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溯源、運輸監督,除了記錄《疫苗之王》,區塊鏈能做的還很多區塊鏈
藥品溯源、運輸監督,其實區塊鏈可以做得還有很多。
繼北大女生事件被記錄上區塊鏈之后,《疫苗之王》也被放上了以太坊公鏈,永久載入,無法刪除,不僅點燃了公眾的怒火,也把事件擺上了臺前。
文字上鏈以正人心,但光有文字必然是不夠的。在此類事件上,其實區塊鏈可以做得還有很多。
從源頭出發,在探討區塊鏈能有什么舉動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疫苗有哪些問題:
1.企業擅自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但在案件回溯中,無法確認是哪個環節記錄造假。
2.疫苗冷鏈配送由物流企業自我監控,藥品從生產到運輸,監督尚不完善。
3.疫苗流通銷售環節腐敗,追責困難。
4.監管信息不公開,只在藥監體系內運行。
5.疫苗出問題后,問題疫苗去向難以追溯,流通環節監管不力。
針對這些問題,區塊鏈能做什么呢?
生產:以區塊鏈為接口,上傳藥品數據,包含批次、生產線、保質期、存儲溫度等信息,在區塊鏈上生成此藥品的唯一標識。
運輸:藥品帶上唯一標識出廠,在被送往各大銷售點途中,按照時間順序記載每一步驟。上下游企業合作時,每個節點都需要雙方達成協議,并附上自己的數字簽名,列明最新責任人。
冷藏:借助第三方監督機構,上鏈存證是否達到冷鏈配送標準,不再由藥企一言堂。
消費者: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可自主上鏈查看藥品從生產到購買整個階段的信息。
銷售點:藥品的購買率,滯銷率以及哪一批次藥品有問題,都可直接上鏈反饋,大大縮短了時間成本。
制藥企業:上鏈之后,一旦制藥企業生產的藥品出現問題,誠信將大打折扣。區塊鏈進一步提高了造假成本。
區塊鏈對于藥品事件,最大的作用就是上鏈,不可篡改,不可刪除,信息公開透明。當藥品有問題時,我們可以明確藥品哪一環節出錯,問責責任人;也可在第一時間召回問題藥品,防止后續失誤;更能督促制藥企業,制假藥的嚴重性。
自2016年2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暫停藥品電子監管后,業界也一直在尋找有效的藥品溯源辦法,而區塊鏈作為當前最前沿的技術之一,憑借其先進、可靠的設計理念和創新的應用模式成為追溯領域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目前不少醫藥巨頭已經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企業業務中。
2017年3月,美國FDA率先使用區塊鏈進行處方藥追溯;
2017年5月,制藥巨頭基因泰克及輝瑞為首的公司推出MediLedger項目,一款旨在創建管理藥品供應鏈的區塊鏈工具;
2017年6月,國內第一個區塊鏈藥品溯源平臺“紫云藥寶藥品追溯云服務”上線;
2017年8月,“阿里健康”聯合十余家醫藥企業成立中國藥品安全追溯聯盟,采用區塊鏈技術,開創了新的藥品追溯服務模式;
2018年3月,京東利用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建立“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打造“京東品質溯源防偽聯盟”。
區塊鏈技術在解決藥品安全問題中,可以起到監督作用:藥品是否出自正規制藥企業,運輸途中是否被調換等。但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就像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發布的《從疫苗風波,看區塊鏈在藥品溯源上的應用及挑戰》中提到的,區塊鏈藥品溯源還需要跨越三個障礙:
1.生產源頭作假與掉包問題:藥品原材料雖然被區塊鏈記錄,但是記錄的是真是假,是否被掉包卻保證不了。
2.數據來源可靠性問題:上傳數據是否真實可靠,用于采集數據的技術是否準確,這些都涉及到區塊鏈以外的方面。
3.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問題:藥品系統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利益牽扯到無數人,還是需要納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管。
區塊鏈技術作為工具,可以為監管提供砝碼和約束力,但技術也并不是萬能的,要解決藥品監管問題,任重道遠。疫苗安全問題是社會的底線,我們期待技術協同法律、道德,讓國民重拾信心的那一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