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炒越熱后監管收緊,支付牌照不能買賣了嗎?通信
“(支付牌照)不能買賣了嗎?”這是不少支付人士昨天聽到“央行將禁止支付公司股權轉讓、并購”傳聞后的第一反應。
“(支付牌照)不能買賣了嗎?”這是不少支付人士昨天聽到“央行將禁止支付公司股權轉讓、并購”傳聞后的第一反應。有消息稱,央行擬于2018年3月后禁止支付公司股權轉讓、并購,企業不得通過非法方式途徑獲得支付許可業務。
不過,易寶支付等多家支付機構負責人昨天向南都記者表示,并沒有收到央行下發相關文件通知。但多名受訪人士指出,監管嚴格支付公司股權轉讓、并購已有征兆,未來或將進一步提高門檻。
監管:支付機構股權轉讓將收緊
昨天,易寶支付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明確表示,沒有收到央行下發的相關文件通知亦無窗口指導,該公司也無相關的股權轉讓計劃。此外,北京、深圳多地支付機構市場負責人也表示沒收到相關通知。
然而,業內對監管部門修訂《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2號令”)已有預期。其中,多名支付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監管進一步規范支付公司股權轉讓、提高出資人資質或是大勢所趨。
2號令關于股東資質的要求顯示,對在全國范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申請人,要求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對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要求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000萬元。同時,要求支付機構不得轉讓、出租、出借《支付業務許可證》。
在支付牌照步入存量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以入股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形式曲線獲得支付牌照或開展支付業務。
據南都記者了解,除了直接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股份外,收購第三方支付母公司或股東的股份也是比較常見的獲取牌照的辦法。
整頓:10家機構支付牌照被收回
然而,隨著支付牌照價格水漲船高,部分支付機構開始在未報備或者報備未批復的情況下通過擅自轉讓、變相轉讓甚至頻繁轉讓公司股權來達到牌照買賣的目的。
這也觸及了監管的紅線。南都記者注意到,在第四批支付牌照續展中,10家機構的支付牌照被收回,其中有5家未獲續展的原因涉及“變相轉讓《支付業務許可證》”。
值得注意的是,樂富支付續展失敗被視作支付圈內的一只黑天鵝。據悉,針對其違規行為,人民銀行開展了18次執法檢查,兩次驗收檢查,7次監管走訪;針對檢查發現的違規問題,人民銀行共實施行政處罰14次。其中,在人民銀行調查其違規變更主要出資人時,樂富支付拒不配合,導致人民銀行耗時數月方才完成核實查證。
“按照監管要求,一般來說支付機構的股權結構只需要母公司到子公司就足夠了,但實際上部分支付機構通過多層嵌套,股權結構極其復雜,甚至出現過需要走司法程序才能摸底實際控制人的情況”,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
易觀智庫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蓬博昨天向南都記者表示,依靠收購支付公司的方式來獲取牌照的行為是監管部門允許的。但是,過往的違規案例也很清楚地表達了監管的態度:收購并購要按章操作,需向監管報備并獲批后方可進行。此外,提高收購并購門檻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鏈接
牌照轉讓生意一落千丈
“上市公司實力買家收購全牌照支付公司,有渠道,有資源,來勾兌”“誰有預付卡支付牌照,需要收一個,有資源的兄弟單聊”,在記者所在的支付交流群里,有機構人士不時掛出類似信息。
這是支付牌照交易生意火爆時的一個縮影。然而南都記者注意到,不少在去年頗為活躍的牌照掮客,今年卻紛紛轉行,原因在于牌照轉讓生意已近尾聲。
“沒有之前那么火熱了,無論是買方也好、賣方也罷,都沒前兩年那么熱了”,一名來自上海的掮客告訴南都記者。
其中,全國可供交易的支付牌照所剩無幾或是主因。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曾表示,截至2017年7月,人民銀行穩妥開展四批支付機構業務續展,續展完成后,持證機構總數將由271家調減至247家。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截至6月26日,全國共發生36起收購或擬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案例。另一名來自江浙的掮客表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熱炒,真正有需求、能達成的交易基本完成,可供交易的支付牌照也所剩無幾,預計未來成交量將明顯下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