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張勇:雙11不是為了沖數字 競爭用結果說話金融

張俊 2017-11-12 23:00
分享到:
導讀

這已經不是京東與阿里在雙11第一次的口水戰。對于競爭對手,張勇則認為,有競爭,雙方才能更加警醒,并從中找到差距,“還是要用真正的結果說話。”

這已經不是京東與阿里在雙11第一次的口水戰。對于競爭對手,張勇則認為,有競爭,雙方才能更加警醒,并從中找到差距,“還是要用真正的結果說話。”11月11日晚間消息,2017天貓雙11即將進入尾聲,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剛剛從杭州趕到位于上海的媒體中心接受了采訪。談到了雙11的交易額、新零售等話題,同時也對今日京東與阿里的口水戰進行了回應。

談雙11:順勢而為 不是為了沖數字而是創造價值

截至21:39分,2017天貓雙11成交額已超1520億元。談到對今年雙11當天總交易額的預期,張勇表示,每年都會被問預測多少億,但每次都會笑而不答,“不可能從我這拿到答案。只要我們做好準備,數字到哪里是自然的結果,不是為了沖一個數字。”在他看來,雙11成為了一個重要商業的節日,看到了創新,這是雙11最重大的意義。

同時,今年也是雙11的第九年,在去年1207億和今年的數字基礎上,很難預料未來雙11能否繼續保持較大規模的增長。張勇則表示,自己也不敢保證每年都會增長,第九次雙11以來,也沒想過能夠實現這個數字,都是順勢而為。同時雙11也是一個滿足現有需求,同時發現新的需求的過程,為用戶創造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國際化,今年雙11一個重要主題是幫助中國品牌出海,怎么幫助中國商品和品牌走向海外,同時也滿足海外消費者的需求,而這又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政策是一致的。雙11也是展示中國消費力量的窗口,海外商家對中國的消費能力非常驚嘆。

再比如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者更注重健康、個性化,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這些都帶來了新的商機,需要不斷新的嘗試和挖掘。

“雙11是社會大協作的結果,也是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過程,前幾年是銀行支付能否承受壓力,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今年物流的壓力還會比較大,但比前幾年已經進步很大。雙11會發現新的短板,但這也是雙11的動力所在。”

談新零售:要具備三個核心能力 有兩個路徑

阿里去年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今年雙11也是對新零售的初步演示。張勇對新零售的定義是大數據渠道下的人貨場重構,而這需要需要三個核心能力:零售知識的累積和創造能力;基礎信息架構的技術能力;超級的網上用戶入口。他認為,同時具備這三個核心能力的公司并不多,而阿里則同時具備三方面的領先能力。

張勇提出了新零售的兩種路徑:新物種和舊城改造。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新物種盒馬鮮生和舊城改造的銀泰。銀泰集團CEO陳曉東在今日的分享中也談到,在5月份完成私有化后,銀泰就與阿里、淘寶、天貓、支付寶、口碑等體系實現打通,目前90%的客人已經線上線下一體化。今年雙11銀泰客流同比增長22%,銷售同比增長25%。

而對于盒馬鮮生,張勇直言不少模仿者只是做到了表象,“現在做新零售好像都要做餐飲,盒馬不是在大賣場里放個餐桌,這些都是沒看到核心。”

張勇認為,新零售最難的是突破現有零售業的瓶頸,人貨場相結合創造的價值。而目前新零售剛剛開始,數字化商業的過程剛剛開始,商業與技術的結合剛開始,還有很多東西要做。“創新也在演進,不是畫好圖紙照做就是新零售,新零售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談競爭對手:有競爭才能找到差距 用結果說話

每年的雙11都會是各個電商互相比拼的過程。

今日,京東宣布從11月1日零點到11月11日7點,下單金額累積達1000億(總耗時10天8小時);而在11日9點零4秒,天貓雙11成交金額達1000億(總耗時9小時零4秒)。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則評價稱,“不得不承認京東數學很好,只要京東自己愿意,可以把一年的下單金額都算成雙十一跨年大活動的下單總額,能讓自己開心不是一件壞事,這樣天貓一天的交易量肯定超不過京東一年的了”。

京東集團CMO徐雷隨后在朋友圈做出回應,“搞不明白,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開賣然后算一天銷售額,我家不能正常開門做買賣只算11天購物季銷售額,這不是數學問題,這是邏輯學問題,你有本事讓商家20多天開門不做買賣,我只有本事11天好好做買賣。 ”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京東與阿里在雙11第一次的口水戰。對于競爭對手,張勇則認為,有競爭,雙方才能更加警醒,并從中找到差距,“還是要用真正的結果說話。”

來源:新浪科技

零售 張勇 阿里 今年 京東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