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SaaS年度大事件,藏著行業現狀和未來走向金融

iseeworld 2017-12-15 14:24
分享到:
導讀

頻繁出現的“并購”、“轉型”、“融合”等關鍵詞,讓這些貌合神離的事件呈現出很大的規律性,現階段SaaS市場格局和未來的發展走向呼之欲出。

對于即將完結的2017年,很多人心情復雜,置身中國云計算產業的圈內人更是如此。在過去的一年,這個產業看似波瀾不驚,其實暗流涌動:

1月,理才網完成對湖南省三大人才網站之一——湖南招聘網的收購。

4月,金蝶云之家推“讀心數”,同年10月發布財務機器人等智能硬件。

6月,一款新出海SaaS產品daydao US面市,同年8月daydao新增2款測評產品。

8月,用友網絡和用友企業管理研究所聯合收購大易約46%的股票。

10月,美團云上線AI計算服務鏈平臺,同期發布兩款高性能AI云主機。

11月,光環新網宣布以20億元收購亞馬遜中國的云資產。

同年11月,釘釘在2017秋季戰略發布會上宣布進入軟件硬件智能化融合的4.0時代。

12月,企加云獲阿里巴巴領投的近億元A輪融資,入局“新零售”服務市場……

從表面看,這些事件是各家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整體關聯性不大。不過頻繁出現的“并購”、“轉型”、“融合”等關鍵詞,讓這些貌合神離的事件呈現出很大的規律性,現階段市場格局和未來的發展走向呼之欲出。以下是筆者的幾點觀察。

并購是否會成為行業洗牌的導火索?

從理才網收購湖南招聘網,到大易股權易主,成為用友系公司,再到光環新網重金收購亞馬遜中國云資產,種種跡象表明:國內云計算頭部玩家對并購和業務整合的興趣和事件發生概率都有所抬頭。有鑒于此,2B知識社區必問曾就“SaaS廠商接下來是否會步入收購、吞并和合并的高潮?”這個話題展開過廣泛討論。

有人認為:隨著頭部玩家崛起,“大魚吃小魚”的現象近幾年會持續上演。也有人指出:目前行業沒有誕生真正的壟斷者,各賽道玩家太多,加上主流SaaS玩家營收多在幾億十幾億規模,資金鏈不充裕,貿然收購有風險,還不好說。

以上說法并不是空穴來風。據IDG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云服務市場尤其是SaaS市場駛入了高速發展期,不過對比國外,還屬于初級階段。

反觀SaaS廠商營收占比,前十大廠商約占整體SaaS市場的35%,同時說明了競爭格局的不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現階段并購金額、頻次、數量、類型等要想達到和國外同等水平基本沒可能。

11

近年來SaaS領域大筆收購案

不過從動機看,并購是眾玩家拓展業務、豐富應用池、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提升市場競爭力等的重要手段,同時是行業整合和產業優勝劣汰的加速器。它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在用戶量、市場占有率、資本實力三方面占領先發優勢的品牌商,最有可能成為最初的玩家和最后的贏家。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國內還沒有出現和Oracle、SAP、Salesforce等同樣體量的云服務商和極具行業轟動性的并購案,存在互補性或競爭性的部分玩家,通過“平臺連接”、“抱團取暖”、“生態建設”等方式實現市場縱橫發展的現象已經很常見。

這種以資本、利益或客戶資源為紐帶的合并模式,極具“中國特色”,在國內云計算產業發展早期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隨著生態組織各自形成,中心體慢慢誕生,剩余玩家被同化或自消亡,其實相當于通過另一種方式完成了合并。

賽場變道成為行業新常態?

不知大家有沒發現:出于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2B玩家走著走著就變了賽道。

比如億方云,原是企業網盤領域的玩家,目前已轉向協同辦公。iWorker從OA切入,10月推V6.0后轉型做了云ERP。紛享逍客從OA轉CRM,E輪后急轉彎做PaaS,后來又轉回做老本行。今年秋季戰略發布會后,阿里釘釘將業務中心轉向了智能硬件,宣稱要軟件硬件智能化融合。2014年從HR切入的理才網,從SaaS 做到了PaaS ,目前包含HR、OA、CRM、SCM、信息管理、餐飲管理、交通管理、建筑管理等一站式業務,今年還推出了2款測評新品……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主流玩家頻繁轉彎變道,令人瞠目結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戰略失誤還是原有業務觸碰了天花板?

戰略調整、市場規模、追逐新風口等都是可能的促因,從根本上來講,其實依然是利益在驅動。以釘釘為例,免費雖然為其吸引了海量客戶,阿里近期對釘釘也沒有硬性的盈利要求,可前期投入擺在那里,同質性產品多,增值業務又叫不開價,思來想去,不如軟硬件捆綁來錢快。

從目前淘寶天貓的智能前臺M2(1099元)、智能通訊中心C1(1299元)、釘釘指紋考勤機(289元)單價和銷量看,硬件確實比軟件賣得開。關聯業務找二三線硬件廠商貼牌合作,成本也不高,釘釘由此轉型為智能軟硬件服務商。

軟硬件捆綁的模式,除了釘釘,業內其實早有嘗試。比如辦公逸,轉型HR SaaS后靠智能考勤機進行廣告變現。云之家推財務機器人輔助軟件服務。理才網在開發供應鏈、餐飲管理等產品時,也搭載智能硬件服務客戶。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在云計算產業的強力滲透,這樣的案例還會更多。

比起變道,以理才網daydao為代表的玩家或許更傾向于市場需求而進行業務擴張。畢竟業務模式越復雜,對全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的需求也越強烈。在既有市場存在空白時,實力派玩家搶灘這一領域,再實際不過。這樣一想,理才網新布局人才測評其實很好理解:它是人力資源服務鏈條的重要一環,是當前最大眾化的業務入口,自然不難成為他們急于開拓的新流量入口。

投融資疲軟將如何發展?

對比以前,近1年云計算投融資市場明顯增長乏力。以SaaS為例,有數據統計:2016年各個行業的融資數量累計近180起,2017年上半年的投資僅保持了去年同一季度約40%的熱度,而且大部分資金集中在營銷、人力資源、數據三大類,整體投資頻次和金額都大幅縮水。

這是否意味著市場降溫?據筆者觀察,當前投融資市場疲軟可能是因為這3點:

1、市場接近成熟期,新鮮勁已過,加上AI、大數據、物聯網等風口行業多,新入行項目不多,資本青睞也不比從前。

2、企業服務屬長期投資,回報周期一般在5-10年,投資門檻高,新涌入資金有一定周期性。

3、前期完成融資的項目大多進入B輪后,自我造血能力增強,對資本的依賴程度有所減少。

據此來看,除非行業迎來新的爆發點或裂變式創新,資本市場的灌入或波動不大。

從2017年整體的投融資動態看,整個行業已經呈現出“強者更強,弱者更強”兩極分化的趨勢。部分創業項目很難獲得大筆注資,即使融資成功,也就百萬千萬級別。頭部玩家B輪后以及IPO后定增融資,卻不乏收割上億投資的案例。

14

2017年部分融資的云服務商

在這其中,企加云因搶灘“新零售”企業服務這一風口,最終獲阿里成功注資。不過其他獲得投資的企業,很大程度上是資本方通過增持或后期追加投資,幫助其領跑行業,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做的考慮。

以上3點算是對年度熱門事件的管中窺豹。更多發現和趨勢預測,比如美團云上線AI計算服務鏈平臺,并發布AI云主機,可以看出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在未來的大規模應用。另外,美團云從內部產品走向商用,這樣的軌跡與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京東云等同出一轍,后來者搶灘,能夠憑借兩大熱點的融合出奇制勝,或將改變未來的市場格局。

“一沙一世界”。這些人們感知到的熱點事件,正慢慢解開未來的面紗。來年將如何發展?了解到這些,我們也許不會太驚訝。

來源|iseeworld

市場 玩家 行業 SaaS 業務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