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在互聯網上做什么?騰訊大數據告訴你通信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騰訊瀏覽指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今日聯合發布《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
3月19日消息,騰訊社會研究中心、騰訊瀏覽指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今日聯合發布《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該報告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包括對瀏覽器和互聯網音頻用戶的大數據分析、對八城市微信用戶的問卷調查和對四地中老年人的焦點組訪談,從行動愿景角度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的互聯網生活進行多方面的解讀。
半數中老年人使用手機支付
中老年人的互聯網應用集中于溝通交流和信息獲取方面。調查的微信中老年用戶中,75.8%會上網看新聞資訊,超半數(56.6%)可以自己搜索想要獲取的資訊,還有一些中老年人(45.9%)會關注瀏覽微信公眾號文章。
超八成都會在微信中發表情包、在朋友圈點贊、接收或分發紅包,近七成會拍攝和轉發小視頻,25%的中老年人會制作手機相冊,20%的人會制作微信表情包。
數據顯示,一些年輕人熱衷的便捷功能漸漸融入到中老年人生活當中,使用手機支付(51.5%)、手機導航(33.1%)和打車服務(25.8%)的中老年人也開始占有一定比例。
心靈雞湯和幽默段子受歡迎
中老年人瀏覽網絡內容排名最靠前的是與慰藉心靈、調節情緒有關的心靈雞湯和幽默段子,分別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戶瀏覽了這些主題。最為關心的資訊以國內時事和軍情以及養生保健為主要內容。
中老年人不僅將微信作為即時通訊工具,還將其視作表達情感和維系社交的互動平臺,如在微信里發表情、圖片(81.8%)或小視頻(68.9%),在朋友圈與他人互動(81.6%),接收或發微信紅包(83.0%)。
在中老年人最常參與的旅游、運動健身和廣場舞活動中,微信超過了電話和面對面溝通,成為最常用的聯絡方式。
中老年的信息甄別能力最需要提高
中老年人互聯網受騙的信息類型最常見的是免費領紅包(60.3%)、贈送手機流量(52.3%)和優惠打折團購商品(48.6%)。在有被騙經歷的老年人中,中等收入和高收入老年人居多,分別占67.1%和24.3%。
從經濟自主性來看,有受騙經歷的老年人中有41.1%表示家里的重大支出由自己決定,37.5%的老年人表示是共同協商決定,僅有16%和5.4%的老年人表示是由配偶和子女決定。
中老年人與人交流的信息通訊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網絡安全意識,但信息交易能力和信息創造能力偏低,信息甄別能力也較弱。
中老年人的網絡安全素養與其社會經濟地位顯著相關,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中老年人的網絡安全素養水平也較強。
越開放,越自信,互聯網行動能力越強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生命周期特征以及社會變遷的因素,老年人的互聯網生活表征和機制更為復雜,不僅與老年人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有關系,也與老年人對待互聯網這個新生事物的態度、認知和理解有關系。
報告將老年人對待互聯網的這種態度、認知和理解定義為“行動愿景”。
中老年人對生活世界的愿景表現為:中老年人非常重視人際關系,以家庭為重,社會普遍信任感較高。與此同時,傳統的養老觀念有所轉變,在描繪理想晚年生活時,子女陪伴仍是多數人心中所愿,但自我和自主意識開始占有一定比重。
71.9%的調查對象認為天倫之樂極為重要,但大多都能理解子女工作壓力大、無法伴其左右。40.1%的調查對象很看重老有所為,26.1%的調查對象非常重視跟上網絡時代。
調查中,34.9%的中老年人持有封閉的互聯網行動愿景,54.4%的中老年人持有開放性的互聯網行動愿景,還有10.8%的中老年人持中立的愿景。部分中老年人覺得“互聯網是年輕人的事、中老年人肯定玩不好”和“必須高學歷才能玩得好智能手機”,顯示出了對智能手機的“科技恐懼癥”。
分析顯示,“科技恐懼”程度越高的中老年人,其互聯網行動能力顯著較弱。
相反,對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越認同、對自己能力越自信的中老年人,掌握的手機功能也越多、行動能力也越強,從而受騙的可能性越低、網絡安全素養會更高。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