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銀行半年報: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未來增速如何持續?觀點

向善財經 2024-08-16 14:40
分享到:
導讀

南京銀行半年報: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未來增速如何持續?

文:向善財經

又到了財報季,南京銀行也發布了半年報。

息差承壓的大環境下,銀行的日子過得不容易,但也有一些銀行靠著自身的經營實現不錯的增長。

從中報來看,24年上半年,南京銀行的業績表現還不錯:營收增長7.8%,凈利潤增長8.5%,營收利潤雙增。

客觀地講,這個成績是比23年中報更好的。

業績變化,原因在于非息收入增長。24年中報的非息收入比23年增加了不少。

從中報來看,由于凈息差仍然承壓,雖然營收結構上凈利息收入同比降幅收窄,但凈利息收入同比依然是負增長。業績不靠凈息收入而靠非息收入也不難理解,畢竟上半年債市大熱,而南京銀行多債基半年凈值增長就超過4%,所以非息收入大增也是自然。

這一點從非息凈收入變化中也看得出來,財報顯示,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477%。

那么問題來了,債強貸弱的南京銀行,能不能持續增長?未來的增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

值得深究。

不良率下降的背后,核銷額大增,不良額大增?

資產質量,是銀行持續增長的基礎。

先來看資產質量。

截至2024年Q2,南京銀行的不良率為0.83%,比2023年Q4降了0.07%,不良率穩健的同時略有下降。同期,南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降到了345.02%,而Q1為356.95%,23年Q4的撥備覆蓋率更好,為360.58%。

逾期率方面,從23年末的1.31%降到了1.25%,90天預期率從23年Q4的0.8%降到了0.68%,關注率從1.17%降到了1.07%。

整體資產質量非常穩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銀行上半年核銷及轉出70.2億,去年上半年只有27.44億,而且去年全年也只有78.63億。

什么意思呢?

上半年,南京銀行核銷額大增。

一般來說,銀行不披露新增不良,但根據計算邏輯,期初不良貸款余額+當期增加額-當期核銷額=期末不良貸款余額。結合今年上半年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僅比年初增加了1.83億來看,上半年,南京銀行新生成不良貸款至少有72億。

以相同的計算方法可得出,去年同期南京銀行的不良余額最少有37億。

由此可見,雖然不良率表現穩定,但南京銀行上半年產生的不良并不少。

財報之外,上半年監管部門也曾因“貸后管理不到位”“貸前調查不到位”“個人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對南京銀行宿遷分行進行處罰。

由此可見,雖然上半年靠著非息收入獲得了還不錯的利潤表現,但對于不良的控制,依舊是個問題。

除了不良增長的問題,存貸增速差的拉大也可能會影響未來的增長。

從財報來看,到今年6月底,南京銀行的存款總額為14184.3億元,相比年初增加了3.58%。相比存款增速,南京銀行同期的貸款增速為9.79%。與此同時,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的增速分別為8.5和8.84%。

也就是說,南京銀行的存款增速是不足的,下半年的攬儲壓力會進一步增加。

這個問題在二季度體現得更明顯,財報顯示,二季度銀行的存款規模比一季度末下降了0.12%。

從總資產規模來看,根據中報數據,上半年南京銀行總資產24828.21億元同比增長11.71%,貸款總額11751.84億同比增長14.12%。資產擴展的速度并不算慢。

同期,南京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比一季度下降了25bps,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8bp。下降到了8.97%。

接下來,如何拉動存款業務,及時補充一級資本充足率,為接下來的增長注入更多動能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體來說,上半年南京銀行財報雖然看起來還不錯,但仔細一看也有些潛在的問題,畢竟不是大型國有銀行,做不到“六邊形”戰士。

作為一家將近3萬億規模的城市銀行,南京銀行也可能很快就會面臨一個選擇:如果繼續快速規模化擴張,那么“債強貸弱”的局面就必須改善。

因此,接下來如何拉長板,補短板。頗為重要。

脫“虛”向“實”的路,南京銀行必須走

長期來看,南京銀行的業績不能一直依賴“債牛”,長期來看“貸牛”才是一條能夠持續增長的道路。

銀保監會很早就提出,銀行機構要堅決摒棄偏離主業、脫實向虛,盲目擴張。

也就是說,當下行業息差承壓,銀行固然需要做大中間業務以及非息收入來保業績,但長期來看,還是要回到以“貸”驅動的增長路徑。

好的一面是,南京銀行的存貸業務主要對象是企業客戶。

從貸款的結構分布上看,其中,大部分為公司貸款和墊款。

還是那個問題,要做大對公業務,就必須要有很強的管理能力。不僅要控制不良率,更要加強貸前管理,提高風控能力。

天眼查APP行政處罰信息顯示,近幾年,南京銀行也曾因各種問題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市場監管總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多部門處罰,處罰總金額達846萬元。此外,宿遷分行等分公司也曾被處罰。

南京銀行收到的罰款不止這些。

2020年6月,南京銀行淮安分行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罰款35.38萬元;,南京銀行被罰736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0.88萬;2020年6月4日至5日,南京銀行連續收到了來自江蘇銀保監局的21張罰單,罰沒總金額超1400萬。

據悉,這些處罰涉及的事項包括“違規放貸、偽造存單、勾結外部人員騙貸”等。總之,還是業務、人員的管理問題。

今年1月份,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同意選舉謝寧擔任該行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掌舵南京銀行長達10年之久的該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胡升榮到齡離任。

謝寧能不能解決舊問題,帶領南京銀行走上新增長,值得關注。

從業務上,找到新增長的關鍵在于轉變發展動能。

中長期來看,利率走低的趨勢可能還會持續,所以,債牛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對于南京銀行而言:債牛不是業務牛。

總而言之,“脫虛向實”的路,必須走,即便可能會帶來短期內稍差的業績表現。

實際上,為了應對成本上升以及凈息差壓力,改善業績表現,南京銀行也在壓縮成本,比如減少員工薪酬。

財報顯示,南京銀行共有16260名在職員工,去年同期為16085人,相對應的職工薪酬卻從47.31億元減少到45.41億。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薪酬減少了,8月初,南京銀行人均月薪4.66萬元的消息還是上了微博熱搜。

當然,人均月薪肯定是有失偏頗的,最新的半年報中沒有披露高管薪酬,但參考23年的年報,包括離任的高管,23位高管合計稅前年薪接近2989萬,超200萬年薪的高管有11人,副行長宋清松,稅前年薪為231.63萬元。

員工的薪酬降了,高管的薪酬是不是也會跟著降?未來還有多少成本下降的空間?這點值得持續觀察。

整體來看,上半年,南京銀行的成本管理做得很好了,非息收入極大地緩解了凈息差的壓力,因此表現出了不錯的業績增長。

但正如南京銀行董事長謝寧在業績說明會上說的,南京銀行要“在為客戶創造價值中實現自身價值”“讓增長的繼續增長,讓該降的盡量下降”。

在賦能實體方面,今年,南京銀行啟動了有效客群三年倍增計劃,希望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將服務的實體客群翻一倍。

在貸款業務上,科技企業貸款戶數量同比翻了一番,非小實體用戶數也增長了27%。未來,南京銀行如何加強管理,降低風險,走好“脫虛向實”這條路,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南京銀行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