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人事更迭,北京銀行能否重煥生機觀點
新領導的接棒,將如何延續戰略火種,又能否引領北京銀行突破業績困境,重煥生機。
導讀:新領導的接棒,將如何延續戰略火種,又能否引領北京銀行突破業績困境,重煥生機。
北京銀行近期的人事動蕩無疑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行長楊書劍等高管的相繼離職,不僅為銀行的內部管理帶來了挑戰,也讓其未來的戰略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同時,北京銀行的業績數據也透露出不小的壓力,營收增速放緩、利潤增長受限、資產質量存憂,這些問題如同一座座大山,壓在這家老牌城商行的肩上。
2月28日公告表示,霍學文已連任華夏銀行董事長,而楊書劍的行長空缺、已由副行長戴煒代為履職。新領導的上任,將如何接續這一戰略,又能否帶領銀行走出業績困局,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此外,頻繁的人事變動對銀行內部團隊的穩定性造成了沖擊,業務銜接面臨挑戰。
站在轉折點的北京銀行,如何穩定團隊、凝聚人心,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將是新領導團隊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人事動蕩背后的風云變幻
楊書劍,1997年7月便加入了北京市商業銀行,也就是北京銀行的前身。在銀行內部,他歷經多個重要崗位的磨礪,從業務發展部銀行卡業務組組長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成長為辦公室副主任、人事部副總經理、學院路支行行長、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董事會秘書等。2014年5月,他正式踏入北京銀行董事會的大門,隨后在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擔任副行長。2017年12月,他更是升任黨委副書記、行長,這一干就是七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霍學文董事長在北京銀行的任職時間僅三年左右,且其職業生涯軌跡更偏向于學而優則仕的模式,從學術界跨足至地方及金融監管部門。鑒于其對于具體銀行業務的深入理解和實踐經驗可能相對有限,因此,由其同時兼任行長一職,在業務運營層面或許并非最佳選擇。再者,考慮到北京銀行目前正處于經營治理的關鍵時期,為確保銀行穩健前行,同步任命具有深厚銀行系統背景的戴煒副行長為代理行長,負責履行行長職責。
有媒體報道稱,楊書劍的下一站可能是華夏銀行。華夏銀行此前也曾發布公告,董事長李民吉因個人原因突然辭職,該行董事長一職出現空缺,目前暫由執行董事、行長瞿綱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
除了楊書劍的變動,北京銀行近期還經歷了其他人事調整。1月13日,監事會收到周一晨的書面辭職報告,他因任期屆滿,辭去了本行股東監事職務。周一晨在金融領域同樣有著豐富的經歷。在此之前,2024年12月,北京銀行董事李心福、職工監事曾穎辭職,李健也因擔任該行外部監事已滿6年而辭職。隨后,該行副行長Johannes Hermanus de Wit也遞交了辭呈。
這一系列密集的人事變動,尤其是行長這樣關鍵職位的更替,對北京銀行來說無疑是一次深刻的變革。隨著行長變動,后續或許北京銀行還將迎來高管調整。
在金融行業,領導層的穩定和戰略的連貫性至關重要。新老交替之際,北京銀行未來的戰略方向是否會發生轉變?新的領導團隊又將如何帶領銀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破浪前行,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這些問題都懸而未決。
業績壓力如影隨形
在金融行業,業績數據就是一家銀行的“成績單”,它直觀地反映出銀行的經營狀況和發展態勢。而北京銀行近期密集的人事變動背后,其業績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從北京銀行發布的2024年三季報來看,前三季度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17.59億元,同比增長4.06%。然而,深入剖析會發現,其中第三季度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62.15億元,同比下降0.67%。這一降速在行業中顯得格外“扎眼”。
與南京銀行相比,差距更是顯而易見。2024年上半年,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62.16億元,同比增加19.12億元,同比上升7.87%。在營收增長的速度上,南京銀行遠超北京銀行。
回顧2023年,北京銀行全年營業收入僅增長0.66%。這一成績在銀行業整體穩健增長的大背景下顯得黯然失色,與同行業中那些表現優異的銀行相比更是相形見絀。營收增速放緩,直接影響到銀行的資金儲備和業務拓展能力,就像一輛動力不足的汽車,在競爭激烈的金融賽道上逐漸被對手拉開距離。
北京銀行營業收入的增長緩慢,背后原因錯綜復雜。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興金融機構不斷涌現,分食市場份額;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導致銀行存貸利差收窄,盈利空間被壓縮;再加上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和個人的信貸需求有所下降……這些都給北京銀行的營收增長帶來了巨大阻礙。
凈利潤增長情況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銀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6.18億元,同比增長1.90%。而在2023-2024年,凈利潤增速一直處于不高的狀態。以2023年為例,歸母凈利潤增速為3.49%,雖然有增長但幅度較小。
利潤增長受限很大程度上受到凈息差縮小的制約。北京銀行的凈息差已連續三年下滑,降至1.54%,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凈息差就好比銀行的“利潤發動機”,它的縮小意味著銀行每一筆存貸業務所產生的利潤在減少。除了凈息差外,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大幅下降和投資收益的不可持續性也讓北京銀行的盈利結構變得脆弱不堪。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方面,2023年下降近50%;2024年前三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27.96億元,同比下降16.74%。這對利潤增長形成了不小的拖累。
除了凈息差,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大幅下降和投資收益的不可持續性,也讓北京銀行的盈利結構變得脆弱不堪。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27.96億元,同比下降16.74%。這對利潤增長形成了不小的拖累。利潤增長受限,使得銀行在資本補充、業務創新、風險抵御等方面的能力大打折扣,難以在市場中大展拳腳。
在資產質量方面,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雖有下降趨勢,但關注類貸款占比卻在上升。2022年末關注類貸款占比為1.61%,到2023年末上升至1.78%。這一降一升,意味著潛在風險在增加。
雖然目前北京銀行2024年全年業績尚未出爐,但從前三季度的表現來看,壓力不小。在營收增速放緩、利潤增長受限、資產質量存在隱憂的多重困境下,要實現業績的大幅增長難度頗大。若在第四季度不能有效改善營收狀況、提升利潤空間、優化資產質量,全年業績可能會低于預期,在行業中的排名也可能受到影響。這對于北京銀行的市場形象和投資者信心都將是不小的打擊,后續發展也將面臨更大挑戰。
業務銜接面臨挑戰
領導的戰略眼光和執行能力對銀行的業績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楊書劍在任職北京銀行行長的七年里,推行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對銀行業績產生了深遠影響。截至2024年三季度,北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突破3400億元,數字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這表明數字化轉型在拓展業務、增加收入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從整體營收增速和利潤增長來看,這一戰略的成效尚未完全抵消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銀行依然面臨業績壓力。
隨著楊書劍的離職,新領導上任后,北京銀行的戰略調整備受關注。2月28日,北京銀行公告稱,董事會通過《關于選舉霍學文先生為本行董事長的議案》,同意選舉霍學文擔任該行董事長。而楊書劍的行長空缺、已由副行長戴煒代為履職。
頻繁的人事變動對北京銀行內部團隊穩定性的沖擊不容小覷。從員工士氣方面來看,領導的更換、同事的離職會讓員工對自身職業發展產生擔憂,進而影響工作積極性。
在業務銜接上,不同領導有著不同的管理風格和工作重點。新領導上任后,業務流程、工作方向可能會有所調整,這就容易導致業務在過渡階段出現銜接不暢的情況。比如在信貸業務中,原本的審批流程、風險評估標準可能因人事變動而改變,這不僅會延長業務辦理時間,還可能影響業務的準確性和質量,導致客戶滿意度下降,最終對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員工的頻繁流動還可能造成客戶資源的流失,因為客戶往往與熟悉的銀行工作人員建立起信任關系。人員變動可能會讓客戶對銀行服務的連貫性產生疑慮,從而轉向其他銀行,這對銀行的業績增長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新領導上任后,如何穩定團隊、凝聚人心,盡快恢復業務的正常運轉,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金融行業的發展浪潮中,北京銀行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面對人事動蕩和業績困局,北京銀行需要迎難而上,積極尋找破局之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