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馬東:打開世界的新方式金融

熊少翀 2017-11-11 00:00
分享到:
導讀

2017年11月8日,馬東被評為“我是創(chuàng)始人——2017騰訊生態(tài)創(chuàng)業(yè)人物評選”活動的“創(chuàng)始人騰飛榜”12強之一,這份榜單意在盤點核心領域2017年度高于十倍增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物。

明年馬東就50歲了,盡管他在節(jié)目中依然包著花花綠綠的衣服、一順嘴就“開車”。

在中國年輕人的娛樂生活中,馬東的影響力已經不輸給他父親、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當年風光的時候,雖然最初馬季并不希望兒子干這行。今天,馬東已是一位成功打入90后甚至00后內部的60后。他的心態(tài)、語言、思維都很年輕,只有臉上悄悄顯現出來的痕跡,讓馬東無法忽略。

“余生也早啊!”坐在騰訊《棱鏡》面前發(fā)出這句半開玩笑式的悲鳴時,馬東那張肉乎乎的圓臉擠滿褶子,“我為什么沒有晚生幾年!”

兩年前,馬東突然跑去割了自己的兩個大眼袋,惹來親朋好友一陣冷嘲熱諷,但看起來是更年輕了。幾個月后,這位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獨立門戶,成立了一家名叫“米未傳媒”的娛樂內容公司。

這家制作出《奇葩說》等一系列熱播節(jié)目的內容創(chuàng)業(yè)公司,至今有員工250余人,平均年齡不超過24歲。最小的出生于1998年,比馬東小整整30歲。

身為這家公司的CEO,卻不設專屬辦公室的馬東,每天就這樣站在一群滿臉膠原蛋白的小姑娘小伙子中間辦公。只是他講的笑話經常讓員工們覺得“太冷”,有時候他發(fā)在微信群里的東西也無人回應,“因為那是我們早就看過的梗了”。

馬東在極力靠近這群“經常無視他”的年輕人。畢竟,這里充滿了活力和新鮮事物,也包藏著巨大的商業(yè)機會。一些有野心的創(chuàng)業(yè)者在這里看到了未來。

中國的內容產業(yè)正在政策與資本的助推下迎來前所未有的好時代。從體制內出來的馬東,只是千萬內容創(chuàng)業(yè)大軍中的受益者之一。人到中年,他有了一些更大膽的想法。

 “沒有娛樂,人會死啊”

馬東也曾少年,只是當時沒有多少娛樂。

1986年,未滿18歲的馬東兜里揣著15美元只身遠赴澳洲留學,念的是計算機系。之后十年的澳洲時光,馬東都過得略顯窘迫。

“悉尼很美,但跟我沒什么關系。”馬東說,學生時期,他在麥當勞當服務生,做油漆工,甚至給袋鼠清理睪丸皮。

畢業(yè)后的幾年小職員生活也讓他感覺了無生趣。看到父親馬季全世界演出,不由羨慕,馬東遂決定打包回國。他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輾轉進了電視圈。

1998年,馬東入職湖南電視臺主持談話類欄目《有話好說》,開啟了他的媒體生涯。這時的馬東已經30歲。

與后來的“娛樂立臺”不同,當時的湖南電視臺宗旨是“新聞立臺”。柴靜主持的《新青年》、馬東主持的《有話好說》等幾檔時政人文節(jié)目迅速崛起。但這一切在2000年底戛然而止,《有話好說》因為大尺度討論同性戀話題被叫停。馬東當眾痛哭。

17年后,在與許知遠對談的節(jié)目《十三邀》中,許知遠問馬東,你喜歡這個時代嗎?馬東連說三遍,“我喜歡,我喜歡,我喜歡。”但也是在那一期節(jié)目中,馬東說,他的底色是“悲涼”,“什么是悲涼,悲涼就是無從反抗。”

與許知遠這些精英知識分子總是一臉嚴峻地質問這個時代不同,馬東的身段慢慢變得柔軟。今天,他會用一種不可置疑的語氣對人說,“娛樂并不會讓人死,沒有娛樂,人才會死啊。”

離開湖南電視臺后,馬東北上。當時央視的綜藝節(jié)目《挑戰(zhàn)主持人》正在換主持人,馬東順利接下這個崗位。這是他第一次做綜藝節(jié)目,盡管當時他還需要穿上黑色西裝,舞美也極盡樸素,遠不像《奇葩說》這樣花哨。

后來,馬東還主持了《文化訪談錄》,坐在一張規(guī)矩的椅子上訪談社會各界名流,這是中宣部對外宣傳的樣板工程。甚至,馬東還成為兩屆春晚的語言類節(jié)目導演,在央視也坐上了“綜藝頻道總監(jiān)助理”的管理崗位。但這一切,都只是馬東的“前半生”。

2012年,馬東還是離開了央視,為的是“角色自由”。次年,馬東入職愛奇藝,擔任首席內容官。他找來高曉松、蔡康永,很快做出了中國第一檔純網綜《奇葩說》。時年已45歲的馬東開始投身年輕態(tài)娛樂內容生產,并在此后數年掀起一股風潮。

觀眾對《奇葩說》感受最直觀的還是節(jié)目中辯手們犀利的言語。這檔節(jié)目從全國海選出了十幾位思維敏捷、伶牙俐齒、個性張揚的年輕人,他們在節(jié)目中針對一些有爭議的社會話題展開唇槍舌劍,時常抖出一些讓人意外又捧腹的“包袱”。而馬東張口就來的“污段子”更是為節(jié)目貢獻了不少“嗨點”。

馬東的“污”并沒有引起太多人不滿。相反,他對雅俗尺度的拿捏常為人所津津樂道。有媒體評論稱,馬東在做娛樂,卻又不想太“l(fā)ow”,他想在娛樂節(jié)目中凸出某種“價值”。但馬東聽說后笑道,“他們想多了。”

“《奇葩說》從始至終就是一檔娛樂節(jié)目,甚至可以說,除了娛樂,我們什么也不做。”馬東認為這是對他和節(jié)目的“過度解讀”。

但對于他所從事的“娛樂”,馬東又有另一番解釋。他說,《奇葩說》有一個“制作公式”,它不僅要能給人帶來快樂,還應該是一個真實、智慧的討論,引人思考。此外還有一些底線,比如不能違背公序良俗,比如是不是在討論假問題,或者是不是在假討論。

馬東的微信頭像上直白地印著米未傳媒的slogan——“不止有趣”。這四個字也被豎在米未傳媒位于北京萬東國際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區(qū)的公司樓底下。

不止有趣,米未傳媒還想做什么?

 “吃口Shi冷靜下”

2016年5月31日下午,米未傳媒剛剛成立的“污力天團”集體跑去映客做直播。這個以“污”為特色的新團體,囊括了馬薇薇、肖驍、范湉湉、顏如晶、艾力等10位《奇葩說》藝人,馬東擔任團長。

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直播過程中,馬東一直在嗑瓜子。即便如此,他還是收獲了不少“保時捷”和“游艇”,觀看總人數超過600萬。

馬東嗑的不是一般的瓜子,而是“粑粑瓜子”。這是米未傳媒在當時剛剛推出沒幾天的新產品。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據米未傳媒官方微信“東七門”爆料稱,是因為“首席內容官在起名會上拉肚子”。

這款號稱產自內蒙巴彥淖爾大草原、“一斤至多挑出六兩”的葵花子,在淘寶上售價兩罐(440g/罐)69元,上市三天賣出了2萬罐。

內容和電商之間的互需關系已經被多次驗證。在今天流量紅利消失殆盡時,優(yōu)質內容成為電商吸客的重要手段,而電商則為內容打開了新的商業(yè)變現通道。

早在2014年7月,馬東的“好基友”羅振宇就利用自己的內容和人格化品牌影響力,在短短10天內賣出了4萬盒月餅,“在網上秒殺了當年的星巴克。”后來,財經作家吳曉波也有33小時賣出5000瓶、72小時預訂3.3萬瓶自釀“吳酒”的瘋狂戰(zhàn)績。

馬東賣東西,依靠的不僅是內容加持。

在“粑粑瓜子”的外包裝上,赫然印著一句話,“吃口Shi冷靜下”,格外醒目。

去年底,自媒體“廣告門”還將這句話評選為當年十大廣告語。評選詞中寫道,“一貫‘離經叛道’的‘瓜子廠商’(米未傳媒)將污調性附于產品之上,無異于轉換形式將米未傳媒的文化與價值觀慢慢滲透給消費者——我就是這樣,我不裝,不端著,也能紅。”

米未小賣部的其他商品,諸如“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愛TA就泡TA啊”的“泡東東”陳皮普洱茶,“拒絕虛偽、選擇真實”的“好厲害爆米花”、“You can you bibi”掛耳咖啡等等,商業(yè)邏輯都是如此。

“內容公司,到底賣的是什么?”馬東說,“我做一個節(jié)目,通過平臺給到受眾,大家覺得這就是內容生意,其實不是。應該是我給了你這個節(jié)目,你拿去跟另一個人說,他看到節(jié)目后,也拿去跟你說,你們之間說的這個才叫內容。沒有我,你們不會討論這件事。那個內容當中所覆含的是我(米未)的價值觀,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主見或意見。”

目前米未小賣部僅有一支6人小團隊,產品品類也只有不到十種,但米未傳媒卻在原先“天花板”隱現的廣告2B業(yè)務模式基礎上,切入了更為廣闊的消費2C領域。

憑借《奇葩說》打下江山的米未傳媒已不再只是一家網綜內容生產公司。從線上狼人殺游戲、付費音頻、短視頻,到電商、藝人經紀,乃至投資業(yè)務,米未傳媒均有涉及。2016年A輪融資后,該公司估值20億元。

2017年11月8日,馬東被評為“我是創(chuàng)始人——2017騰訊生態(tài)創(chuàng)業(yè)人物評選”活動的“創(chuàng)始人騰飛榜”12強之一,這份榜單意在盤點核心領域2017年度高于十倍增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物。

幾天前,場景實驗室和《哈佛商業(yè)評論》中文版還將米未傳媒和小米科技、拼多多一起并列推選為“2017年度新物種致敬企業(yè)”。以當前的估值數據看,這三家并不是一個量級的企業(yè)。拼多多的估值是20億美金,而小米科技早在2015年的估值就已近500億美金。

場景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吳聲告訴騰訊《棱鏡》,所謂“新物種”,即其產品和商業(yè)模式各具新意,給商業(yè)社會帶來了富有想象力的思考和啟發(fā)。

吳聲說,他們之所以將這項特別大獎頒給米未傳媒,是因為這家公司“代表年輕人完成獨特生活態(tài)度的娛樂化表達”,“持續(xù)不斷生產有趣的內容、聚集有趣的青年領袖,與新一代年輕用戶建立了全新的連接方式,這種商業(yè)模式充滿想象力”。

馬東喜歡想象。沒事的時候,他會睡十個小時以上,“腦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一直在講,人不需要睡那么多,但其實即便沒睡著,對創(chuàng)造力也都非常有好處的。白日夢,多做做沒壞處。”

所以有時候,他會“異想”一些似乎遠不著邊際的事情。

 “打開世界的新方式”

“有人說我裝嫩,有人說我騷浪賤,都不重要,這是我在節(jié)目里的形象,這是我打開世界的方式。”2016年11月8日在騰訊娛樂組織的“星空演講”中,馬東的一場演講在當時引發(fā)爭議。

他的核心觀點是,人們打開世界的方式將發(fā)生改變,文本閱讀生活可能將轉換成為圖像觀看生活,閱讀學習將變成觀看學習。

“文字很偉大,但并不莊嚴”,馬東的意思是,從繁體到簡體,從小學生對漢字筆劃順序的無視,再到“囧”、“藍瘦香菇”等網絡語言漸成主流,文字本身就在發(fā)生流變,而這無可指摘,因為文字世界同樣是“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

從這個邏輯出發(fā),馬東認為,衡量不同交流方式的維度是單位時間里傳遞的信息量,而文字的傳輸成本過高,圖像可能是一個更優(yōu)解。

“人類交流并非只能通過文字,文本思維可能即將終結”,馬東預測,隨著VR等視覺技術進步,下一個時代很可能會是“圖像時代”。

這樣的判斷似乎不缺案例佐證。馬東所舉的例子便是,年輕人已經越來越習慣看視頻、看漫畫,二次元群體越來越龐大,人們在一本漫畫中獲得的信息量可能并不亞于一本大部頭。

香港作家梁文道是那場演講的串場主持。他聽完馬東的演講后說,“完蛋了,我是個快要被干掉的人,幾乎就像北京猿人跟尼安德特人一樣,因為我居然還在看文本!而且是印在紙上的文本!”他半開玩笑問馬東,他該怎么辦。

馬東笑著回,“我救不了你。”

梁文道卻不依不饒,“假如在您主持的節(jié)目里面,今天一位辯手,輪到他該說話了,他給你擺出一副欲辨已忘言的模樣,跟著拿出一幅圖畫來代替,這一張畫頂一萬句,然后也意盡,那你們怎么辦?”

馬東回,“我所說的不是文字和語言會消逝,而是文本思維會消逝,文本會繼續(xù)存在”,“我只是說有另外一種可能性。他們是更年輕的更圖像思維的方式,也可能會同時出現。”

從《有話好說》到《文化訪談錄》,乃至《漢字英雄》,馬東此前在電視臺所做的幾乎每個節(jié)目,從傳播手段來看,都局限于文本和語言,而《奇葩說》則進入到一個信息量更密集、更形象可感的圖像化階段。

2014年《奇葩說》的異軍突起曾出乎很多人的預料。這檔節(jié)目的特別之處,并不只在于迎合了移動互聯網大潮中年輕人的視聽習慣遷徙,做成一檔不在電視臺播放的“純網綜”,更在于節(jié)目制作本身。

馬東認為,導演組在節(jié)目制作上的一些革新理念和對互聯網平臺技術的運用技巧,讓《奇葩說》成為中國文化娛樂產業(y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事物。

比如超出常規(guī)節(jié)目一倍以上的行進速度,節(jié)奏更快,節(jié)目信息量和密度也成倍增加。

還有“花字”系統(tǒng),也就是出現在屏幕上的花色字幕,它們有時道出了觀眾的內心感受,有時剖析了畫面內人物的內心活動。

以往的電視節(jié)目是視聽語音,看一路,聽一路,《奇葩說》則在一個畫面里疊加了多個不同的信息源,這在當時堪稱是對過去整個電視節(jié)目系統(tǒng)的顛覆。而這樣的顛覆在行業(yè)里會越來越頻繁。

時間滾滾向前,變是唯一的不變。技術革新的內容產業(yè)不再重復昨天的故事,如今的馬東也已不再是曾經的少年。

2001年,馬東離開湖南去北京錄制《挑戰(zhàn)主持人》。錄了四期后,馬東跟當時的部門領導金越說,“我干不了綜藝,別讓我干這個了。”金越說,“我就是要擊碎你,有什么不能干的。”

16年后,騰訊《棱鏡》問馬東,“你現在做娛樂,做《奇葩說》,意義在哪里?”

馬東不假思索,“不做這個我去干嘛?這就是我想要的。”

附:馬東答“普魯斯特問卷”

(編者注:普魯斯特問卷(Proust Questionnaire)由一系列問題組成,問題包括被提問者的生活、思想、價值觀及人生經驗等。因《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填寫而出名)

1.你認為最完美的快樂是怎樣的?

沒有

2.你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

自知之明

3.你最恐懼的是什么?

失去自知之明

4.你目前的心境怎樣?

正常

5.還在世的人中你最欽佩的是誰?

想不起來

6.你認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是什么?

我沒有成就啊

7.你自己的哪個特點讓你最覺得痛恨?

8.你最喜歡的旅行是哪一次?

不記得了

9.你最痛恨別人的什么特點?

我沒有

10.你最珍惜的財產是什么?

年紀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年紀

12.你認為程度最淺的痛苦是什么?

就是不痛苦啊

13.你認為哪種美德是被高估的?

孝順

14.你最喜歡的職業(yè)是什么?

我正在做的事情

15.你對自己的外表哪一點不滿意?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沒有

17.還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視的是誰?

沒有

18.你最喜歡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質?

19.你使用過的最多的單詞或者是詞語是什么?

大約

20.你最喜歡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質?

漂亮

21.你最傷痛的事是什么?

漂亮的太多了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點?

好玩兒

23.你這一生中最愛的人或東西是什么?

這是一個時間問題

24.你希望以什么樣的方式死去?

突然

25.何時何地讓你感覺到最快樂?

反正不是現在,哈哈哈

26.如果你可以改變你的家庭一件事,那會是什么?

年紀吧

27.如果你能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么重現?

沒什么

28.你的座右銘是什么?

沒有

來源|微信公眾號:棱鏡

馬東 節(jié)目 內容 米未 娛樂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