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何以成為數據資源利用的先鋒典范?快訊
南京-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的智慧賦能 除了積極推進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創新性地實現了數據的可信開發利用和安全流通,為南京的數據創新應用和城市治理提供堅實的保障。
【TechWeb】在數據資源利用與可信空間構建方面,南京近期取得了顯著進展。12月23日,數十家媒體深入探訪南京城市運行指揮大廳以及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南京-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

南京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波談到,“南京市數據資產價值預計超過1100億元。從‘信息孤島’到‘數據大陸’,南京正走出一條推動數據資源“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的探索之路。未來,我們將把握國家試點契機,繼續以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為核心,優化數據流通和交易機制,推動南京數字經濟做大做強?!?/p>
南京,這座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正成為區域數據創新發展的示范先鋒。
數據要素驅動新發展,加強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不斷深入滲透到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各個環節,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2023年我國數據生產總量預計超32ZB,已成為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開發利用不足,能夠真正成為生產要素的數據資源占比不高,且數據資源供給結構失衡,呈現“政府數據多、企業數據少”的現象。因此,對數據要素充分開發利用,釋放數據應用潛力至關重要。
從政策層面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外發布,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提出20條政策舉措,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有力支撐。
而南京市在今年4月編制發布“1+2”系列文件,一體推進全市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明確到2030年,建立起完整的數據可信流通體系,全面形成依法依規、開放合作、共同參與、各取所需、共享紅利的數據要素新發展模式。

要想讓數據轉化為生產要素,發揮要素作用,需經過資源化、數據共享、交易流通和分析應用的數據價值化過程,依賴云服務、隱私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和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支撐。其中,可信數據空間作為重要的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基于共識規則連接多個參與方,實現數據資源的安全共享與共同使用,不僅是數據要素價值共創的應用生態,還是支撐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重要載體。
南京首批率先落地可信數據空間
目前,南京143個政務部門部署了超過1046個信息系統,歸集了各部門、單位8277個數據集、342億條數據。如何讓數據優勢轉變為價值優勢,建設數據開發利用的基礎設施是前提保證。如同建造高樓大廈,需先打好堅實的地基一般,只有構建起完備且高效的可信數據空間,才能為海量數據的有序流轉、深度分析挖掘以及多元化應用場景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撐,從而實現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在此背景下,南京市以公共數據為著力點,依托南京市新一代政務云率先建設可信數據空間,作為數據要素市場的關鍵載體??尚艛祿臻g建設的關鍵,就是要讓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而這與華為云Stack數據要素流通解決方案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把“數”用好,才能更好實現數據價值,為南京的數據創新應用和城市治理提供堅實的保障。

南京市可信數據空間依據不同密級數據的流通需求,采用數據使用控制、隱私計算、數據API、區塊鏈等多項技術,保障數據在授權、加工、運營過程中可信、可控、可證,創新性地實現了數據的可信開發利用和安全流通,實現“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確保公共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同時促進公共數據價值的安全釋放。
通過打造可信數據空間,不僅為南京精細化治理提供了堅實、安全的數據支撐,還實現了全模態數據獲取、智能加工和高效利用,確保高質量的數據供給,提升了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速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設。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南京-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的智慧賦能
除了積極推進可信數據空間建設,在數據利用的另一端,南京市持續深化“一網統管”建設,推動特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維全過程各環節數據融通,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特大城市數字治理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在“一網統管”建設方面,南京市積極探索新模式,創新推出了城市數字化合伙人制度。南京選擇華為作為“一網統管”城市合伙人,并于2022年6月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掛牌成立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南京-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
實驗室自揭牌以來,堅持創新引領、實戰管用、共建共享原則,以南京市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中的需求為出發點,打造既有南京特色的落地實踐經驗又能全國復制的高價值創新方案。截至2024年,實驗室聯合52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40多個場景化解決方案,在南京市區兩級多個一網統管項目中方案落地,創新方案及實踐經驗在武漢、長沙、深圳等地得到復制推廣。(御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