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關鍵詞盤點2017中國手機市場通信
盤點2017年的國內手機行業,產品不斷升級、均價繼續提升、銷量增速放緩、渠道穩中有變。
2017年已經接近尾聲,各大手機廠商也進入了最后的年底沖刺。盤點2017年的國內手機行業,產品不斷升級、均價繼續提升、銷量增速放緩、渠道穩中有變。永遠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用幾個關鍵詞盤點一下2017年的中國手機市場。
關鍵詞一:品牌集中加劇
2014年12月,華為余承東曾表示:國內很多手機廠商沒有向除高通之外的任何專利持有者繳納專利費,市場很不公平。國內終端同行至少要留出10%以上的銷售收入用于支付高通以外的專利費,但他們的凈利潤很少能有10%。”這就意味著一旦足額繳納專利費,競品將面臨大面積虧損狀況。因此,未來市場上能活下來的只有三四家,當下很多區域性品牌,未來將不復存在。
的確,中國市場TOP5的出貨數據可以看出,top5總的出貨占比從2015年的不足60%,到2017年預估的77%;而有的媒體甚至預測,2017年,top5的實際出貨占比可能會高達90%,品牌集中進一步加劇!
任正非稱曾表示:這個世界百分之九十幾都是窮人,友商低端手機有窮人市場,不要輕視他們。華為也要做低端機,我們的老產品沉淀下來可能就是做低端機。可見,TOP5的廠家也要蠶食小廠商的市場。
市場研究機構GFK更是用T型市場格局來形容品牌的進一步集中:TOP5品牌繼續擴張產品線,高中低價位全線洗牌;TOP6-10品牌空間大幅壓縮,規模受限;小品牌產品與消費者形成斷層,渠道難以滲透,市場活力大幅減弱,全市場壓力倍增。
中國手機的增量市場已經觸頂,如何抓住存量市場,是未來各家都要面對的問題。
中國手機市場“蛋糕不斷增長”的時代遠去,替代而來的是“僧多粥少”、“從對手口里搶食物”的狀態。這種血腥的壓力,不光存在于那些小手機廠商面前,也存在在中國手機第一陣營之中。
關鍵詞二:品牌回歸
2017年上半年,四大品牌的重新回歸,想喚起人們對曾經輝煌的記憶,企圖用情懷去打動消費者。
【1】2017年1月11日下午, HMD公司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正式推出了諾基亞6手機,標志著退出歷史近3年的諾基亞品牌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時間回到2014年10月24日,微軟宣布放棄Nokia Lumia智能手機品牌,改為Microsoft Lumia。標志著諾基亞品牌智能機退出了歷史舞臺。
諾基亞,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國人印象第一的手機品牌,是很多85前出生的人生第一部手機,更是60后、70后的記憶。其經典的鈴聲、開機畫面,讓人一看到就能想起曾經的記憶。
【2】2017年6月27日,聯想公司宣布,在海外市場重新啟用摩托羅拉Motorola品牌,聯想公司想以此來換回曾經的歷史。
時間追溯到2011年8月15日,谷歌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也預示著摩托羅拉品牌走向沒落的開始;兩年后,谷歌出售摩托羅拉品牌手機業務給聯想;2016年1月8日聯想宣布,將緩慢放棄摩托羅拉,轉而集中推更高端的Moto品牌。雖然,這只是對摩托羅拉品牌的一個改造,但其標志性的蝙蝠翅膀Logo和Motorola的字母品牌標志將逐漸退出人們視野,不再出現。
摩托羅拉的回歸標志著蝙蝠翅膀Logo和Motorola的字母品牌標志回歸消費者視野。
【3】2017年8月8日,黑莓KEYOne手機國行版本發布,標志著黑莓手機重新回歸中國市場;半個月前,黑莓中國官方微博“Hi 布萊克 拜克!”進行了預熱。
提起黑莓手機,我們想到的就是其優雅的物理全鍵盤設置、超強的商務性能和通信加密性能。2007年的全球手機市場份額中,黑莓僅次于當時的霸主諾基亞,一時風光無限。當被蘋果帶動的一場移動互聯網浪潮襲擊而來時,黑莓也被打的措不及防。
2016年12月16日,黑莓公司與TCL通訊簽訂品牌授權許可協議,授權后者射擊、生產、銷售黑莓品牌手機。
【4】2017年8月8月,夏普手機AQUOS S2發布,表示著夏普手機退出中國四年后重新回歸中國市。
夏普手機在中國市場曾經兩進兩出,是一個比較糾結的品牌。2008年6月,夏普手機憑借著9010C第二次進入中國。兩年后,以蘋果和三星為代表的國際品牌逐漸稱霸中國市場,同時,“中華酷聯”利用運營商渠道也攻城略地,在這樣的背景下,2013年夏普被迫第二次退出中國市場。
2016年3月,百年企業夏普“嫁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12月1日,羅忠生先生加入富士康,組建全新的夏普手機團隊,標志著夏普手機重生的開始。
【5】2017年,11月6日,大神手機6A發布,將全面屏手機的價格打到了599元,率先攪動全面屏手機市場。
不過,這次發布大神品牌的不是酷派,也不是奇酷360,而是重慶的百立豐。
2014年年初,在互聯網手機正興起的時候,酷派推出互聯網手機品牌“大神”,并同步發布兩款8核:7英寸大屏手機“大神”、千元手機“大神F1”。
其實,大神在酷派體系也被寄予了厚望,大神的發展也頗令人滿意,只是后來成了酷派和360交易后被蹂躪的犧牲品
2015年5月6日,360公司與酷派聯合推出的手機新品牌“奇酷”;2015年6月8日奇酷正式完成對大神手機并購;2016年3月底,奇酷、大神、360三大品牌將統一名稱為360手機,標志著大神品牌退出歷史;
2016年年底, 360注資百立豐;2017年9月2日,在《快樂男聲》頒獎典禮上,百立豐科技董事長黃明權宣布,即將推出大神品牌手機,它將以全新形象出現,由新團隊運作。而且已聘請《快樂男聲》冠軍魏巡當選百立豐形象代言人,大神就此復活!
各大品牌的回歸都是想挽回人們心中殘存的記憶,也預示著很多廠家的玩法已經無法創新了。2018年,聯想的ZUK/Lenovo會不會回歸,還有曾經的夏新會不會借助中國企業煥發薪資,我覺得有可能。
關鍵詞三:全面屏爆發
全面屏概念興起要歸功于小米。
2016年10月25日,小米公司發布手機小米MIX,首次提出了“全面屏”概念:屏幕6.4英寸全面屏極簡設計,屏占比高達91.3%,視覺體驗極為震撼。
2017年上半年,全面屏概念手機僅三星S8/S8+和LG G6兩款產品;進入下半年,夏普率先在國內發布全面屏手機,也拉開了下半年全面屏手機發布的帷幕,在廠商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屏智能手機亦是實現了從旗艦市場到中端市場再到千元機市場的快速刺穿,這種普及速度,遠超業界預期。也使其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就成為了智能手機的又一基礎設施。
高端機:iPhoneX,三星NOTE8/NOTE8+;
中端機:華為MATE10,小米MIX2,OPPO R11S,VIVO X20,榮耀V10;
低端機:紅米5,暢玩7X。
受限于目前的技術,業界宣稱的全面屏只是擁有超高的屏占比,沒有能做到手機正面屏占比100%的手機。而對于屏占比超過80%或者90%才能稱為全面屏,業內也并沒有統一的意見。因為,2017年下半年,全面屏成了一個被玩壞的概念。
錘子科技發布的堅果Pro2,羅永浩用“almost全面”即蹭到全面屏一詞的熱度,同時又巧妙的諷刺了一眾友商,很有戲謔的成分。
然后,在廠家進入全面屏時代,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在普通消費者的理解中,全面屏就是一整塊屏幕,而現在的手機要么有額頭、劉海兒、下巴,有的甚至臉大;許多廠商打著全面屏的概念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實際產品卻不盡人意、丑陋無比,網上的一張圖就是極好的諷刺;手機的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宣傳文案也如出一轍,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
據網上消息,目前,2018年已經可以生產100%全面屏的手機,到底誰先拔得頭籌,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四:AI
2016年12月16日,榮耀發布智慧手機榮耀Magic,它是華為把人工智能第一次應用在手機端的嘗試,每一次感知、分析理解之后,會對用戶越來越了解,實現不間斷的進化。
2017年,蘋果、三星、谷歌,華為等行業巨頭紛紛高調地將人工智能作為手機新的賣點。支持人工智能的芯片已經誕生并走向商用,使得手機依托人工智能技術能為用戶帶來更多驚喜。
【1】iPhone X:搭載了A11仿生芯片,能夠模仿每秒運算6000億次的神經網絡引擎,識別任務、地點和物體,并為面容ID和“動話表情”等創新的功能提供強大的動力。
A11仿生芯片需要提升處理速度時,中央處理器能同時發揮全部六個核心的性能。同時,A11仿生芯片還會大大增加增強現實類游戲和 app 的流暢度和真實感。
【2】三星Galaxy S8、Note8:搭載了Bixby,可以了解用戶的日常習慣,這樣就能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呈現出恰當的內容;它還能記住用戶需要做的事情,因此可以很輕松的根據時間和地點設置提醒。最重要的,Bixby不僅了解手機應用程序,而且還知道如何使用它們。
【3】華為MATE10:搭載華為麒麟970處理器(華為稱首款人工智能(AI)移動計算平臺),能智能識別十余種拍照場景,自動調整拍照參數,讓普通人也能拍出大片的感覺。此外它還可以實時翻譯文本、語音、照片,讓人們的溝通更加順暢。而且它還能學習用戶的行為,做到資源合理調度,不僅保證了流暢的體驗,還能使續航更加持久。
【4】谷歌Pixel :在牌照方面,并不像華為Mate10那樣識別拍照場景,而是通過Google Assistant中的Lens功能,來識別所拍攝的物體。用戶還可以通過這項功能來完成拍照翻譯、拍照識別物體名稱、拍攝建筑確定所在地點、紀錄文檔、儲存名片等等。
其實,搭載人工智能賣點的手機企業都是技術儲備豐富的。高端機試點,逐步向中低端機延伸。榮耀V10,榮耀9青春版也搭上了人工智能的賣點。
其實之前,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已經登錄手機平臺,如蘋果的Siri、微軟的Cortana等。它們通過語義分析等技術“傾聽”用戶的語音指令,可在一定程度上與人直接“對話”,實現搜索答案、管理文件、操控手機和智能家居設備等功能。
目前,手機基于人工智能實現的功能有限,主要是提升牌照性能;優化手機系統;性能;增強現實,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系列革命性的功能即將誕生。
關鍵詞五:人事變動
手機市場,永遠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愁。當銷量下滑的時候,高管變動成了家常便飯。一個高管的變動怎么能帶來一個企業的起死回生呢?
【1】2017年04月05日,中興通訊發布公告:曾學忠先生因個人原因提請辭去公司執行副總裁職務。
2014年1月起,曾學忠先生擔任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主管中興終端業務,力推中興終端全面轉型變革,棄十年機海戰術,著力產品創新,聚焦精品;在銷售、人才、供應鏈等方面繼續強化全球化布局。
2015年中興智能手機全球實際發貨量為5600萬部。2016年全球發貨3556萬部,遠沒有達到年初定下的7000萬出貨目前,這也許是曾先生辭職的重要導火索。
【2】2017年2月4日,剛上任不久的聯想移動負責人喬健女生宣布:姜震先生為聯想副總裁, 全面負責MBG業務的產品策略及產品管理;2月20日,移動終端浙江總經理虞杲加盟聯想集團副總裁,全面負責MBG中國業務銷售管理工作;3月6日,原中國電信天翼終端公司原總經理馬道杰加盟聯想集團擔任副總裁兼MBG中國業務常務副總裁,直接向喬健女士匯報,協助領導MBG中國業務實現戰略轉型及業務突破。
12月1日,剛穩定半年多的聯想移動再次出現認識變動:聯想MBG中國業務常務副總裁馬道杰將從聯想離職,原聯想系彭貝利回歸聯想擔任聯想手機業務中國業務銷售副總裁,聯想高級總監郭經緯則升為MBG中國戰略和運營組織負責人,
聯想,近幾年的手機業務可以說是變化無常,高管人事變動頻繁,產品線調整頻繁。手機的整體銷量也不盡人意。在這樣的情況,變動是正常的,但變動頻繁就不正常了。
【3】2017年8月31日晚間,酷派集團發布公告:酷派集團CEO劉江峰離職,公司執行董事兼副主席蔣超接替劉江峰出任公司CEO。預示著酷派進入后賈躍亭時代。11月17日晚,酷派集團發布公告:賈躍亭辭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標志著樂視系在酷派的整體退出。
11月29日,原酷派常務副總裁杜金彪朋友圈寫到 “讓往事隨風,夢想起航”,離職酷派,意味著酷派損失一名非常重要的業務操盤手。
最近幾年,嚴重依賴運營商渠道的酷派手機走下坡路,其美國市場的走俏并不能彌補整體銷量的下滑;
【4】2017年5月,原華為終端CMO,TCL手機中國區總裁楊柘加盟魅族,認公司高級副總裁兼總參謀,負責魅族事業部市場營銷;同時,原華為系潘一寬任魅族事業部副總裁兼任海外營銷部總監。
9月,在加盟魅族不到4個月后,潘一寬因為產品銷量不佳而離職。
11月21日,由于魅族Pro 7/7 Plus的銷量不佳,魅族事業部銷售副總裁褚淳岷離職,其帶領的魅族的銷售團隊也有大部分員工即將離職;
當有一系列的高管加盟的時候,預示著公司業務發展的開始,當高管離職、尤其是加盟不到一年的高管被離職,肯定是因為業務不佳或者是發展思路與其他高管不謀,成了背鍋俠。
來源:終端雜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