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被捧上神壇是否言過其實?它究竟靠什么賺錢?金融
為更好適應“新零售”的發展,永輝超市共引入兩輪融資。張軒松表示,第一輪引資是為了供應鏈協調,引入了香港怡和集團;第二輪引資是為了達成科技上的共識,所以引入了京東,京東的角色是定位于…
這幾天,永輝超市一直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一是,永輝超市10月17日晚發布公告稱,擬以3015萬元人民幣受讓東展國貿45%的股權。
永輝此舉旨在優化公司的采購供應鏈管理,因為東展國貿在代理、進出口業務和自貿區經營資格等方面的競爭優勢。
二是永輝超市4名元老集體離職。
彼時,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高管對公司絕對是忠誠的,他們辭職不是為了賣股票,不是存在矛盾,而為了契合公司更高的戰略發展。
但這種解釋卻被業內解讀為給“新人”讓位,很多人認為,引入新的投資者后,永輝超市經營思路或理念使部分高管難以適應。
為更好適應“新零售”的發展,永輝超市共引入兩輪融資。張軒松表示,第一輪引資是為了供應鏈協調,引入了香港怡和集團;第二輪引資是為了達成科技上的共識,所以引入了京東,京東的角色是定位于財務投資者。
(一)
實際上,近年永輝超市為強化供應鏈,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收購、合資、引入或參股了一系列國內外公司。
在國際方面:
2014年8月,怡和集團(Jardine Matheson)旗下亞洲零售子公司牛奶國際(Dairy Farm International) 稱,將斥資56.9億元人民幣(約9.25億美元)認購永輝超市有限公司增發的19.99%的股份,并與永輝超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次年3月,這筆收購正式獲批。
除了募集資金為開設零售門店、加強公司信息化再升級及發展電商業務平臺、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等全產業鏈擴張補充資金外,永輝更大的意圖在于牛奶公司為其開放采購供應鏈,將使境外優質產品陸續進入永輝超市店面。這強化了永輝超市國際化供應鏈競爭實力。
2015年8月,永輝超市與韓國食品行業巨頭CJ集團(希杰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出資在華成立兩家合資公司,主要打造全球生鮮采購直供平臺。
2017年1月,永輝全資子公司永輝控股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貝恩資本攜手收購全球最大零售商服務企業——美國達曼公司,著重發展全球購,以適應消費升級需求,定位中高端消費。
在國內方面:
2012年,上海糖業煙酒集團和山東朗源股份有限公司認購永輝超市非公開發行股票500萬股,持有永輝超市0.62%的股權。
2013年,與上海上蔬公司合資成立公司,大步擴展生鮮版塊。
2014年,與貴州茅臺、深圳市國茂源商貿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北京友誼使者商貿有限公司。
2015年,京東43億人民幣入股永輝超市,持股10%。引入京東是為了實現物流、采購等方面多維度合作。
(二)
分析永輝一系列的投資、引資等,可以看出,從2012年開始,永輝加大供應鏈方面的投入。
這主要在于永輝最初發展受阻于高成本、低盈利。2011年,永輝超市生鮮毛利率只有13.18%,相對于傳統超市和農貿市場毫無競爭力。
此后,永輝便開始在采購和供應鏈等方面下功夫。在中游環節,永輝建立起倉儲及冷鏈物流中心,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并且提高了農產品新鮮度。下游則向食品加工延伸,建立食品加工中心,降成本的同時有效保證了食品安全。
無論與上海上蔬公司,還是和貴州茅臺、深圳市國茂源商貿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永輝不僅能采購中占有更多話語權,還能讓顧客能夠一站式購買到物美價廉且安全放心的產品。
牛奶國際在全球采購、食品加工和安全、自有品牌開發等多個方面有著不可多得的優勢。有了牛奶國際這么一個大股東,近水樓臺先得月,永輝在全球供應鏈上占明顯優勢。
CJ Freshway的采購網絡覆蓋全球將近50個主產國,涵蓋24000種產品。永輝和CJ雙方強強聯合,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采購新鮮的水果、肉類和水產品。如虎添翼。
布局不均、線上發展一直是永輝的一大痛點,與京東合作,則能幫助永輝彌補這一短板。京東通過自身物流已經進入多我國2300多個縣區,覆蓋全國一半的鄉鎮,這為永輝跨區域拓展、“最后一公里”服務提供了無限可能。
永輝的每一次合作不是為彌補其某一塊的短板,就是期望通過合作尋找更大的合作空間。
在供應鏈環節,永輝超市建立全國直采基地,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零售終端價格,保持有利的競爭價格。
永輝自成立起就堅持直營、直采,當然,最初兩個“直”并不能發揮出多大功效。2012年,永輝開始建立起自營和合作農業基地,深入到商品流通的整個鏈條。2013年,永輝投入1億元在安徽、重慶建立物流配送中心。2015年,投入1.2億元建立成都物流中心。2017年5月更是大手筆在四川投入10億元,建立供應鏈產業園。
物流配送環節,同一地區多家店,統一采購后優化配送路徑,降低配送運輸費用,從而有效地利用大型車輛對遠郊門店的配送頻率,同時減少配送車輛在門店的等待時間,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這些,帶給永輝的直接影響是——在逆勢中依然能穩步發展。不可否認,前端迅速發展正是依托永輝背后的布局完善,永輝超市能夠迅速開出多家門店,都能看到永輝強大的供應鏈影子。
從永輝超市2011年至2016年的利潤數據表也可知,近六年來,永輝一直處于盈利的狀態,而且每年呈兩位數增長。
從2016年開始永輝聚力整合資源,以永輝生鮮中央工廠加上品牌廠商定制,形成自己的供應商,開拓B端市場。
靈獸傳媒CEO陳岳峰分析,永輝最終的目的可能是成為中國商業企業的一站式采購平臺,成為商品解決方案提供商。例如:可以針對某個企業區域性的特點給出一整套商品輸出的解決方案,如,針對湖南、湖北市場提出不同解決方案。
彼時永輝將成為一個大分銷平臺,非常容易掌控中國零售企業、行業需求動向。
(三)
提起永輝超市,就不得不說其力推的超級物種。
根據2017年上半年財報,永輝云創虧損8151萬,同比接近翻倍。而永輝云創的業務主要包括會員店、超級物種、以及永輝生活APP的線上業務。
在永輝集團的2017年發展規劃中,云超、云創、云商、云金成為永輝并行推動的四大板塊。
云超指永輝紅標店與綠標店;云商包括bravo精標店與彩食鮮平臺;云金是指以永輝小貸為主的金融板塊,目前僅在重慶區域正式運營。
云創就是以永輝云創為核心,幾乎囊括了永輝除超市業態以外的所有創新項目。永輝云創一直被視為超級物種之母,永輝的第二生命線。
實際上,自永輝云創引入今日資本風投,就可以看出永輝超市對永輝云創的態度:做好了長期虧損的準備。
今年1月,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今日資本擬對永輝云創增資1.5億元。
當然,永輝云創的價值也不在于短期收益,而是長期戰略價值。旨在孵化未來的超市項目,打造自有品牌等新產品供應鏈。
近年,永輝超市的業績一直不錯,雖然營收在增長,但增速卻在下滑。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永輝超市力推永輝云創的創新項目。
2017年上半年,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283.1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51億,較上年同期增長57.0%。
2016年,永輝超市永輝超市收入492億元,同比增長16.8%;凈利潤12.42億,相較去年增長了6.37億,同比增長105.18%。
2015年,永輝超市實現營收421億元,首次突破營收入400億元,同比增長14.75%,綜合毛利率為19.83%,同比2014年的19.66%,增長0.2個百分點。
分析永輝超市的營收構成,大賣場和超市業務仍是其營收的主要貢獻者,且所占比例較大。
但2017年上半年,永輝超市紅標店營收同比出現下滑,且紅標店占比較大,值得關注;綠標店表現搶眼。
(四)
“超級物種”推出后,受到了很多消費者和行業內的認可,逐步有被“神化”的趨勢。
同時,又有很多人拿之與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對比,認為這是代表了行業創新的兩個方向。但這兩個方向一個是從線下到線上,一個是從線上到線下。
實際上,“零售+餐飲”的模式在國內并非首創。
意大利的Eataly超市就被認為是,“零售+餐飲”的開創者,如今風靡全球。其實,這更像是餐飲+零售。
當然,還有倫敦Borough Market,里昂Les halles de lyon,馬德里Mercado de San Miguel,還有被國人熟悉的還有東京筑地市場等。
這種模式,給傳統的零售門店增加了社交屬性,有更強的體驗感和場景。
永輝希望超級物種能夠成為永輝與年輕人交流互動的窗口。既可以超級物種吃到全球定制的商品,又可以去永輝生活線上購買,借此突破永輝線上不足的瓶頸。
當然,超級物種與永輝生活、永輝超市共享供應鏈,且永輝生活的生鮮食材主要由彩食鮮提供,每天一運兩配,這樣能拿到比較穩定的商品價格,降低成本。
永輝超市在全國建立20個農業種植合作基地,700多位生鮮買手在生鮮產地、銷地和農批市場,生鮮直采比例高達76%。
以永輝超市為后臺的超級物種最終的走向如何,還不好說。但要盈利恐怕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來源|微信公眾號:靈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