子核心的聲學器件都是由這一家公司提供,他們的純利潤保持在30%左右,現在依然在高歌猛進。

還有藍思科技,周群飛本身是一個非常傳奇的女性企業家,本人學歷不高,這家公司大概從5、6年前就開始從斯坦福引進博士生,碩士生,來提高生產線的水準和工藝。它是蘋果手機屏最大的供應商,也有1千多億的市值。我們還專門跟蘋果公司負責采購的亞太區主管聊過,他給我們的反饋,蘋果選擇藍思科技,不是因為它便宜,而是因為它是全球生產水準最高的公司。

舜宇光學和瑞聲科技都是做了20年以上的企業,但是創始人都異常的專注和低調。最年輕的大疆也已經做了11年,在銷售額超過1千億美金之前,幾乎沒有國內的VC看過他,或者投過他。還有一個共同點,所有這些公司,在他們的早期發展過程中幾乎沒有我們的風險投資機構在背后參與,所以我在內部分享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中國做風險投資的一個恥辱,我們追風口、追O2O、追互聯網金融,但是國家制造業這些最根本的最優秀的世界級的企業,沒有一家是有風險投資在后面支持的。

堅持,意味著一切

而且他們的創始人異常低調,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我們自己投的企業,也是出奇的相似,流深光是做激光雷達的公司,去年這個領域拿到過VC投資的企業不下十家,甚至有些大的機構在一個領域里布局了兩家以上的激光雷達的企業。流深光電的創始人之前在軍工企業做了八年,在核心激光模組制造設計上面有非常強的經驗,然后在全球500強的企業工作4、5年。他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完全想象不到今天激光雷達會成為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路徑,他還幫助我們國家的軍工企業激光領域縮短了和歐洲最先進的技術20年的差距。他用一年的時間做車載雷達,在探測距離和角分辨率方面已經接近世界級的水平,他在自己專注的領域里一直堅持努力。

第二個是橙子自,他們生產的工業機器人一貨難求,今天下一個訂單,要到12個月后才能收貨。橙子自動化的創始人是80后,十年前就開始專注在自動化上面,他們去年用15天的時間就拿下了富士康全國合格供應商的標準,成為中國3C制造領域里庫卡和雅馬哈唯一的合作伙伴,每年會進入創業板報會的流程,他不是看到了自動化這個行業起來的時候才跳進去的,是十年的努力和準備。

還有80后創業傳奇李想,今天智能電動車這個領域是我們看到的未來5-10年里,比智能手機之后的全球化更大的結構性的機會,李想在2012年的時候就開始思考電動車領域的創業機會,所以15年汽車之家剛剛上市的時候,他說要辭掉汽車之家所有的董事和管理的職位。我問他為什么?他一句話打動了我,他說“我看到了一個可能在有生之年能夠創造豐田這樣世界級車企的機會。”他就跳出來了,他在這個項目上最早投資了將近一億美金的金額。

車和家一直不為人所知,也從來不做PR,這是我們看到的真正沉浸在科技領域里的創業者的另一個特點:事情沒有做出來之前,不想拼命做宣傳。今年8月份我們去看了生產線,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一二期產線已經開工,一年的時間有多不容易?我們拆遷了四個自然村,平整土地,通了電和水,還建設整套機器人產線,只用了一年的時間。

深入,理解產業才能拉開差距

回到投資這個話題,大家會說我們作為投資人,應該怎么專注和努力呢?我覺得我只能分享在科技領域的經驗,除去對技術保持持續的關注和敏銳之外,和產業深度的結合也是我們最關注的。我要求看科技領域的投資經理畫一個非常詳細的產業地圖。上面整車制造,下面是涉及到電動車的產業鏈,產業鏈里面分為電池系統,電機和電控,也就是說三電,到汽車電子,到整車的生產加工,光一個電池系統里面,我們又拆成電芯,電芯又包括正負極材料,電芯高端制造設備,自動化的集成。隨著這個產業鏈一步一步推下去,自己大的投資邏輯是市場規模和行業平均利潤率。如果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毛利潤達不到50%,我們很難相信這是一家有核心壁壘的公司,我們把制造業分成新制造和舊制造,傳統的舊制造是人力密集型,技術含量低,再就是毛利率極低,靠著我們的成本優勢。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評估標準,一家企業有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就看你的毛利率達不達得到50%。

在汽車領域我們有車和家的根據地,圍繞整車的上游,包括激光雷達,電池的核心原材料,到下游的動力系統,自動駕駛,甚至包括車載以太網芯片。前兩天有很多大的投資車的產業基金來看裕太這個項目,他們很好奇我們怎么會在一年前想到布局這樣一個項目?這是高通出來的團隊。現在車的數據傳輸還是依靠傳統的工業總線,而自動駕駛需要傳輸大量的數據,未來的車輛處理的數據可能是今天的十倍,甚至百倍,這就要求更強大的車載芯片。

現在高端車型,攝像頭比較多,有四五個攝像頭,前面的屏幕顯示出倒車和前車的影像會有一個延遲,現在汽車的架構是基于工業化的體系做的架構,未來的車就是一個大的iphone,或者大的ipad,所以我們很早布局了以太網的芯片。傳統的車企是把發動機變成電機,一樣能造出最好的汽車,但是新的車企除了要造一個好的車之外,還要造一個真正智能化的車,認知的不同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拉開車企的差距。

我們做投資的人,大家都普遍的焦慮。我剛從烏鎮回來,各種飯局,沒上飯局的人都很焦慮,上飯局的人更焦慮,擔心明年不在這個飯局上。我分享自己的一個心得,尤其是對做投資的人來說,焦慮更多來自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我請教過李想,如果我坐在他那個位置考慮,造車是極長的產業鏈,建工廠這一件事情,一年的時間,足球場這么大的廠房,從拆遷到整個廠房建造完畢,這里面要處理和解決的問題,每天是無法想象的,為什么每次看到他都這么樂觀和淡定,他就講了一句話,你把未來想得足夠遠,足夠長,你現在的心態就能保持足夠的淡定,這也是我跟在座各位做投資的同事共享的一句話。

我們講過去每一個十年都誕生了一些千億美金的機會,今天應該說是看到了全球互聯網行業都進入了寡頭壟斷化的時代,不管是美國的蘋果,還是中國BAT。那還有沒有下一次千億的機會?從PC到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智能出行,還有AI+,每個領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如果你堅持在自己的方向努力,在未來十年,就可以等到千億美金,甚至是萬億美金的機會,你堅持努力的方向就是風口,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分享的。謝謝!

來源|投資界

投資 領域 公司 科技 風口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