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大泡沫告訴你遠離比特幣通信

騰訊科技 2018-01-05 09:00
分享到:
導讀

?據外媒報道,每十年金融市場就會發生一些完全“無腦的”狂熱事件。投資者瘋狂地從一個投資品種轉戰另一個投資品種,完全不顧這些投資品種是否安全。這種現象被叫做“羊群效應”。

據外媒報道,每十年金融市場就會發生一些完全“無腦的”狂熱事件。投資者瘋狂地從一個投資品種轉戰另一個投資品種,完全不顧這些投資品種是否安全。這種現象被叫做“羊群效應”。

歷史上出現了三次最瘋狂的羊群效應:荷蘭郁金香熱、法國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國南海泡沫。

根據1926年的《政治經濟詞典》,在前現代,泡沫的定義是“任何與高度投機相關的不正常的活動”。

簡而言之,泡沫就是價格瘋狂上漲,到最后再瘋狂地下跌。泡沫發生的原因包括羊群效應、非理性行為、自欺欺人以及盲目從眾。在這里,推動性的力量不是投資者的心理狀況,而是市場的情緒。

《金融時報》有一篇文章解釋稱,“當所有人都朝著相同的方向沖刺時,金融投資客很難冷靜地站在一邊,想起以前發生的踩踏事件的教訓。”

現在,比特幣是否符合泡沫的定義呢?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歷史上泡沫發生的過程,以及探尋它們對于金融市場上的個人投資行為意味著什么。

荷蘭郁金香熱的教訓

歷史上一個大的泡沫發生在1634年到1637年,它被叫做“荷蘭郁金香熱”。直到現在,它仍然是資本市場上不理性和瘋狂的代名詞。在郁金香投機活動發生的時候,荷蘭已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國家,擁有很多創新的金融市場。

當時,荷蘭出現了很多高風險的投資活動,這充分證明那個時代是荷蘭的黃金時代。那個時候,非專業人士和新手大量涌入郁金香交易市場。

現在,比特幣市場也出現了相同的一幕。法國對于郁金香球莖不斷增長的需求也明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很快,單個郁金香球莖的價格漲到了離譜的程度。不同階級的人都開始從其他資產調用流動資金來參與郁金香市場。

精英人群把佩戴郁金香看作是富裕的象征;他們把郁金香優雅地插在上衣口袋里或頭發上。在他們的觀念中,佩戴郁金香是無政府主義的象征。但是,在這樣瘋狂的行為中,所有優秀的、冷靜的商業行為規范都被拋到了腦后。

在1637年2月第一周,當市場需求量開始衰減的時候,郁金香投機活動土崩瓦解,郁金香球莖的價格狂跌到了高峰期價格的10%以下。

例如,在1637年市場最狂熱的時候,一種罕見的郁金香Roi de Fleurs的售價高達1000荷蘭盾。但是,到1722年,它的售價僅為10荷蘭盾,而且再也不被認為是稀罕之物。如果我們分析加密貨幣,我們就會發現:當大量比特幣的可替代貨幣出現的時候,比特幣的稀缺性就沒有了。

進一步分析,你就會發現一個郁金香球莖相當于所有這些物品的價值之和:2包小麥、4包黑麥、4頭肥牛和豬、12頭肥羊、4噸啤酒、2噸黃油、1000磅奶酪、1床首飾、1堆衣物和1個銀杯。

你可能很難接受這些數字,但這是事實。現在,一個比特幣可以購買以上所有東西,甚至更多。

由于市場需求過剩,價格高漲,比特幣泡沫就出現了。它在全世界引發了投資熱潮,驅使人們變得越來越貪婪。可以說,各國政府都希望控制金融政策,進而控制財富分配機制。

沒有政府愿意將這種金融權力拱手讓給一些科技怪咖。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比特幣挖礦每年消耗的電能甚至比整個尼日利亞的用電量還高,而且比特幣的供應量是有限的,最多只有2100萬個。這就是說,它的供應來自于全世界各地的挖礦者。

如果加密貨幣挖礦可以致富,那么誰不想當礦工呢?當所有人都去當礦工的時候,市場上將會大量涌入各種加密貨幣。這種現象現在已開始出現了。

當泡沫膨脹到極限,人們開始恐慌性拋售的時候,比特幣將不可避免地崩潰。畢竟,它的價格仍然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

歷史驚人地相似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18世紀初,那就是密西西比公司泡沫。在1715年,貨幣理論學家約翰-勞(John Law)設計了一種制度來降低法國的破產率。他提出了發行紙質貨幣的想法,并毫不耽擱地開設了一家發行紙幣的銀行Banque General,開始印制新的貨幣(類似于比特幣),并很快引發了市場需求的高漲。這種貨幣的價格一路飛漲,最后讓法國陷入了通貨膨脹的境地。

在建立貨幣發行機制不到五年,約翰的計劃就徹底宣告失敗,因為投資者開始將其資金轉移到了黃金上。

在18世紀20年代,英國也上演了類似的一幕,也就是南海泡沫事件。這兩起事件均清晰地顯示出新的需求的極端不穩定性。荷蘭郁金香熱、英國南海泡沫和法國密西西比公司的倒閉是歷史上記錄在案的三起瘋狂投機事件。

顯而易見,比特幣也將會遭遇同樣的命運。當市場熱潮褪去的時候,它的價格將會大幅下跌。比特幣最具有破壞性的一面就是作為其基礎的區塊鏈技術。比特幣的時代可能不會持續太久,但是它必然會促使區塊鏈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推廣和應用。

比特幣不會讓銀行倒閉。當全球投資者需要安全的港灣來確保其資金安全的時候,他們可能會選擇黃金,而不是數字貨幣。

直到最近,不同的加密貨幣如萊特幣仍然時常見諸報端,盡管萊特幣的創始人查理-李(Charlie Lee)已拋售了他所持有的全部萊特幣。這是一個重大的信號。當一家公司的推廣者開始拋售他所持有的該公司的股份時,那么這就說明投資者現在應該選擇其他投資品種了。對于比特幣來說,也是如此。投資者現在應該逃離比特幣了。(編譯/樂學)

比特幣 郁金香 市場 貨幣 泡沫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