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為什么一定不能錯過語音智能的風口通信
如果你錯過了2014年的智能手表,2015年的VR眼鏡,2016年的共享單車等智能硬件的創新風口,那你在2017年,一定不能錯過智能音箱。
“如果你錯過了2014年的智能手表,2015年的VR眼鏡,2016年的共享單車等智能硬件的創新風口,那你在2017年,一定不能錯過智能音箱”。果真如此嗎?
如果說早幾年前AMAZON ECHO的發布還只是在海外掀起一股“智能音箱”的風潮,那最近一年來你會發現姍姍來遲的國內市場,也一下子涌現出了一大批類似的產品,在“海量在線音樂庫”,“陪你聊天”,“幼兒早教”等各種功能的包裝下,京東、小米、喜馬拉雅、百度等等一批新貴大鱷都紛紛出品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而更有傳聞在深圳南山區一公里范圍內有112家做語音智能解決方案和產品的公司,可謂在智能硬件領域,又迅速刮起了一股新風。
的確,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口。隨著硬件處理能力的提升,云端能力的提高,語音識別的自我學習和智能化水平突飛猛進,現在的很多語言識別技術已經比較完美地實現輸入速度和準確率的平衡,達到實用的程度。而從應用場景上看,在家庭環境中使用語音智能是有其剛需性的,比如躺著床上,不用動手找遙控器或者開關,而只要說一聲開燈,智能設備就會識別你的要求而完成開燈的動作。人類為家庭生活而進行的諸多創造發明其實都為了一個目的―――更加慵懶,所以動嘴比動手更讓人感覺方便,更符合慵懶的趨勢。因此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應用角度,“語音智能”都是下一個不容錯過的風口。
但為什么在眾多可能可以加載“語音智能”的設備中,國內的創業者和大公司們都會紛紛看重“智能音箱”這個載體呢?一方面當然有仿照的可能,海外有亞馬遜率先推出的ECHO取得不菲的成效,說明市場和客戶的確需要這樣一款產品,那就直接照copy到國內,這樣減少了創新的風險。
另一方面也的確因為“聽音樂”是個普遍性很強的需求,而大家也都習慣了用手機在網上搜索和下載音樂,這讓傳統的CD載體的音箱失去了部分吸引力,尤其是那些對于音質要求不高的非發燒友,他們在乎的是能聽到更多新歌和好聽的歌,而具備聯網功能,可以用語音識別進行搜索的音箱,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這也給語音智能創造了一個合乎邏輯的場景和載體。這也是為什么京東和科大訊飛推出的“玲瓏”音箱,百度和小魚在家推出了“看家魚”設備,小米也推出了一款幾百元檔次的米家音箱。大家都把這個設備當成語音智能應用的第一個切入點和試金石。
在未來的“語音智能”風口中,到底進入哪個細分領域,是創業者們需要考慮的。第一個領域是“語音識別”,該技術作為整個智能化中比較核心的科技,目前還掌握在少數公司手中,而其識別的算法是需要大量測試開發積累出來的專利,這也決定了最終語音識別的成功率和可用性。雖然目前看進入這個領域的公司不多,而且大家都知道需要很強的技術能力和較長的研發周期,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自我學習能力較強的識別技術的出現,會大大顛覆現在基于采樣統計方式進行的語音分析和識別,這對于一些有技術能力的大公司而言,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二個領域是“基于語音智能的核心硬件”,這就如同之前所言的“智能音箱”,一是這類硬件需要有一定的便利性,貼近生活和主人的高頻使用與接觸;二是也需要有創新性,加入語音識別的輸入和聯網功能后,提供豐富的在線內容和便捷的人機交互是超越傳統類似產品的基礎;三是還要有可拓展性,未來利用這個主要的核心硬件,要能實現對于更多家庭設備的控制和聯系;四是并不高昂的價格帶來的較強的性價比。但“音箱”是不是這個風口中最為合適的核心硬件載體呢?也許從目前看答案是肯定的。環顧家里,可能你也找不出更適合加載“語音智能”的其他小家電,何況設計得好看的音箱,本身也是一件不錯的藝術品和擺設,不會讓人覺得礙眼。
第三個領域就是“連接核心硬件的周邊產品”,決定一個“語音智能”設備價值的,不僅僅是這個設備本身,還有它可以連接和控制的周邊產品,周邊產品越多越豐富,則價值越大。目前來看,這個“生態鏈”是混亂的,缺乏統一標準、缺乏互聯互通讓家里可能未來有不少“智能設備”,但卻更像一個個智能孤島,缺乏統一的聯系,無法協同工作。而這種生態鏈的打法目前看還未成形,小米可能有這樣的雛形,京東微聯也有這樣的想法,再加上在外圍垂涎三尺的運營商和各大家電企業,大家都想成為標準的制定者,從而統領周邊產品,從而形成生態閉環,但消費者卻恰恰從這些混戰中,沒有看到更為明朗的前景。
第一個領域難進,第三個領域混亂而不太成熟,這也是為什么“智能音箱”成為目前“語音智能應用”風口上率先飛起來的豬了。不過風過后,水褪去,才是真正檢驗誰是裸泳者的時刻,與智能手表、智能水杯、VR眼鏡、共享單車等一樣,經歷過混沌期的燥熱后,慢慢沉淀下來的,可能只有幾家公司而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