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平臺陸續設立退市機制,能否成為幣圈求生之路?區塊鏈

財經網 2018-08-27 19:41
分享到:
導讀

監管加碼、一二級交易市場整體低迷,項目方與投資者正在喪失信心,面對困境,交易平臺希望實現救贖。

根據coinmarketcap統計,在2017年發展迅速,2018年年初逼近8000億美元大關的全球數字資產總市值,截至目前(8月25日)僅為2158億美元,蒸發近6000億,跌幅達到71.9%;比特幣價格最高曾突破17000美元/個,如今僅為6712美元/個,跌幅達到60.5%;以太坊單價則最高達到1355美元,如今僅為283美元,下跌79%;在成交量方面,截至8月25日的24小時總成交量也僅為113.46美元,與最高的超過600億的24小時總成交量也有較大差距。無論是總市值、單體價格還是交易量,都在印證著數字資產市場正邁入低谷。

一級市場陷入低谷,二級市場則更加窘迫。近日有媒體曝出,數個主流交易平臺在今年上半年的數百個新上項目破發率高達90%以上。投資者對于項目和交易所的信心正在消失。

1、愿景與初衷

“面對這種窘境,我覺得交易平臺應該想辦法自救。”某老牌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核心人士顯得憂心忡忡。

“現在我們收到了很多用戶的投訴,他們反饋一些項目在交易平臺的交易量和流動性太差,用戶想交易的時候壓根買賣不出去。我們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這絕對會影響用戶體驗,對于交易平臺的品牌是個傷害。于是,當我們再收到這樣的投訴,就會馬上啟動相關機制,了解項目的交易情況和市場反饋,然后跟當事項目方進行溝通。”上述核心人士這樣陳述到。

“用戶投訴只是個誘因,并不是主要原因。實際上,交易所一直在跟蹤各個項目方的市場交易情況。早在今年三月,我們看到有海外非常知名的交易平臺Bittrex下架82個幣種的消息,我們就想要設置相關的下架機制,并且通過我們的監測向一些交易量和交易流動性不好的項目,進行了通知和警告。當時由于還沒有制定具體細則,只是算提前打個招呼。”該人士向財經網回憶道。

當財經網問及為什么間隔這么久才發公告的原因時,該人士表示,我們正式發布退市公告是在8月份,我們為什么要隔了這么久才發主要因為兩點,第一是制定細則需要時間,另外,我們也想觀察一下市場的動向,例如我們在三月份通知過的項目方是否有進行整改,包括市場上是否有新的項目出現問題。

“之前我提到了,用戶投訴只是個誘因,根據這近半年(3月—8月)我們的觀察來看,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促使我們發出退市的相關通告,第一,是基于三月份和部分項目方溝通是無效的,并沒有引起重視,他們可能認為交易平臺只是說說而已;第二,跟市場大環境有關,我們發現很多項目方把項目上交易所當成項目的終點。我們都知道數字資產市場的商業模式跟傳統的商業模式不太一樣,數字資產市場的模式是收益前置。很多市場給我們的反饋就是項目方上了交易所之后,就以為可以萬事大吉了。但站在平臺方的角度來看,顯然不是,項目上交易平臺,應該只是一個開始,產品也好、項目也好還要繼續做。并且要定期告訴那些信任你的用戶,你們都做了哪些;最后,是履行交易平臺監督約束項目方的職責,作為交易平臺承擔的責任其實更大,如果項目方跑路或者出事,用戶找項目方維權的同時也會問責交易平臺。所以交易所必須要想辦法履行對用戶負責的這個義務;而且制定退市規則除了顯而易見的針對項目方,另一層是對用戶的,監督和提醒項目方,也是抱著對用戶負責的態度。所以在教育用戶理性投資方面,也是有價值的。”該人士最后總結到。

2、規則和標準

有業內資深人士表示,有上幣規則就應該有下幣規則,讓項目方和投資者意識到,上交易平臺并不代表著什么,有問題照樣會下架,這對于行業來說肯定是好事。財經網調查了16家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其中有10家都已經對外公布了跟項目退市有關的公告。另外,幣安、ZB、coinex、ABCC、滿幣網、幣贏網這6家交易平臺并沒有在其官網找到退市相關內容。財經網也就此事詢問幣安相關人士,該人士回應退市規則還在制定中。

據了解,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交易平臺推出相關規則。

根據現有的已經推出退市規則的交易所披露的公告來看總共10家,財經網將其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即公布了退市規則也公布了已經下架的項目,例如OKEx、LBank、FCoin;第二類公布了退市規則,但還沒實際退市項目,例如火幣、BCEX;第三類則是并沒有公布下架規則,直接對外宣布了下架項目,例如BitForex、Coinnice、Bit-Z、CoinEgg。

從上述10家交易平臺對外披露的退市標準細節來看,還是能夠發現很多共性標準,具體如下:

1、項目及團隊方面(團隊成員是否嚴重造假或操作市場價格或面臨重大監管法律問題);

2、市場交易量和交易流動性方面(大部分平臺都取一定時期內平均交易情況);

3、出現重大技術安全漏洞(包括但不限于幣分叉和無限增發);

4、信息披露出現重大偏差,欺騙用戶及交易平臺;

5、項目方宣傳或市場行為嚴重損害平臺方名譽和利益;

1

部分交易平臺退市規則匯總

2_副本

火幣退市規則

財經網整理后發現,大型交易平臺的退市規則明顯比中小交易平臺的規則制定更加完善,同時標準維度也更多。比如OKEx,該平臺制定了五個大的標準以及圍繞它們的十八個細則;有的交易平臺則比較粗糙;更有像BitForex、Coinnice、Bit-Z這樣的平臺方干脆更是沒有對外披露任何退市規則,直接宣布部分項目退市。 

3

4

微信圖片_20180827155858

微信圖片_20180827161810

 “造成這種原因主要基于兩點,第一是中小交易平臺沒有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監測項目方中去。所以不可能設置那么多標準維度。第二,很多中小交易平臺很了解,如果真的把標準定的很高,那么合格的項目就會很少。交易所沒有項目怎么活。”某小型交易平臺相關人士解釋到。

值得一提的是,財經網還了解到無論是有制定退市細則的交易所,還是沒有披露退市細則但有項目下架的交易所都會提到代幣交易量和流動性的問題。“代幣交易量和流動性可以說是交易所的命脈,它一定是交易所最關注的標準,沒有之一。”某老牌交易平臺相關人士表示。這個觀點也得到了多家平臺方的證實。該人士進一步表示,交易平臺對于項目交易量和交易流動性的考察是會考慮到每天交易量的波動情況的,基本的設定都是以一定時期內(一周,十五天,三十天)的日平均交易量來做統計,同時為了更加公正,我們基本上都是以全網的交易量來統計,要求各個項目方達到一個基準線。

據財經網統計,各家交易所對于這個基準線的設置不盡相同,如下表所示:

部分交易平臺基準線整理

QQ截圖20180827160029

公開資料整理

“除交易量基準線之外,會引發直接退市的就是出現重大技術安全漏洞(例如代幣無限增發)和涉及當地監管法規問題,這兩點肯定也是原則問題。剩余的標準,交易所在實際情況中往往會靈活掌握,一般都會先警告,很少會直接下架項目。”上述相關人士還提到。

這點也得到了OKEx相關人士的證實,該人士表示,我們設計隱藏交易對的目的就是為了那些項目方在觸犯非原則性退市標準時,隱藏作為一種警示手段,讓項目方進行整改。等整改完成,我們就會恢復。即使到了最終要下架項目的時候,我們也會在三個交易對(一般項目都會對BTC、ETH以及USDT三個交易對)中選擇一到兩個交易量最差的下線,并不會全部下線,除非三個交易對交易量都很差或項目方主動提出退市。

“即使真到要退市這個程度,因為涉及到投資者的問題,所以也要走一些流程。具體是一般會先跟項目方溝通,然后發布公告,我們要下線哪個項目或交易對,一般會給投資者三到五天時間來將相關的token轉移到其他交易所或錢包。”OKEx相關人士再次提到。

3、影響與隱憂

有分析人士指出,交易平臺退市機制的陸續出臺對行業發展一定是正能量的,它就好比達摩利斯之劍一樣懸掛在項目方之上,讓他們了解上交易平臺不是終點只是起點,如果做不好只能退市回到原點。同時也能加速整個行業的優勝劣汰,慢慢的有問題沒有交易量、交易價值太低的都會從二級市場退出,這也是在擠泡沫。

但該人士也提出了他的擔心,他認為,首先現在還有很多交易平臺,包括像幣安和部分中小交易平臺還沒有出臺相關的退出機制,這就說明退市還沒有成為圈內共識,這就給了很多項目方鉆空子的機會,就會出現有的交易所退市,有的交易所依然能交易的現象,就不能啟到濯污揚清、凈化幣圈的作用。

其次,他提出交易所的退市機制最后可能變成流于表面,“項目下架并不是發一個公告就能實現的,這背后涉及項目方、資本方、交易所的各種利益博弈。在這方面,老牌交易平臺的問題尤其嚴重,而且還涉及到交易所本身的信譽問題,尤其是對于投資者來說,他們會認為既然能在你平臺上,現在又下,是不是平臺自身審核不嚴或者故意為難項目方等主觀判斷;對于中小平臺方來說更難,因為現在整個市場低迷,存量市場就那么多,大部分項目和投資者都掌握在傳統交易平臺手里,中小交易平臺留住現有項目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還要下架。“該人士解釋到。 

8

 OKEx相關人士向表示,目前我們已經隱藏了49個交易對以及下線了22個項目的部分交易對。當財經網向火幣了解目前退市機制執行情況時,對方則表示不方便透露,隨后財經網在其官方中查詢,也并沒有查詢到相關項目的下線退市通告。此外,財經網還在調查上述16家交易平臺的退市機制過程中發現,只有CoinTiger一家將相關公告和規則放到官網固定且較為醒目的位置。其他交易所大部分都是以通告的形式發出,很快就淹沒在通告海里。如果不仔細搜索,很難發現。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這也是決心的體現,前面提到,如果交易所真的想把它變成一個常規的規則,絕對不會如此草率。最后,還會有交易所主觀作惡的可能性,財經網在上文中提到有多家交易平臺在沒有對外公布退市規則的情況下,就直接發布公告將部分項目進行下架,外界很難判斷退市原因。

該分析人士最后總結認為,還是缺乏監督機制的問題,由于交易平臺的全球化屬性,很難明確到哪個國家或政府去進行監督,但是如果沒有監督,像退市機制這種對行業有利的舉措,就沒法去監督具體落地情況,還是要靠交易平臺的自覺性,如此多的交易所又如何保障每家交易所都很自覺,這條道路未來還很遠。

交易 項目 平臺 退市 交易所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