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韭菜深刻反思——區塊鏈發展的啟示區塊鏈

俗稱翔子 2018-07-26 23:45
分享到:
導讀

自從區塊鏈伴隨比特幣的誕生而逐漸被人們熟知,這個過程走了十年。但是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從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得到一些什么啟示?

自從區塊鏈伴隨比特幣的誕生而逐漸被人們熟知,這個過程走了十年。但是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從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得到一些什么啟示?

首先,機器的共識機制成就了人的信任。這個大家應該知道,區塊鏈是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核心就是分布式加密賬本核心,融合各種計算機算法,加密技術等等,真正實現了價值在互聯網上的傳遞,因為參與的所有節點都要見證并記錄每一筆交易,所以每一筆交易都是不可更改的,而且是可追溯的。正因為這樣,所以不需要第三方見證,從而形成無中心化的交易。無中介化的見證別機制,它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首先記賬平民化。只要你是節點,你就可以記賬,不是過去只有銀行,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門才可以;其次信息公開化。你記的帳是公開的,是可以查詢的(真正的區塊鏈都有這個功能),避免了信息不公開導致的信息不對稱,成功避免了暗箱操作,篡改信息和利用信息發橫財的現象,這個革命是平民老百姓的勝利,所以大家就應該知道為什么會有很多壟斷企業和組織阻撓了吧,與其說是對幣的阻撓不如說是對記賬平民化的阻撓。當然記賬平民化也不是盡善盡美,必須要在國家的監管下進行,否則會導致無政府主義泛濫,這種泛濫也導致了現在幣圈的亂象,亂象主要表現在:重復抄襲,把比特幣的程序拿過來改一改臉面就上線了,這種從理論上說也是數字貨幣,但是沒有創新,解決現實問題能力弱。

真正的創新,解決現實應用的不多,當然場景落地就困難,有人說這是山寨幣,也對,當然也有很多山寨幣也很成功,畢竟它還是運用了區塊鏈技術,但是像以太坊,瑞波幣,柚子EOS這種原創的還是非常少。亂象表現之二就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大肆發行企業幣,這種幣有沒有價值呢?有,就看企業的做派,有些甚至在企業的推動下越做越好,畢竟區塊鏈技術確實是可以傳遞價值的,但是企業掌控以后,就脫離了比特幣創建之初秉承的特質,幣也會隨企業榮辱與共,這種幣目前比較少,比較多的企業還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發幣,上市,割韭菜;更嚴重的亂象是,打區塊鏈之名行傳銷之實,這種說是有幣其實沒有幣,具體手法和傳銷一樣,這種幣最本質的特征就是要給中心賬戶打錢,可以這么說公司要大家給中心賬戶打錢成為會員,然后給你充幣的基本上是傳銷幣(真正的數字貨幣只能上線傳幣,線下交易,或者交易所交易)。大家關注公安部的通告,這些傳銷幣都有中心化的特征。

這些記賬平民化的特性帶來的這些亂象,應該說這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各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多數還是持謹慎和包容的態度,讓子彈飛一會的政策趨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接觸.jpg

當然區塊鏈技術自身也有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擁堵,你想想看每一筆交易都要所有節點記賬認可,數據吞吐量是多大啊!所以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硬傷就是速度。比特幣一分鐘7筆交易,以太坊一分鐘10萬,EOS一分鐘百萬,這遠遠達不到用戶的要求,有人說減少記賬人數,這個遭到區塊鏈原教旨主義的強烈反對,理由是違背區塊鏈的初衷,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又擁堵,不能很好的應用,出現熊掌和魚不能兼得的怪圈,因此說誰解決了區塊鏈技術的擁堵問題誰就是區塊鏈里程碑式的人物。

第三,節點社群的共識是基石。區塊鏈技術搭建了機器的共識機制,但是沒有人信,那它就只是技術而已。為什么比特幣經久不衰,十年風風雨雨越走越好呢?本質的原因就是信仰比特幣區塊鏈技術的有80萬“科技控”。比特幣擁有者約一千多萬人次,但大部分都是匆匆過客。以太坊為什么后來居上,被譽為數字貨幣的硬通貨,就是因為它擁有上百萬的忠實應用商等等。概括的說就是一群忠實粉絲信一種幣,這種幣因為應用區塊鏈技術所以能給粉絲們以忠實回報,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機器的共識和人肉的信任完美結合,創造了比特幣神話,以太坊神話,瑞波幣神話……

毛主席說得好武器固然重要,但人才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同時也可以這樣說,區塊鏈固然重要,但節點社群才是決定數字貨幣勝敗的關鍵,我們很欣喜的看到很多立志真正做區塊鏈的企業,從基礎做起,從節點社群做起,例如OKNC就開誠布公的舉起節點社群建設的旗幟,秉承零門檻,無套路布道式的傳播區塊鏈,運用區塊鏈。不斷提高玩幣人群的計算機素養,提升區塊鏈技術的認知水平,打造共同信仰,互相抱團,長期持有的社群。這可以說是一種了不起的轉折,從純粹為財到逐漸對區塊鏈信任的轉折,從被人忽悠到對技術了解而后決策的轉折,所以說未來的財富還是掌握在善于學習的人的手上。

區塊鏈發展多年,區塊鏈又是那么的年輕,讓我們一起推動區塊鏈大時代的來臨。

區塊 技術 比特幣 節點 企業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