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神為何讓中心化交易所“去死”?區塊鏈
7月初,以太坊創始人V神在TechCrunch區塊鏈主題沙龍上直言,“我希望中心化交易所去死。” 一石掀起千層浪,整個幣圈都開始了對中心化交易...
7月初,以太坊創始人V神在TechCrunch區塊鏈主題沙龍上直言,“我希望中心化交易所去死。”
一石掀起千層浪,整個幣圈都開始了對中心化交易所的聲討。
這兩天,幾個殺手級應用:錢包軟件Kcash、CyberMiles和項目方天算,突然聯合起來。
它們宣稱,將針對旗下的千萬級用戶,推出“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并對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發起挑戰。
幣圈開始變得熱鬧非凡。
未來的區塊鏈世界,到底是中心化的,還是去中心化的?這正在成為幣圈的終極拷問。
01 中心化的桎梏
V神對中心化的交易所深惡痛絕,已到了咒它們去死的地步,實在也是有原因的。
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問題,早已讓整個幣圈感同身受。
首先是交易所上幣費驚人,已成為終極的收割機。
“我們要花上千萬的費用,才能上幣,且要滿足一系列的條件。”某項目方的創始人稱,交易所儼然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而項目方,是終極韭菜。
另一方面,中心化交易所的安全問題極為嚴峻。
“幾乎99%的交易所都丟過幣。很多交易所被曝出盜幣,其實還有大量的交易所,根本沒有對外宣布過丟幣,就默默自己承擔了。”一頭部交易所的聯合創始人稱,中心化交易所,早就成了黑客眼中的肥肉。
而中心化的交易所,還在成為腐敗和內訌的聚集地。
火幣前段時間的“海帶絲”之爭,背后就是各大利益集團的撕逼和宮斗大戲。
這是一個和區塊鏈精神完全相違背的世界,中心化的集中、壟斷、腐敗、重重危機,讓V神對其忍無可忍。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去中心化才是正確抵達的未來方式。
但是,去中心化也存在自己的弊端。
現在區塊鏈世界的吞吐量還極低,一款以太貓小游戲,就能把以太坊弄癱瘓,如果完全去中心化,進行幣幣或者跨鏈交易,速度將極慢。
另一方面,撮合引擎需要急速而快捷,同時還要做到“價格發現”,尋找一個最優價格。
如果加上所有的交易數據還有全節點廣播,交易速度可想而知。
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問題,就是效率太慢,用戶體驗不會太好。
也就是說,中心化存在問題,大家都知道不得不改變,但去往“去中心化”之路,卻極為坎坷和曲折。
有沒有一個折中的方案?
02 折中方案
“中間一定有一個折中方案。”上海證券交易所前總工程師白碩稱,類似EOS的方案,就有可能是一個折中方案。
于是,圈內開始出現一種新的模式,即超級節點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這確實是一種抵達未來的有趣方案。”多位投資人已注意到這個趨勢,且不少項目開始嘗試這個方向。
而有項目,已經問世。
最近,Kcash、CyberMiles和天算聯合推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背后的技術支持方,就是這樣的一條公鏈。
一周前,Kcash宣布推出去中心的交易所KEX,創始人祝雪嬌對一本區塊鏈表示,這是一個全新的交易所生態模式,開啟了交易所的新時代。
三個殺手級應用的聯合,在幣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而在這起現象級事件背后,提供底層技術支持的,是全球第一條去中心化交易公鏈的“ByteTrade(字節犇牛)”。3個應用,都是在這條公鏈上,搭建的交易所。
“其實,我們就是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納斯達克。”ByteTrade(字節犇牛)的創始人彭鵬稱。
ByteTrade(字節犇牛)打出來的口號是:“人人都可以做交易所。”
項目方、錢包、媒體,哪怕是有幾千個粉絲的社群,都可以做自己的交易所。
流量方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就像Kcash的交易所KEX,外界看到的完全是它的logo和UI。
而底層所有的流量,會匯聚到ByteTrade(字節犇牛)上進行交易。
比如,A交易所的用戶發起了購買比特幣的訂單,可能是B交易所的用戶接了訂單,出售了比特幣。
“邏輯就是,流量方提供流量,在這里共享交易深度。”彭鵬稱。
這和最近火熱的“火幣云”和OKEx做的云交易所,難道不是一樣的么?
它們也打出了“人人都可以開交易所”的口號。
“在這里,用戶都是流量方自己的。比如一個項目方做的交易所,數據、用戶都是項目方自己的。”彭鵬稱。
而在“火幣云”等云交易所模式中,用戶最終都會成為火幣的用戶。
也就是說,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一個還是幫中心化交易所倒流量,一個是用戶依然是自己的。
“其實火幣云這樣的模式,會吸引很多小項目方的參與,對低端流量的吸引力很大。但對于中大型項目方來說,它們還是更愿意搭建自己的生態。”某交易所的創始人稱。
大家都在說,區塊鏈最大的魅力是,經濟體不再是公司化運營,而是社區化運營。而社區的用戶,就是項目的核心。
對于中大型的項目來說,如果能建立自己的交易所,深度運營好自己的用戶,并且能夠完全掌控局面,將是最好的模式。
它們并不愿意為中心化的交易所做嫁衣。
因此,ByteTrade(字節犇牛)這種方式,對大中型的項目方和優質流量,更有吸引力。
03 未來之路
而超級節點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如何找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點?
“我們一共有兩條鏈,一條清算鏈,一條撮合鏈,每個鏈上有11個節點,一共是22個節點。”彭鵬稱。
而共識機制,就是DPoS,會挑選持幣量最多,且投票數最高的節點,成為記賬節點。
“現在我們TPS(每分鐘的吞吐量)可以做到上千,其實這對于交易所來說,速度完全夠了。”彭鵬曾經看過幣安的交易數據,后者每分鐘撮合數百單。
另外,分紅機制上,超級節點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極具誘惑力。
他們一般收取萬分之八的交易手續費,流量方拿走一半,另外一半分給超級節點。
但是,如果使用ByteTrade(字節犇牛)上的代幣BTT(寶塔糖)的話,只收取萬分之五的手續費,流量方依然拿走萬分之四,而超級節點只收萬分之一。
“我們只是一條公鏈,并不是交易所。”彭鵬稱,就像納斯達克,本身只是一個撮合和流量平臺,而上面有各種券商,來提供自己的股票。
“這才是真正的交易所邏輯。”彭鵬稱。
這個模式推出后,確實引起了圈內人的注意,一些大的項目方,紛紛拋出了橄欖枝。
“對于我們來說,既可以上中心化的交易所,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是免費對接系統,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確實是百利無一害。”多個準備參與ByteTrade(字節犇牛)的項目方稱。
但這個模式,可能也會陷入和EOS同樣的質疑之中。
有些人認為,EOS為了追求效率,放棄了公平,DPoS的共識機制,也存在諸多的問題,可能形成另外一種寡頭和壟斷。
這算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嗎?
“后期我們會把機制設計得更公平,以后超級節點也能繼續增加。但從目前來看,完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可能很難實現,這樣的模式,是抵達未來的一種方式。”彭鵬也意識到這點,即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
最近,這樣的去中心化交易公鏈項目開始慢慢變多,而對中心化交易所的反對之聲,也越來越高亢。
白碩更是注意到,用戶開始慢慢接受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在紛紛往這個領域遷移。
也就是說,中心化往去中心化道路的演變,已勢不可擋。
在抵達未來之路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個漫長的共生期。
中心化交易所可以承載高頻、大額、主流的幣種交易,而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低頻、小額、非主流的幣種。兩者相互補充。
但中間,還會存在類似ByteTrade(字節犇牛)的這種公鏈,去中和兩者的優勢和劣勢。
三者交融和共生,力量此消彼長,在未來幾年,這一幕將頗為精彩。
前往未來的方式,還未最終定型,誰是過渡階段,誰是終極形式,都未可知。
未來撲朔迷離,才足夠刺激,值得期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