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現金貸VS小額現金貸 到底誰能存活?金融
作為互聯網小貸的主要產物,現金貸有其天然的低門檻、高收益特征,幾乎從誕生開始便發展得如火如荼。
作為互聯網小貸的主要產物,現金貸有其天然的低門檻、高收益特征,幾乎從誕生開始便發展得如火如荼。 最近2個月的上市IPO招股書里公布的可觀利潤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業的暴力性。然而,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其實是缺乏相應規范的,大量的負面效應和內生的“原罪”使得現金貸也一直與口誅筆伐相伴相隨。
監管動作頻頻,現金貸整治模式已開啟
2017年11月21日晚間,《關于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簡稱“通知”)特急文件從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流出,規定自即日起,“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跨省開展貸款業務”,互金界嘩然一片。
該《通知》,僅僅是對現金貸機構整治的開始,其整治的目的和源頭,則是防范現金貸風險。
隨后23日上午,央行、銀監會聯合召開網絡小貸清理整頓工作會議。17個批準小貸公司開展網貸業務的省市金融辦參會。
據第一財經報道,此次會議上,就市場傳聞的監管將“一刀切”叫停互聯網小貸牌照有所出入,各地監管政策或有不同。
財新報道稱,一位接近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的人士表示,非持牌機構的現金貸業務會被嚴厲打擊,該停的馬上就停;不持牌的網貸平臺即日起不能再做新增業務,有網絡小貸牌照的需要重新審核。
同時,有消息透露目前銀監會正內部起草“互聯網小貸管理辦法”,并將于下周發布。
交叉現金貸vs小額現金貸
目前業內對現金貸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就市場默認的現金貸為期限短(7-14)天、金額1000元以內的Payday Loan。也就是本文中所講述的小額現金貸,具有短期、小額的特點。而此次整治風波也都是由小額現金貸引起。
監管第一槍打響,后臺頻頻有讀者留言,“XX現金貸會不會死?”
大家所關心的某些平臺XX現金貸,其實是一種線下場景與現金貸結合的長期現金貸模式。
這種現金貸大多是早期專注于場景消費分期,在線下形成一定規模后,伴隨著線下場景競爭白熱化,逐漸開始拓展現金貸。
捷信、馬上、佰仟等消費金融平臺早期均以消費分期為主,在線下占據較大優勢,便開始開發用戶全生命周期需求,拓展現金貸,又稱交叉現金貸或二次現金貸。
所有的交叉現金貸都是無法主動申請的,對于優質的線下分期老客戶,各平臺會根據其還款記錄表現進行答謝活動,并發出現金貸邀約,一般采取電銷方式。目前主流的交叉現金貸產品期數為24期,額度為2萬元左右。
在獲客層面上,小額現金貸一般通過應用市場推廣、現金貸導流平臺合作、現金貸平臺合作、綜合流量平臺合作等方式進行線上獲客。
目前市面上有數據顯示,小額現金貸的獲客成本平均在150元,部分平臺瘋漲至200元。
交叉現金貸用戶是由線下業務轉化而來,相對精準和優質,有一定的品牌依賴性和用戶粘性。
在風控層面上,小額現金貸的風控實則是對人的風控,面對的更多是多頭借貸和惡意套現風險。
而交叉現金貸面臨的風險點,則是前期消費分期時交易本身的風險。平臺早期積累用戶數據,線下分期產品和現金貸產品之間的數據可相互打通,隨著業務的發展,兩款產品數據的積累將更完善,也有利于模型的迭代和更新。
監管之下誰能存活
說完交叉現金貸和小額現金貸的不同,再說說這次的監管對其有什么影響。
目前為止,除了今年4月份銀監會首次點名現金貸,之后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文要求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外,還沒有專門針對現金貸的政策出臺。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監管部門還下發了現金貸的排查名單,列出了400多家現金貸平臺,其中以小額現金貸為主。
而在昨天的整頓會議中,有消息傳出監管特別關注對于金額在3000元以上及以下的借款標準與業務操作區別。那么交叉現金貸與小額現金貸很有可能面臨不同的合規標準。
雖然具體監管文件還沒有出臺,但是目前嚴峻的監管形勢也讓整個行業都被籠罩在恐慌之中。所謂現金貸的“末日狂歡”,到底哪些平臺會生,哪些會死。
資金來源全面收窄
在當前釋放的監管信號下,各平臺都將面臨著資金收緊的窘境。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現金貸平臺都是采取助貸模式,主要的資金來源包括銀行、信托和P2P平臺等。
之前現金貸遭遇輿論危機之后,不少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就停止為其提供資金。而P2P也在監管形勢之下提高了資金成本。
一位行業內人士透露,上半年現金貸的資金成本還在12%左右,如今已經暴漲一倍。資金成本達到20%以上,而且還面臨著資金荒。
而基于場景的消費分期平臺也受到波及,因此交叉現金貸同樣資金緊張,但境況顯然比小額現金貸要好得多。有消費場景依托,風險大大降低,平臺能夠拿到10%左右的資金成本。
高利率失去生存空間
除上述兩點之外,本次監管無疑聚焦在現金貸產品的利率上。多家媒體披露稱,整頓會議要求,小貸利率嚴格執行36%上限。
而此前作為部分現金貸平臺的重要風控數據來源之一的芝麻信用,也暫停了和高利率平臺的合作。支付寶甚至限制24%年化利率以上的平臺入駐生活號。
無論是行業巨頭,還是監管風向,高利率產品都已經失去空間。而現在的問題就是,在短期、小額現金貸中,手續費占了收益的大頭,甚至成為某些平臺規避利率上限的方式。那么這部分費用是否會算在年化利率之中呢?我們還不得而知。
但每個顧客的征信、風控成本是固定的,如果將這部分費用同樣算作利息,對小額現金貸產品無疑就不太友好了。相對而言,交叉現金貸由于期限更長、金額更大,年化利率相對較低,合規成本也就更低一些。
談到最后,能好好活下去的,其實是更加合規的行業頭部平臺。
【來源:網貸天眼】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