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億外資“砸”美的,持股美的20%,誰在定價“漂亮家電”?金融
隨著股價創出49.25元的次新高,美的集團(000333.SZ)離歷史最高價55元僅差“一步之遙”。
隨著股價創出49.25元的次新高,美的集團(000333.SZ)離歷史最高價55元僅差“一步之遙”。
截止10月24日,美的集團流通市值為3065億元。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美的集團上漲78.84%,外資累計凈買入208.08億元。
208億外資“砸”美的,究竟說明了什么?后續還會涌現更多外資買入美的么?
關鍵時刻,資金沖動并未“退潮”。據招商證券家電研究員紀敏預計,目前外資(QFII 和深港通)持股美的占比超過20%,對企業估值的影響力十分顯著。
更重要的是,家電是A 股最有希望實現估值國際化的板塊之一;基于良好的境外投資者溝通,美的集團將成為“外資”增持最多,也是率先接軌國際估值的A 股家電藍籌。
外資高位搶籌美的!
10月24日,美的集團再度現身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深股通港資成交額第1位。
同花順統計,當天港資總成交4.30億元,其中買入2.43億元,賣出1.87億元;凈買入5561.60萬元,凈買入占該股當日總成交的4.61%。
事實上,美的集團最近一個月上漲10.18%,上榜深股通17次,外資累計凈買入11.73億;近兩個月上漲17.03%,上榜深股通38次,外資累計凈買入55.72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美的集團上漲78.84%,上榜深股通188次,年內外資累計凈買入208.08億。
“外資”為何青睞家電藍籌?招商證券紀敏指出,如果比較“固定資產周轉率”,家電龍頭格力美的海爾等居于A股市場前25%;就ROE而言,據2016年報,格力電器為28.6%,美的集團為24%,蘇泊爾為23.7%,老板電器為29%,在A股市場均位居前5%。
如果以過往三年的自由現金流/凈利潤,格力、美的、小天鵝、蘇泊爾的盈利質量排列A股前10%。
輿論普遍認為,與海外同行龍頭相比,中國家電龍頭凈利潤水平好于海外龍頭公司,但估值水平卻低于海外同類公司。這使得中國家電公司獲得了海外投資者的青睞。
從美的集團 2017 年中報股東名單可以看出,其作為一家“低估值+高成長”的家電龍頭,吸引了海外投資者。與此同時,海外投資者進入,將促使中國家電龍頭估值與海外家電龍頭估值對標,從而引發一場新的價值重構。
事實表明,近兩年來A 股市場風格偏向價值,且外資不斷涌入,一定程度上重構了家電板塊的估值。比如,CS 家電的PE中樞較歷史均值溢價為19%。美的集團是最典型的案例,估值中樞對標海外同行得以大幅抬升。
國金證券指出,從靜態市盈率的角度來看,家電行業的 PE為18.8倍,較2011年以來的平均估值溢價15.4%;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白電和廚電龍頭的 PE/G 水平明顯低于海外對標,板塊估值的性價比仍然可觀。
美的財務“價值發現”
中報業績對比顯示:2017年上半年,格力、美的、海爾三家公司主營收入分別為592.88億元、1165.34億元、772.43億元,分別增長33.85%、62.73%和59.60%。
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青島海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94.52億元、108.11億元、44.27億元,分別增長47.64%,13.85%和33.54%。
從中可以看出,美的集團創造的主營收入、凈利潤總額最多,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主營收入過千億、凈利潤過百億”的家電龍頭。
中信建投測算,預計2017年格力、美的、海爾凈利潤分別為211.70億、169.80億、65.50億,同比分別增長36.30%、15.60%以及30.00%;對應EPS分別為3.49元、2.62元、1.07元。
更關鍵的是,上半年財報反應了毛利率的問題。格力、美的、海爾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是36.18%、26.43%和30.03%。格力的毛利率要比美的高出近10個百分點。
其中,格力電器主營業務毛利率下滑2.53個百分點、美的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下滑4.18個百分點;青島海爾受益于與GEA形成的產業鏈協同,以及高端產品占比提升,主營業務毛利率反而上漲1.43個百分點。
截止6月底,格力與美的持有現金分別超過1100及800億元,體現了龍頭較好的資產質量及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格力預收款同比增加36.48%,美的預收款大幅增長246.49%。總的來說,兩家公司經營質量均十分健康。
長江證券上調格力電器17、18年EPS分別至3.49、4.11元;預計美的集團17、18年EPS分別為2.64、3.28元。從EPS對比來說,美的比格力確實略遜一籌。
從估值盈利看,A股家電行業目前整體PE 20.9倍、PS 5.9倍,近3年行業復合凈利潤增速17.5%。
與國際市場相比,美股家電行業整體PE 18.4倍、PS 3.7倍,近3年行業復合凈利潤增速僅3.7%。目前A股家電行業PEG為1.3倍,2005年以來歷史均值0.3倍。而美股目前PEG 1.7倍,歷史均值1.9倍。
通過上述對比發現,與美、歐、港多個國際市場相比,A股家電行業PE與PEG均處于中間位置。
外資增持強化“定價權”
招商證券家電團隊在研報中指出,誰在定價A股家電?
據Wind統計,2017 H1,公募基金持倉,家電板塊位居第4(前三為醫藥、電子和食品飲料);重倉個股方面,格力第2(持倉市值逾160億);美的第6(持倉市值逾100億)。
截至9月中旬,上半年漲跌幅,家電以上漲31%居A股之首,其中格力上漲67%,美的上漲57%。面對當前流動性緊平衡的A股市場,機構持倉比例與資金流向很好地表觀詮釋了板塊與個股的漲跌。
而下半年以來至9月中旬,家電板塊以跌幅3.32%居市場之末,其中格力下跌4.61%,美的下跌4.97%。由此大致可推斷,公募的家電持倉在下降。
據滬深港通顯示,截至9月中旬的前一個月內,美的凈買入35.6億,居第1;格力凈買入16.7億元,居第3;而9月23日的近一周,美的凈買入9.9億居第1,格力為-0.7億凈賣出。
在國內機構減持家電的背景下,北向資金的交易抉擇是近期美的與格力的股價表現差異的主導因素。而相較年初的估值提升,美的PE+31%格力+13%。
招商證券家電團隊預計,外資(QFII和深港通)持股美的占比已經超過20%,對企業估值的影響力已經十分顯著。若以2017年盈利為參考分部估值(大家電+小家電+機器人),我們認為美的的合理市值區間為3000~3400億(對應2017年17.8-20xPE)。預計公司2017將實現15%左右盈利增長,2018將實現20%以上增長。
那么,外資如何看待美的當前估值?實際上,外資認為美的與國際同行比,估值還有上升空間,加上機器人等新業務的拓展,未來想象空間比較大。
他們更看重公司的長期戰略和治理機制,關注未來兩三年公司在產品、銷售渠道、區域等各方面的預期表現。只要各方面都理順,收入業績有穩定增長,估值和股價自然會上升。總體來說,穩定與增長是估值的前提。
“漂亮50”進入溢價上漲期
從2016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投資風格悄然轉變,低估值績優藍籌股進行價值重估,家電企業也受益此輪市場偏好的改變。
今年以來,格力、美的PE呈上升趨勢,美的集團PE從年初的13倍提升至目前的19倍左右。
縱向比較來看,家電行業自09年以來估值基本穩定在10-30倍之間,目前市盈率約20倍,處于中值合理區域。橫向比較來看,目前家電動態市盈率19.9倍,僅銀行、地產、建筑裝飾三個行業的市盈率低于家電。
據了解,“漂亮50”行情形成于去年6月至7月間,這一時期為價值發現期,并推動上證50指數首次突破250日均線(2000點至2100點)。
隨后,“漂亮50”行情步入10個月左右的價值投資期,直到今年4月至6月間步入調整鞏固。反映到上證50指數上,就是第一次回試120日均線并得到確認,“漂亮50”估值整體上臺階,帶動中小創、大周期品觸底回升。
需要說明的是,9月末至今,“漂亮50”的領先股再次啟動,伴隨一輪創新高行情,上證50指數也沿著60日均線穩步盤升,這是去年6月至7月間逆轉以來,首次轉向趨勢性上行狀態。這說明溢價上漲期開始來了。
在家電領域,由美的、格力引領,老板電器(002508)、飛科電器(603868)、青島海爾(600690)等跟隨,并上演了一波上漲行情。
有關分析指出,龍頭股的PE、PB等指標已漸現壓力。目前美的集團動態PE為19倍,估值開始超越行業中樞。
換言之,這一輪“漂亮50”行情不同于此前的價值發現和價值投資,而是一輪估值溢價上漲行情。不過,對股市情緒而言,估值溢價并非壞事。股價泡沫不斷放大,市場情緒就會越樂觀;未來上漲行情會越來越輕盈,整體趨勢會不斷強化。
反映到指數上,領先的上證50指數已步入牛市趨勢運行狀態。交易策略上,應圍繞“漂亮50”積極配置,可選擇消費升級、中高端制造、環境治理或資源品等幾大領域,繼續堅持龍頭股策略。
【來源:金融之家 作者:zora】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