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成AI賭局門票 BATJ已全部參戰金融

沙孟影 2017-10-16 21:37
分享到:
導讀

中國智能語音交互平臺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亞馬遜推出的智能音箱Amazon Echo的大熱有關,阿里的天貓精靈音箱和AliGenie平臺與亞馬遜的Echo音箱和Alexa平臺亦有異曲同工的戰略雷同性。

智能音箱成AI賭局門票 BATJ已全部參戰

今年7月,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首款人工智能語音設備天貓精靈X1,內置人機交流系統AliGenie。10月12日,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正式發布了AliGenie開放平臺,該平臺主要面向四種類型的開發者,包括內容開發者(Personal Kit),應用開發者(Developer Kit),智能家居開發商(Home Control Kit)和硬件生產商(Manufactory Kit)。開發者利用平臺進行開發,提交測試評審通過后就可以將產品在應用商店上線,智能硬件廠商可通過SDK接入和協議接入兩種方式接入平臺。

目前覆蓋場景主要為智能家居,未來還將覆蓋兒童領域,酒店領域,家庭場景和其他商業場景。基于AliGenie開放平臺,普通硬件產品能夠便捷地獲得語音交互能力,零售、酒店、航空等行業場景擁有了智能語音服務。這意味著語音交互時代的競爭正在逐漸跳出音箱這一單純的載體,未來越來越多的硬件設備和行業場景將共享人工智能語音時代的新紅利。

中國智能語音交互平臺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與亞馬遜推出的智能音箱Amazon Echo的大熱有關,阿里的天貓精靈音箱和AliGenie平臺與亞馬遜的Echo音箱和Alexa平臺亦有異曲同工的戰略雷同性。

Amazon Echo

2011年,亞馬遜收購語音識別技術創業公司Yap,自此開始研發自己的智能語音助手。有趣的是,Echo于2014年悄無聲息上市,甚至沒有一場正式的發布會。據悉Echo上市前不久,亞馬遜高調上市的智能手機Fire Phone銷量慘淡,那時市場普遍對亞馬遜的技術能力存在質疑。

Echo智能音箱相比于早前上市的蘋果Siri智能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以及微軟的Cortana,只能稱作這些虛擬助手的又一實體硬件,但是它卻是第一款將語音識別技術放在用戶的客廳里的產品,定價為179美元。這款音箱究竟能實現哪些功能?

打電話,播放音樂(包括Amazon自帶的音樂和Spotify),控制家庭設備例如調節,溫度、開關燈、遙控車庫門、開關電視和播放節目,下廚指南(咨詢菜譜、設置烘焙時間),播放新聞,和孩子一起玩游戲,訓練Alexa去做你想讓它做的事……

Amazon Alexa

經過2016年整整一年的沉淀,亞馬遜又在去年6月發布了Alexa軟件開發工具包,于是許多帶有Alexa身影的智能交互硬件設備出現在2017年春天的CES展上。

前蘋果地圖部門工作華人工程師劉宿莽在第一次接觸了Echo后便堅信,Alexa有一天一定會變成一個平臺級的產品。后來,他基于Alexa語音交互平臺做了一件瘋狂且有名的事——用Alexa成功發動了一輛特斯拉,這也成為Alexa成功實現的前20個技能之一。據Statista數據顯示,支持Alexa的第三方Skill數據已由2016年第一季度的135個增長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12000個。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愛上與Alexa進行交互時,中國多家技術公司們也紛紛開始騷動。

國內公司的智能音箱

2015年京東便與科大訊飛合資成立靈隆科技并于當年5月推出叮咚音箱;

2015年阿里巴巴與飛利浦合作推出小飛智能音箱;

2016年小米也發布了一款智能音箱;

2017年阿里發布天貓精靈X1……

自亞馬遜發布了Alexa軟件開發工具包后,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Echo與Alexa所帶來的智能語音產品的繁榮,迅速瘋狂為之。

今年2月,百度與小魚在家合作推出視頻機器人;

今年4月主營業務為語音識別的AI創業公司出門問問發布了功能類似于Alexa的虛擬語音助理“問問”,同時宣布將在不久后上線智能音箱Tichome;

同月騰訊推出了語音助手產品“叮當”后,緊接著發布了智能語音解決方案——“小微”;

6月,喜馬拉雅FM也與AI創業公司獵戶星空合作發布小雅智能音箱……

如果說智能音箱是一場關于AI入口的賭局,那么截止到目前BATJ已經全部入局,小的玩家更是不勝枚舉。

當下許多技術企業在效仿亞馬遜的同時,也企圖在其技術與體驗的“真空地帶”,做出自己產品的差異化,AI市場也一度圍繞著智能交互產品到底“任務型”與“陪聊型”哪個更關鍵展開駁論。事實上,在更多人因為不愿意用蘋果siri在大庭廣眾之下與其進行交互的時候,智能音箱一類私秘性更強的產品已經彰顯出了它的優勢,所以產品的發展也就不存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問題,讓產品綜合多種功能,讓用戶有更人性化的交互體驗是每家技術公司發展的最終目的。

據CIRP(美國市場調研機構)今年年初發布的數據,已有800萬+的用戶購買了亞馬遜Echo音箱,這意味著亞馬遜已經利用一臺小音箱掌握了同等數量的家庭端口,開始學習這些家庭的消費場景和生活習慣,已經牢牢占據了國外市場絕對優勢。

然而,反觀中國市場,雖然巨頭已經入局,但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因文化差異,中國大多數家庭并沒有養成高頻使用智能音箱的習慣,相比于海外用戶,中國人更喜歡用耳機來聽歌,市場的天花板可能遠沒有想象的那么高。因此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智能交互領域作為風口,紛紛搶占該賽道時,其市場飽和速度清晰可見。就國內而言,智能音箱市場也許還需要一個更長的教育期,這場關于智能音箱的賭局,因為AI技術的賦能,注定也會更長。

來源| AI星球(微信ID:ai_xingqiu)

智能 音箱 語音 Alexa 產品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