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野蠻生長背后,手機廠商為何不再推大小屏雙旗艦了?通信

雷科技 2018-03-17 22:20
分享到:
導讀

近兩年,“全面屏”在手機行業迎來了野蠻式生長。絕大部分的廠商都在追逐這種“讓機身尺寸幾乎不變,屏幕變得更大”的ID趨勢,去年是18:9高屏占比,今年則是“劉海屏”。

近兩年,“全面屏”在手機行業迎來了野蠻式生長。絕大部分的廠商都在追逐這種“讓機身尺寸幾乎不變,屏幕變得更大”的ID趨勢,去年是18:9高屏占比,今年則是“劉海屏”。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否為“全面屏”也成為了全新的購機考量因素之一。但其實,“全面屏”瘋狂普及的背后,廠商的產品策略也在悄然地變化著。

2018年劉海異形全面屏手機將會“爛大街”

“大小屏”雙旗艦時代結束,“加強版”成新趨勢

今年的3月格外熱鬧,不少主流手機廠商都計劃推出自家年度主打新機。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條規律,除了三星等少數幾家外,絕大部分手機廠商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大小屏”雙旗艦戰略。

三星S9和S9+依然保持不同大小的屏幕

以OPPO為例,本月即將發布的OPPO R15,就拋棄了從2015年的R7開始采用的大小屏方案,砍掉了經典的Plus版本,取而代之的則是R15夢鏡版這一陌生版本。

OPPO今年主打的R15,取消了Plus版本

據OPPO官方介紹,R15夢鏡版外形設計、屏幕尺寸乃至機身三圍都和R15幾乎一致,不同之處在于其背部采用了3D曲面玻璃,擁有自帶漸變效果的“夢鏡紅”色,以及和R15不同的驍龍660移動平臺等。

OPPO R15(左)、R15 夢鏡版(右)

相比去年OPPO R11和R11 Plus在屏幕尺寸、運行內存和電池容量上的差別,今年的R15夢鏡版,按照之前的理解,更像是命名帶“s”或“Pro”的小幅升級版/專業版,而非大屏的“Plus”版。

“全面屏”的瘋狂生長,讓大屏版旗艦機成為雞肋

之所以手機廠商都不再推出大屏版旗艦,其實很大原因和全面屏的普及有關。

前面提到,全面屏實現的是“機身尺寸幾乎不變的情況下屏幕尺寸變大”,這也就使得我們以往認為的“大屏”將不再是“大屏”。

例如,以往6英寸屏手機在人們的概念里都是超大屏機,但在屏占比普遍超過70%、甚至逼近90%的“全面屏”手機中,這個尺寸其實和之前的5.5英寸屏手機差別不大,手大的人還可能做到單手操控。但同時,由于屏幕尺寸的變大,其視覺效果已經達到了原來大屏版的級別。因此,再去推出大屏版旗艦的意義不是很大。

即將發布的華為P20同樣拋棄了Plus版本

從去年發布的iPhone X來看,一向喜歡推大小屏旗艦的蘋果,也沒有一并推出iPhone X Plus,只是更新了非全面屏的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當然,盡管有消息曝光,今年9月蘋果將推出三個屏幕尺寸的新款“iPhone X”,但目前還不能完全確定蘋果的最終想法。

大屏版的消失,是廠商對產品差異化定位的再思考

而站在手機廠商的角度,大屏版旗艦的消失,其實是廠商在重新思考新產品的差異化定位的形式。

眾所周知,手機廠商的最終目的是讓利益最大化。以往之所以推出小屏旗艦和大屏旗艦,就是為了照顧到對屏幕尺寸有不同需求的各種類型消費者。有人偏愛單手握持和操控的小屏手機,也有人喜歡視覺效果更加震撼的大屏手機。而全面屏的出現,讓這些屏幕尺寸之間的需求差異消失了,其將不再是市場細分的類型。

相比之下,現在智能手機的差異化主要集中在不同版本各自不同的特性上。例如LG V30S ThinQ和V30S+ ThinQ的差別,就在于存儲和專屬配色。V30S+ ThinQ將獨享6+256GB超大存儲和全新的鉑銀灰色。

LG V30S ThinQ的“Plus版”,其實是加強版

除此之外,砍掉大屏版旗艦對于節省廠商研發、營銷等資源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其本質依然是利益的最大化。例如OPPO、vivo就一直堅持集中打造和推廣某一款機型,OPPO的R系列和vivo的X系列,就是這樣逐漸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清晰的品牌認知。

你認為在全面屏時代,大小屏雙旗艦還有存在的必要嗎?不妨談談你的看法。

來源:雷科技

手機 全面 旗艦 廠商 屏幕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