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視“最高責任人”張昭:一小時的采訪中,他說了35次“未來”金融
記者問張昭,與年初相比是不是瘦了一些?他點點頭,“心累”。除了新樂視文娛CEO,張昭剛剛添了一個新身份:新樂視管理委員會主席。
記者問張昭,與年初相比是不是瘦了一些?他點點頭,“心累”。
除了新樂視文娛CEO,張昭剛剛添了一個新身份:新樂視管理委員會主席。10月24日,樂視網CEO梁軍遞交了辭呈。第二天,管理委員會就宣布成立了。內部信中,張昭成為了“公司經營管理以及危機管理的最高責任人”。
當記者問及張昭他這個“最高責任人”需要承擔多少責任時,他顯然希望淡化自己的角色。“我就是個召集人吧。現在調整還沒有到位,不能完全按照公司化的方式去管理。”特別是,新樂視現在最為棘手的資本問題,“更多是孫總來負責”。在出席12月10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主辦的2017(第十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接受本刊專訪時,張昭如是回答。
9月27日,“樂視網”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擬變更為新樂視;樂視影業將更名為“新樂視文娛”;樂視致新則變成了“新樂視智家”。
張昭坦言,是否仍然使用“樂視”二字,公司內部有過激烈討論。最終“新樂視”的名字由孫宏斌拍板。
“為什么不索性換個名字呢?”
“換名字無非是換個馬甲嘛。樂視過去跨界的精神、前瞻的布局還是要有繼承。我們的根子既要繼承,又要……”張昭沉思了幾秒,記者試著接續:“發展?”張昭搖搖頭:“不,涅槃。”
一小時的采訪中,張昭提到了35次“未來”。他希望人們能將目光投到新樂視“解決了資本問題后就好了”的未來。但當下,他先要一次次回答關于“過去”的問題。況且,新樂視能否走到未來,核心之一就是要處理好賈躍亭的“負資產”,重建公眾對品牌的信心。
在我們問到第六個關于賈躍亭的問題時,張昭終于感到有些疲憊,長嘆了一口氣。“孫總對他的評價是很準確的。賈總這個事從我的角度來看,企業要管理好很重要,要活下來。尤其是在資本紅利、行業紅利退去以后。”
現在,張昭的主要任務是要跟孫宏斌一起,讓新樂視的業務先恢復常態。除了處理好資本和負債問題,整合的過程也不會容易。“幾個生態之間的行業屬性完全不一樣,是跨界的,同時又要花力氣解決跟過去割裂的問題。”
我們想從張昭口中得到更多新樂視文娛、以及樂視網的上市和業務規劃問題。但張昭表示自己同時是樂視網的董事,受證監會約束,不便多談。
但從最近新樂視文娛發布的一系列“以用戶為中心做IP運營”的戰略設計來看,張昭正在設法回避與幾大視頻網站和BAT巨頭做正面競爭,試圖用不燒錢的、更分眾、更垂直、更有效率的模式運營內容。同時,新樂視文娛的發展,也必然要融入整個新樂視的“大屏”戰局,并整合進融創中國的地產基因。
除此之外,張昭還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賈躍亭在新樂視文娛所占的21.8%的股權。而融創的關聯企業天津嘉睿是新樂視文娛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1%,與賈躍亭的持股十分接近。要并入樂視網,需要對賈躍亭的資本做剝離和轉移工作。如果轉移的過程順利,并且新樂視文娛成功上市,融創不僅將完全控制新樂視文娛,在整個樂視網,融創或許也有機會成為第一大股東。
如此多的未知數并行,張昭好像處于一個“未生”的圍棋局面之中。“未生”指一顆棋既沒有被完全做活,也沒有被完全困住。結果如何,要看棋主有多大的勇氣和運籌能力。
與孫宏斌的合作
在樂視危局前,張昭與賈躍亭配合得較為默契,在媒體報道中,二人也有著不錯的私交。從光線影業離職后,賈躍亭給張昭提供了重新開拓事業的起點、資源,以及讓樂視影業獨立上市的預期。
在財務上,張昭也對賈躍亭多次火線馳援。據騰訊網報道,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樂視影業的其他應收款高達17.75億元。其中,來自于樂視控股的欠款為17.08億元。
2016年11月,賈躍亭發布了題為《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的公開信,從此打開了樂視危局的潘多拉魔盒。
2017年1月15日,孫宏斌宣布向樂視注資168億。這一度讓人認為,樂視已度過劫波。當晚,《中國企業家》曾經與張昭有過對談。那一天,張昭輕松地拿著香煙,邊抽邊聊,仿佛剛剛卸下一副重擔。
時隔近一年,張昭的狀態重新緊繃起來。他在微博中說:“對新樂視,對自己,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來,賈躍亭卸任、出走美國;樂視債臺高筑;供應商擠兌上門;樂視內部大裁員;高管幾乎離職殆盡。不斷發酵的危機,波及了樂視網、樂視控股、樂視體育等絕大多數樂視系公司。
不過,在應接不暇的負面消息沖擊下,張昭帶領的樂視影業團隊卻難得地保持了完整,主要高管都未離職。雖然為了節省開支,新樂視文娛從樂視大廈搬到了六里屯,但團隊的士氣還算振作,業務和現金流也大體穩定。
張昭認為,能在樂視風波中獨善其身,主要是由于新樂視文娛業務和財務相對獨立。“但也因為這種獨立,很多事對我來說都是很突然。”
談到與新的合作伙伴孫宏斌的配合,張昭考慮了一會兒,比較鄭重地概括道:
“他挺難的。第一、他的思路非常清楚,柳總(柳傳志)說他一眼就能看到事情的本質,這個是很對的。第二、即使他在處理這么棘手的問題時,按他的說法(樂視的事)你編故事都編不出來,但他仍然沒有抱怨,仍然給予賈總過去創造的東西應有的評價,我覺得這個人的人格和人品很棒。雖然現在麻煩一大堆,幾乎是寸步難行,但是他仍然是積極地在處理。第三、他對我也很支持,包括讓我去做管委會的主席,都是一種信任的表現吧。”
垂直IP化
2017年6月的上海電影節上,張昭宣布:樂視影業將從單純的電影公司,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的IP運營公司。過去,樂視在電影行業以票房為主要目標,未來三年內,樂視影業將致力于將票房比例下降到50%以下,提高版權收入和衍生收入。
可以說,張昭的選擇既是被動無奈,也是一次主動調整。
不管是樂視影業,還是樂視視頻,經過樂視的一年危機動蕩,已經錯過了布局文娛和視頻的窗口期。阿里與騰訊從一年前就開始在文娛領域招兵買馬,利用自己的電商、社交、資金、流量的優勢建立起了業務鏈條。而樂視影業在這幾點上,都無法同巨頭們正面競爭。
況且,阿里和騰訊即便挾資本之力,發展得也并不很順利。而有賈躍亭的前車之鑒,張昭更是時刻把收縮防線、謹慎開支放在第一優先級。
“BAT的流量轉身非常難,我們沒有那么大的流量負擔,但也沒有那么大的流量可變現。流量在視頻行業里不是賺錢的業務,是個燒錢的業務。讓它賺錢,必須要做垂直化。”
張昭介紹,未來新樂視文娛將圍繞著電視大屏的入口,立足于IP和自制,落地家庭場景,開發衍生產品。對于未來新樂視文娛要打造的產品,張昭曾提出過五條標準:
“第一,只做十幾集的東西,不做長劇,長劇資金周轉太慢。電影也是一樣,也做幾個大的,但要做一堆小的,周轉很快。第二,一定要充滿社會話題性。第三,話題一定要尖銳,有傳播效應。第四,給會員時,要一次性地給,不能一天一集,占他十幾天的時間。第五,一定要用電影制作水平,講故事不靠明星驅動,依靠好的劇情,好的人物。避開明星,成本就控制下來了。”
圍繞大屏入口,張昭希望打造出垂直的家庭閉環,既能激活新樂視智家,也能納入融創的地產資源。“融創是一個家庭生意,再加上孫總跟王健林合作的文旅地產,我們怎么把內容放入家庭智能終端去,這就是樂視最大的一個調整,也是未來中國30年主要的文娛形態。”
從光線影業開始,張昭就是以善于做“分眾”和地推知名。這一次,張昭把未來新樂視文娛要面對的分眾內容導向家庭中的悅己、敬老、親子。他反復強調,未來新樂視文娛的目標定位是“互聯網迪士尼”。
上海電影節上,孫宏斌曾向張昭當眾承諾:“現在投資投的全是共享單車,因為沒東西可投,想投內容沒東西。你不用考慮錢,不用擔心錢,你只要方向對,你有的是錢。要說現金流,我們也不比他們(BAT)少。”
這些話讓張昭在臺上有些哽咽,他說:“這是很久很久沒有收到過的鼓勵了。”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企業家雜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