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者恒強,阿里騰訊賺大錢的地方,別人就很難賺到錢了?金融
互聯網企業已經進入一個強者恒強的時代。阿里巴巴的基礎是經濟領域的交易端入口,騰訊的基礎是社交領域的流量入口,圍繞這兩個基礎,阿里和騰訊都在布局互聯網基礎生態。
8月17日,阿里巴巴(NYSE:BABA)發布財報,顯示4月至6月的季度營收為501.84億元,同比增長56%。此前一天,騰訊(0700.HK)也發布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營收566.06億元,同比增長59%。兩相對比,騰訊的數據略勝一籌。
在體量已經如此龐大的情況下,騰訊和阿里巴巴仍能保持像中小企業一樣的增長速度,單季營收均突破500億元,令人不得不感嘆,在數據就是生產力的背景下,體量和增速再不是傳統的反比關系,贏者通吃的時代正在到來。
二季度騰訊略勝一籌
有意思的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對核心業務依賴程度有所不同。
目前,騰訊的現金牛業務仍然是游戲,其第二季度收入達到238.61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智能手機游戲收入同比增長54%至約148億元,首次超過PC端游收入,主要受《王者榮耀》、《魂斗羅:歸來》、《龍之谷手游》與《經典版天龍手游》推動。
但騰訊正在減少其對游戲業務的依賴,游戲占總營收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48%下降到42.2%(2016年第二季度騰訊總營收為356.91億元,其中游戲營收為171.24億元)。這說明騰訊的其他業務(例如廣告業務、支付服務、云服務)的增長較為強勁。
阿里巴巴的現金牛業務也仍然是電商,其4月至6月的季度營收為430.27億元,同比增長58%。該季度電商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為85.7%。而在去年同期,電商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為72.7%。
不過,螞蟻金服并未算入目前阿里巴巴的上市體系中。截至2017財年,螞蟻金服的稅前利潤為55.6億元。
當之無愧的第一
在各自的現金牛領域里,阿里和騰訊都甩開競爭對手一大截。
與騰訊同在游戲界的網易,在《陰陽師》市場低迷后,沒有推出新的現象級游戲產品。其第二季度的網絡游戲收入為94.30億元,雖然同比增長46.5%,但比第一季度少了13.05億元。
而身為電商的京東也遇到了大麻煩,雖然在6.18期間大力宣傳,收入大漲,但利潤卻由盈轉虧。第二季度京東持續經營業務凈收入為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6%,但凈虧損為2.87億元(約合4230萬美元)。而第一季度的凈利潤為3.557億元。
互聯網企業已經進入一個強者恒強的時代。阿里巴巴的基礎是經濟領域的交易端入口,騰訊的基礎是社交領域的流量入口,圍繞這兩個基礎,阿里和騰訊都在布局互聯網基礎生態。相較而言,京東和網易雖然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但卻因為尚未建立自己的生態而略遜一籌。
前沿領域動作頻仍
近年來,騰訊和阿里都在緊鑼密鼓地布局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支付、大數據等前沿領域。阿里巴巴推出了無人超市、無人汽車店、智能音箱等一批創新業務。騰訊的圍棋人工智能“絕藝”(Fine Art),以11連勝奪得在日本舉行的第10屆UEC杯計算機圍棋大賽冠軍,騰訊還推出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MIAIS),在醫學影像中進行疾病早期篩查及診斷。
阿里和騰訊在這方面的營收不斷增多,但仍處于用現金牛業務反哺前沿業務的狀態。
4月至6月,阿里來自云計算業務的營收為24.31億元,同比增長96%,單季虧損5.32億元;數字傳媒和娛樂的營收為40.81億元,同比增長30%,單季虧損33.88億元;創新業務的營收為6.45億元,同比增長21%,單季虧損16.12億元。
而騰訊在與支付、電視劇及電影、云服務相關的業務營收為96.54億元,同比增長177%。業務成本為74.92億元,同比增長141%,主要因為支付及云服務的成本增加。財報中,騰訊表示,由于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預計在該業務的投資將會增加。
下一個時代,是人工智能、云計算的時代。而騰訊和阿里早已做好了準備。
在財報會議中,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人工智能具有戰略意義,我們會對AI進行持續、長期而有耐心的投資,因為我們堅信這是令人振奮的長遠投資,而不是要在短期直接產生收入。另一方面,AI也將在多個方面助力于我們現有的產品、服務與業務發展。”
另一邊廂,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阿里巴巴集團的技術正在推動各業務的強勁增長,同時也加強了核心電商以外業務的市場地位。憑借著持續的創新、阿里巴巴生態系統中各項業務的協同效應,我們對于未來深感興奮。
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