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入局游戲,阿里對泛娛樂到底有何野心?金融
從2008年馬云表態餓死不做游戲,再到坊間傳言馬云有一天看到父親也開始玩游戲,孤獨的老人在游戲中找到了樂趣,馬云也在那個瞬間改變了對游戲的看法,再到昨天正式成立游戲事業群,阿里啪啪打臉…
昨天,阿里大文娛宣布全資收購由網易前COO詹鐘暉等核心網友游戲團隊創辦的簡悅,其核心成員曾是《魔獸世界》、《星際爭霸2》、《大話西游2》、《夢幻西游》等諸多知名游戲的產品運營負責人和主力開發者,詹鐘暉到底多NB?雪球CEO方三文在知乎分享了一個段子:有一次Wding(丁磊)跑到辦公室,對開發人員指手劃腳。dingdang(詹鐘暉)很冷靜地對開發人員說:別聽他的,他不懂。
阿里成立游戲事業群,詹鐘暉分管其中的互動娛樂事業部,成立游戲事業部意味著阿里在游戲上再下一城,并且已經將游戲作為大文娛板塊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在陰陽師王者榮耀快速崛起的當下,在月營收30億日貨8000萬的王者榮耀的刺激下,阿里大規模入局游戲為那般?
從2008年馬云表態餓死不做游戲,再到坊間傳言馬云有一天看到父親也開始玩游戲,孤獨的老人在游戲中找到了樂趣,馬云也在那個瞬間改變了對游戲的看法,再到昨天正式成立游戲事業群,阿里啪啪打臉為那般?
一、不斷縱深的阿里的游戲,游戲版圖逐漸補全
阿里戰略家馬云在阿里的發展中一直是高屋建瓴,但在游戲上卻是少見的打臉,從餓死不做游戲到改變對游戲的看法,再到緩慢布局,到9月26日正式成立游戲事業群,阿里游戲是怎么補全自己的商業版圖的?
2014年6月,阿里成立游戲分發平臺,其宣布采取游戲開發者、阿里、教育基金三者7:2:1的高分成模式(微信等平臺分成策略是3成),試圖將大量游戲開發者吸引到阿里的支付寶、淘寶、來往等核心流量平臺上。
2014年8月,阿里 1.2 億美元投資美國移動游戲開發商 Kabam ,開發商首款游戲《指環王》通過手機淘寶和來往等應用分發。
2014年6月,阿里巴巴收購UC,同時收購了UC旗下活躍用戶超6000萬的手游平臺UC九游,次年3月,九游完成阿里游戲的整合;
2016年1月,UC九游將正式更名為“阿里游戲”,并將進行公司化運作,長。
2016年12月,阿里應用分發成立,整合豌豆莢、九游、PP助手、UC應用商店、神馬搜索,并聯合YunOS應用商店等應用分發平臺。
2017年3月,阿里全面進軍游戲發行領域,以10億資金助力游戲IP生態發展,同時將分享阿里平臺上的海外流量。
2017 年9月,阿里巴巴收購詹鐘暉所在的廣州簡悅,并成立游戲事業群,簡悅業務以自主研發、合作開發、代理運營并重,與陌陌合作了陌陌爭霸,彼時陌陌爭霸首月月流水1200萬,激活用戶400萬。
從以上阿里游戲的布局脈絡可以看出,阿里在游戲上著重是以分發平臺為主,以聯運和分發的方式將阿里的流量優勢擴散,用阿里系巨大的國內外流量優勢進行應用分發,但流量分發本身上還是賺快錢,對游戲的研發和IP并沒有太大的掌控力。游戲的自主研發已經被網易、騰訊兩家壟斷,其他游戲公司的產品也面臨頗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所以阿里游戲的《自由之戰2》《武動乾坤》《刀劍兵器譜》等手游并未掀起太大的風浪,阿里當然也并沒有研發游戲的基因,所以游戲并未有研發產品上線。但詹鐘暉作為網易游戲的前COO,所在簡悅80%員工均為網易游戲員工,這本質上可以提升阿里游戲的專業度,以及在自研、運營、聯運方面的經驗,或在一定程度為阿里游戲帶來新的變化。
二、阿里游戲布局的深意,盤活泛娛樂上下游
泛娛樂自從2011年騰訊提出以來,已經進入全面爆發的階段,無論是BAT還是普通的從業公司、第三方公司都在助推泛娛樂的發展,到2016年泛娛樂的整體規模已經達到5000億元,這已經成為企業必爭之地。
1、游戲是泛娛樂最佳變現渠道,盤活阿里泛娛樂整體資源
泛娛樂的核心是IP,泛娛樂IP主要包含:游戲、動漫動畫影視、文學、衍生品周邊四個部分,其中游戲和電影動漫是IP的大頭,根據藝恩網發布《金融業與泛娛樂產業融合白皮書》數據顯示,在2016年泛娛樂產業中,電影IP產值為1200億元,游戲IP產值高達1650億元。
在泛娛樂化中,變現渠道最佳的是游戲,特別是手游成為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的現在。所以我們能看到大多從文學、動漫動畫誕生的IP大多會在影視、游戲方面變現,這也是IP主要的變現模式,陰陽師和王者榮耀都曾月流水超過30億元,所以泛娛樂一定會依賴于游戲,同時游戲作為生活和社交方式本身同樣具備了IP孵化的能力,所以魔獸、王者榮耀、陰陽師這樣的游戲IP已經推出或即將推出電影、綜藝等IP變現,同時游戲周邊衍生產品也得到了較多用戶的青睞。
如果沒有游戲,那么整個泛娛樂產業將中斷,泛娛樂缺少了主要的變現模式,對阿里而言,阿里文娛的核心策略就是泛娛樂以及分發的內容,如果缺了游戲環節,阿里的泛娛樂無疑是缺失了極大的一塊,同時也缺少了最具有變現可能性的模式,這勢必會使阿里在與騰訊的競爭中處于下風。
2、游戲作為末端可盤活阿里所有資源
阿里做文娛有兩點優勢:1、巨大的流量覆蓋,優土UC淘寶天貓都是海量流量平臺;2、全產業鏈的上下游資源,阿里大大文娛涉及文學、影業、發行、票務等幾乎所有上下游環節。
游戲的介入可以盤活阿里的資源,形成產業鏈:一方面游戲可以使用阿里的流量進行分發,將流量在阿里集團內變現;第二方面,游戲可以反哺阿里的泛娛樂產業,實現產業整體化;第三方面,補齊大數據,阿里出了購物大數據和瀏覽大數據外,用戶的游戲大數據目前并不完善,如果游戲大數據補齊,阿里生態圈內就可以實現整個大數據交叉復現,大數據的價值以及對用戶的精準識別才會全面。
所以,游戲可以讓數據和流量在阿里內部流轉起來,形成閉環。
3、阿里的社交野心的承載
社交一直是阿里心里的痛,無論是來往還是支付寶圈子,抑或千牛都折戟沉沙,而社交關系是阿里和騰訊的必爭之地,阿里一直期望突入騰訊的社交領域,社交關系帶來的群體效應讓社交關系越來越重要,也讓社交關系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資產,所以阿里在社交上勢必不會止步(當然騰訊本身也不會在電商上放棄),而游戲恰恰就是社交的一個新的突破口,而詹鐘暉此前與社交平臺陌陌合作的陌陌爭霸本身也是應用社交關系的典型游戲。正如筆者在此前《從陰陽師到王者榮耀,游戲怎么就成了社交平臺?》提到移動游戲的便利性以及寡頭游戲的崛起,已經讓游戲本身成了社交平臺,以游戲為基礎處去建立社交關系盡管不是罪直接的方式,但至少是曲線救國的方式,正面社交已經被證明短期內很難從證明對抗騰訊,從游戲的側翼進行嘗試未必不是好的方式。
4、游戲是巨大的現金奶牛,擴大利潤和營收
游戲是巨大的現金奶牛業務,財報顯示,2017年Q2騰訊游戲營收238億元,占騰訊總營收的42%,如果以營收來對標市值,游戲撐起了騰訊約1700億美元的市值,因此如果阿里游戲能夠快速成長對整個阿里的股價帶動是可以預期的,而阿里也迫切需要新的增長引擎,只有快速增長的營收才能支撐起阿里不斷攀升的股價,畢竟納斯達克是一個勢力的戰場。
三、游戲是騰訊與阿里泛娛樂化之爭的關鍵
在泛娛樂化愈演愈烈的當下,泛娛樂已經成為騰訊和阿里短兵相接的橋頭堡,IP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在泛娛樂方面,阿里無疑是落于下風的,IP的生產源頭閱文集團、騰訊動漫已經領先,當然更不用說游戲方面更是遙遙領先,在IP變現的營業和游戲方面,騰訊和阿里相當,但游戲方面騰訊遙遙領先,在宣發和流量方面特別是海外流量方面,阿里的流量略勝一籌。所以從泛娛樂整體來看,IP生產和IP變現上騰訊遙遙領先,但在分發方面阿里還可一搏。
在大IP已經被閱文掌控的情況下,以細分化的IP進行全流程的變現以及孵化就成為阿里的必然選擇,以阿里的流量分發和全產業優勢進行的直接變現成為另辟蹊徑的方式。
對于阿里和騰訊而言,游戲是出了影業之外最主要的變現途徑,因此雙方都不可能放棄游戲,而此前阿里的平臺分發機制也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與騰訊網易的競爭,但出了游戲分發外,自研和代理同樣不可或缺,真正成為核心IP的要么是LOL魔獸這樣的代理產品,要么是陰陽師夢幻西游王者榮耀這樣的自研產品,更何況這樣的模式才有可能帶來更大的利潤,同時才能形成IP反哺整個集團的泛娛樂化,進行IP輸出。
所以,無論是將IP在游戲上進行變現,還是借助游戲孵化新的IP,游戲都即將成為阿里和騰訊爭奪的新戰場,這也是除了影業之外,阿里和騰訊競爭的核心區域。
《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收入為787.5億元,在引入詹鐘暉成立游戲事業群之后,阿里的游戲版圖才算補全,這是阿里在游戲領域試圖在游戲領域崛金的風向標,但擺在阿里面前的同樣是較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阿里的游戲補齊短板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另一方面詹鐘暉在網易更多的是負責端游,即使成立簡悅自研手游也并未成為現象級的產品,因此新的阿里游戲事業群到底獲得怎樣的發展還有待觀察。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從影業到游戲,阿里和騰訊的泛娛樂已經全面開戰,并且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優質IP并不占優的阿里文娛如何能借助游戲實現對騰訊互娛的正面競爭呢?一切還要交給時間。
來源|微信公眾號:鳳毛麟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