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機遭遇iPhone8,但魔咒不是蘋果而在“戴爾模式”通信
當大家都在拿小米對標蘋果時,恰恰忘了曾經的戴爾,小米真正的魔咒其實是“戴爾模式”。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8月30日,小米正式對外宣稱,將于9月11日發布MIX2,正好比iPhone8早一天。
雷軍也在一些微信群里搖旗吶喊,號稱去年的MIX概念機刷爆了全球手機圈,并獲得設計大獎。同樣不忘此地無銀三十兩的加一句,“和iPhone8撞車,純屬巧合?!?/p>
iPhone對于所有手機廠商而言,都是繞不過去的。但是對于目前的小米來說,具體去針對某一家友商,哪怕是行業老大,哪怕是無心的,都顯得多余;同樣,市場千篇一律的打探新品配置同樣毫無意義,變焦雙攝、陶瓷后蓋,乃至全面屏,都不足以力挽狂瀾,將小米重新送上巔峰。
價格、配置、產能、概念、渠道…….可以從十幾個角度找出小米衰落的原因。但是如果把時間軸拉長,將小米置于宏觀的歷史和產業環境中,或許才能找到“小米困境”的真正原因。
這個故事可以從曾經的PC霸主戴爾講起。
“手機界戴爾”
邁克爾·戴爾被業界戲稱為與喬布斯、比爾·蓋茨并列的三大輟學生之一,1984年創立戴爾。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戴爾電腦憑借著低價、直銷等方式一舉超越蘋果,成為剛剛興起的PC界新貴。
何曾相似,2010年小米公司誕生,只用了兩三年時間,以低價、粉絲經濟、互聯網思維為標簽的小米橫沖直撞,成為國產手機出貨量最高的品牌。
頂峰時,戴爾模式被當做商業案例備受推崇;小米模式更是被視為互聯網新法則。轟轟烈烈的表象下,兩者卻遵循了同一套邏輯,戴爾和雷軍都及時的抓住了歷史給予的機遇。
1981年,IBM開放了源代碼,確立的PC的行業標準,核心即INTEL微處理器和微軟操作系統;同時,產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之前的生產方式遵循“錢德勒價值鏈”,即企業對實物資產進行垂直一體化整合,當時的IBM即壟斷了整個計算機全產業鏈;而在80年代中期,模塊化時代來臨,產業的價值鏈被分拆成一個一個節點,而每個節點都有眾多企業參與。這也就意味著,某家企業可以作為一個集成商,組裝出一臺電腦。
但是要想“生產”出一臺好賣的電腦,則需要重新進行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不錯,戴爾就是這么干的,通過信息資產的“虛擬整合”,協調從供應商到客戶的全部流程,實現規模經濟。
戴爾采用直銷模式,一方面可以直接面對用戶需求,設計出相對個性化的產品,從而實時調整供應鏈和庫存,由此大大緩解了庫存帶來的壓力;同時直銷模式,省去大量銷售中間環節,極大壓縮了成本。由此,在定價方面占據極大優勢,從而憑借價格優勢迅速占領市場超越蘋果PC。
反觀小米所處的時代,Android開源猶如IBM開源,在蘋果體系外,為手機行業打開了一個新的時代,MIUI系統無論如何創新,依然基于Android。芯片、屏幕、電池等等產業環節更不必多說。
與戴爾不同的是,小米趕上了互聯網。
電商、微博、微信、論壇、直播……在傳統生產領域的模塊之外,小米將互聯網這個新興模塊完美的融合在自己的網絡中,市場喜好、目標用戶、價格、品牌、庫存等等信息資產通過一定模型實現虛擬整合,從用戶到品牌商,再到供應商,完成了流程再造。
最突出的表現即網民參與產品設計,產品網絡預訂。小米借助網民參與,在產品設計方面更有針對性,進而反饋到供應商;網絡預訂則完美實現了按需定產的目的。在互聯網來臨之前,品牌商無法直接與消費者建立密切聯系,因此,戴爾在信息資產虛擬整合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而互聯網則讓小米在信息資產虛擬整合方面更高一籌。
所謂的“小米模式”,實際上還是戴爾的翻版,通過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降低庫存,壓縮中間環節,以獲得價格上的優勢。
小米與戴爾的崛起得益于大時代的變革,得益于雷軍和戴爾抓住了這一變革的機會,率先創造出了一種新玩法。
戴爾開始走下坡路始于2005年,后被惠普、宏碁、聯想超越;而小米則始于2016年,甚至跌出前五,被華為、OV超越。戴爾和小米抓住了產業變革帶來的紅利而獲得成功,同樣,當紅利耗盡,衰落似乎近在眼前。
戴爾模式本身存在一定的“陷阱”:第一,新模式帶來的快速增長使得戴爾疏于產品質量,其電腦的電池曾大規模出現問題,甚至導致回收事件;第二,低價代表低端,低端成為品牌標簽;第三,戴爾模式不再是戴爾的專利,惠普、宏碁紛紛效仿,戴爾將在同一戰壕與對手競爭;第四,價格優勢會逐步縮小,按照摩爾定律,上游部件成本下降,摩爾新庫存模式帶來的成本優勢不再明顯。
戴爾沒能邁過這道坎,小米可以嗎
華為、OV、金立等手機品牌近幾年紛紛效仿小米,互聯網思維、粉絲經濟已經不是小米的專利;小米前幾代產品同樣存在缺乏設計的窘境,甚至有評論人士稱其為“丑”;價格低也讓業內為其打上“屌絲”、“低端”的標簽;而產品質量方面,也曾被網友調侃可以拿來烤地瓜(機器發熱),返修率更是備受詬病。
因此,當大家都在拿小米對標蘋果時,恰恰忘了曾經的戴爾,小米真正的魔咒是“戴爾模式”。而蘋果的崛起模式與小米完全兩種路徑,其憑借的是創新的工藝設計和牛逼的操作系統,喬布斯時代,iPhone不會在意用戶喜歡什么,而是傲慢式的讓你選擇,白色or黑色,其它沒有。
互聯網模塊帶來的紅利正在退去,從戴爾模式的上述四大陷阱來看,第三個和第四個問題讓小米又和友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而戴爾模式帶來另外兩個問題,雷軍似乎也想到了。
在一次研討會上,雷軍做了一次還算坦誠的發言。他談到,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希望用奇招來逆轉,這是錯的,遇到困難一定是某個基本功出了問題,守正比出奇更重要。因此,雷軍為小米提了三大命題:創新、質量和交付。
小米試圖一個一個解決問題。質量,雷軍當然不會承認之前的產品問題多多,但他也認識到小米是靠質量消滅了山寨機,但是現在的對手不是山寨機了,而是中國企業里最牛逼的公司,如何在質量上超越;品牌,摘掉低價低端帽子,小米6京東售價2499元,去年發布的MIX更是高至3999元,而即將發布的MIX2據說價格更高。
盡管9月11日,小米MIX2再次打出了全面屏的看點,對于小米來說,儼然又是一次營銷大于實質的舉措。社長認為,從大的產業歷史角度來看,在下一場產業革命或者新技術革命來臨之前,小米已經很難再重返巔峰。無論全面屏,還是未來硬件單一配置的改變,都將是歷史的小修小補。
拼質量,微創新,彌補線下渠道,重構管理,小米和競爭對手在一個起跑線上,都只能在當前的市場格局中步步為營,寸土必爭,或許才能不被徹底甩開,成為第二個戴爾。
【來源:鈦媒體 作者:字頭社】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