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余額代還:新金融業態滋生的藍海市場金融

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這對于普惠金融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國依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金融市場。行業的井噴式增長及普惠金融優惠政策的引導,中國消費金融的發展勢頭不可阻擋。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這對于普惠金融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然而,野蠻生長往往使得行業魚龍混雜,尤其是處在高收益的金融行業里更是尤為如此。從極其繁盛到如履薄冰也只是經歷了短短數月而已,隨著監管政策的重拳出擊,不少金融平臺關閉、整頓、縮減業務。然而市場關于消費金融的需求并沒有降低,因此,小贏科技旗下小贏卡貸,瞄準信用卡代還領域,推動消費金融健康發展新基石的建立。
科技金融方興未艾:萬億藍海市場亟待挖掘
2017年被稱為人工智能元年,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帶來的人工智能展現在大眾面前。與此同時,數據與算法的提升完善、人工智能系統自學習加速了金融行業的變革。
毫無疑問,金融科技是近兩年的熱詞。通過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革新了傳統金融純線下的服務方式和操作體驗,為人們生活帶來更大便利。而這個行業的興起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從用戶端來看,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是普惠金融發展的初衷,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升級的全面前進,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也越來越重要。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9億成年人里有借貸紀錄的只有4.4億,有相當一部分人無法享受到既有的服務,這時候就需要專門的機構來針對這部分人群提供金融服務。而近兩年消費金融的高速發展也確實證明了是有龐大消費需求的。尤其是依托于線上和線下消費不斷發展的消費場景,消費金融龐大的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顯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個方面,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我國更是有著方面的服務需求。中國廣義貨幣量(M2)與GDP之間一直維持一個較高的水平,資金投資需求較大,也需要更多的選擇渠道。
金融科技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等最新的IT技術,促進金融行業多元化主體間有效競爭、提高金融服務可獲得性、降低信息不對稱,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強信息透明、優化傳統金融業態的風險管理方式,這也讓人們看到金融行業更廣闊的市場。
可以說整個科技金融的大幕才剛剛開啟,還有龐大的市場等待被挖掘。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凡事皆有兩面性,伴隨著行業野蠻生長,這也滋生出了許多不得不認真面對的問題。
征信風控問題頻發:消費金融產業發展的“蜀道之難”
無風控不談金融,作為金融行業的血脈,風控問題以及其所衍生出來的諸多問題日漸成為制約整個科技金融進一步發展的桎梏。
網貸行業也好,科技金融也好,都處于發展的初期。波士頓咨詢公司數據顯示,中國的信用體系覆蓋度大約只有35%,而信用體系最成熟的美國這一數據是92%。而正是由于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不完善,以及大數據的繁亂,為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隱患。
從用戶端來看,一些用戶采取“多方借貸”等一些不成熟的借貸方式,更有甚至,借后逃遁而不還,成為“千年老賴”。
從平臺端來看,平臺遇到的“老賴”太多,一些實力不夠的平臺硬生生的被壞賬給拖死。還有的平臺采取暴力催收等措施,在社會上引起了惡劣的反響,引起了人們的輿論方面的質疑。
為此很多平臺在消費金融中加入場景資產化,他們認為消費金融業務對消費渠道也就是場景的依賴較高,只有將金融融入到各類生活場景中,與真實交易結合進而促進消費,才能讓消費金融服務更加安全。
然而前段時間也發生了例如做醫療美容、手機銷售的線下個體店,串通平臺工作人員,用許以好處的名義將一些不明真相的年輕人誘騙進來,偽造虛假分期購物的單子,騙取平臺的錢款后一跑了之的事情,可以說,場景資產化至少現在并不是行業發展的救命稻草。
可以說,行業已經到了必須整治的時候,無論是從行業發展的角度還是社會輿論的角度,監管的重拳襲來也就成了必然結果。
可以預料到的是,在2018年相當一段時間內,合規將成為行業的“主旋律”,但無論是消費場景還是金融科技,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發展,還需一定的容錯空間,而在這期間,科技金融又該以怎樣的姿態繼續前行呢?
重塑金融服務業態:打造業務轉型“樣板間”
風控和征信是普惠金融的核心,只有牢牢把握這兩條‘生命線’的公司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惠金融。
在強監管下行業對于合規資產的需求會激增,由于監管對于標的額度的規定,大額抵押標的的成長空間基本為0,小額消費貸款勢必成為增長主力之一,但仍需把握風控與征信這條生命線。而信用卡代償由于風險偏低,市場巨大,成為許多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轉型的必然選擇。
為此,小贏科技推出首款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小贏卡貸,旨在為資金運轉不暢的用戶提供信用卡余額代償金融服務,而這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
一方面是中國信用卡市場發展迅猛,據有關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6年,我國信用卡期末應償信貸余額由1.14萬億元升至4.06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7%;2017年信用卡代償市場貸后余額規模在870億元左右,并且依舊保持上升趨勢,按照銀行信用卡生息資產規模估算,信用卡代償可以滲透的市場容量超過2.7萬億。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風控。區別于市面上的小額借款產品,小贏卡貸的用戶全部是信用卡持卡人群,信用卡用戶擁有較為完整的征信信息,其用戶全部是信用卡持卡人群,銀行對于用戶的收入情況,還款能力已有了解,這類用戶還款習慣較好,信用意識更強。
而且小贏卡貸并不是直接讓借款用戶提取現金,而是直接將借款額度償還到信用卡中,主要用于消費,有效控制了資金用途,從而進一步降低了風險。
除此之外,消費金融需要場景化,而信用卡不拘泥與個別消費場景,而是全場景使用,使用更加高頻。
綜合以上幾個因素,小贏科技推出小贏卡貸的行為本身其實也是迎合金融產業發展趨勢的創新之舉。信用卡用戶本身風險較低,而與此同時,小贏科技以多年的技術積累,加強用戶風控管理,使得卡貸業務中的客戶信用能夠得到有效管理,這也有助于為平臺的長久發展打下更加強有力的堅實基礎,多方位確保小贏卡貸的風險發生概率無限向零趨近。
而從用戶反映來看,自小贏卡貸上線一年多以來,額度最高可達6萬元,最快速度3秒即可完成審批,以快捷的速度,更高的額度幫助用戶快速還清信用卡、快速恢復信用卡額度,目前已幫助百萬用戶輕松化解信用危機,受到了用戶的廣泛好評。
消費金融的車輪還在不斷向前推進,在征信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的今天,科技金融企業業務轉型也是迫在眉睫。小贏科技以創新為驅動力,以風控實力為保障,發力信用卡余額代償,為其它科技金融平臺轉型提供了“樣板間”,解決了用戶使用信用卡的后顧之憂,為消費金融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