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到豐富,從中國家電品類看中國家庭變遷史智能
未來,中國家電行業要想領先于國外的家電品牌,走向世界,那么就要掌握現代化家庭在未來的變化趨勢。只有掌握未來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中國家電行業才能在市場中獲得較大的盈利。
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家電市場已經發展了35年。在這35年中,作為一款由于家庭需要而產生的產品,中國家電產品品類隨著中國家庭概念的變化而逐漸地豐富起來。中國家電產品的變化史,可以說就是中國家庭概念的變遷史。
從前到現在
在改革開放以前,由于中國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被人民公社所取代,所以傳統的一家一戶的概念也顯得十分淡薄。在當時,物質匱乏,家對于人們來說,就只是一個遮蔽風雨的屋子和一個臥榻而眠的地方。那時,一個普通家庭希望擁有的就是“三轉一響”: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
到了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經濟模式,家庭也重新成為人們所傾注感情的空間。他們為了能夠讓將來的生活更加舒適美好,紛紛開始添置新的物件。加上當時市場的開放,電力的普及等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四大件”替代了原先的“三轉一響”成為人們的標配:彩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這也是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四大傳統家電。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原本要幾家人共用的廚房和廁所也變成了每家每戶擁有獨立的廁所和廚房了,家又承擔起了更多新的功能。伴隨著這一改變,廚電和衛浴等家用電器品類開始逐漸出現在中國家電市場上。就像隨著天然氣普及,燃氣灶取代以前的煤爐灶一樣,“四大件”在這個時候也在進行更新換代。彩電畫面變得更加細膩、屏幕越變越薄、材質也變成了液晶;洗衣機從原本的老式雙桶洗衣機變成波輪式和滾筒式洗衣機,能夠更加干凈地洗滌衣物;冰箱也從原來單純的保鮮功能轉向保鮮和速凍雙功能、甚至保鮮、保濕、速凍等多功能發展;空調則由原本的氟利昂空調轉向更加環保省電的空調。
隨著中國向現代化社會發展,由于經濟環境和工作的需要,人們開始偏向于租房進行居住。家不在是局限在一間屋子或一個房間,而是隨著人的遷移進行地點的改變。針對著這種特點,中國家電市場上出現了體積小、安裝方便、對環境要求低的家電:臺式洗碗機、掃地機器人、迷你洗衣機等,專門針對租房一族。同時,人均收入的提高,對家庭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這導致中國家電產品再一次“進化”:彩電的畫質從2K到4K甚至8K提升,屏幕也分出了由OLED系列;洗衣機、空調添加了人工智能和遠程操控的功能;冰箱則有了三開門冰箱、風冷的制冷模式以及各種殺菌的功能;廚電又添加了烤箱、電磁爐、洗碗機等更加多樣化的品類。
從品牌到性能
以前,中國家電還沒有那么豐富的選擇時,海爾、海信、美的等國產家電大品牌是所有人共同的選擇。空調就要選美的、冰箱則是海爾最佳、電視非海信莫屬。此外,當時的家庭形態普遍穩定,人們在一個地方居住往往一住就是大半輩子,對于家電的要求就是經久耐用,不易損壞。這也形成家電長期不更換,家電市場更新換代頻率低的現象。
后來,隨著市場的開放,國外更加有競爭力的家電產品進入了中國市場。日本的索尼、韓國的三星、荷蘭的飛利浦都是在當時成為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品牌。加上當時經濟發展,中國家庭對家電的要求提升,國產家電漸漸不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造成了當時中國家電市場“崇洋媚外”的現象出現。
現在,伴隨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國內現代化程度的提高。現代家庭更加注重地是家電的能效等級、性價比等因素,品牌反而放到了其次。物廉價美的中國家電品牌經過發展后再次被消費者接受。現在在中國家電市場各個領域,國產品牌和國外品牌往往是平分秋色。
未來,中國家電行業要想領先于國外的家電品牌,走向世界,那么就要掌握現代化家庭在未來的變化趨勢。只有掌握未來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中國家電行業才能在市場中獲得較大的盈利。
作者:HEA.CN 來源:家電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