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融資到手,美團打算這么花!金融
家大業大的美團點評,這次融資這么多的資金之后,哪些業務會被投入重金呢?這個我們可以先從美團的投資布局開始說起。
完成40億的新一輪融資之后,美團一夜之間打消了很多人的疑慮。在此之前,該公司飽受團購業績下滑的影響,繼運營總監馬宏彬出走后,美團外賣全國負責人沈鵬也已離職,COO干嘉偉則加盟了高瓴資本,這個獨角獸似乎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不過,7輪總計563億人民幣的融資,讓7年前還孑然一身的美團一躍成為龐然大物,而高達300億美元的估值,或許也是它們進駐“互聯網最大玩家”的一張入場券。
那么,家大業大的美團點評,這次融資這么多的資金之后,哪些業務會被投入重金呢?這個我們可以先從美團的投資布局開始說起。
30億產業基金投資眾多領域,但美團本輪融資之后卻獨愛外賣
今年年初,美團點評設立了一個目標規模達30億的產業基金,意圖以單項目3000萬元到1億元的指標布局零售、酒店和旅游、休閑娛樂以及餐飲等領域。伴隨著基金計劃的落地,2月份時美團還在南京開始試行網約車服務,上線第一天,加盟的車輛就有400臺以上。而在此之前,它們投資的項目實際上已經超過了30個,其中還包括貓眼電影、提供云服務的屏芯科技等。
除了外賣直接關聯的餐飲業務外,酒旅業務也是美團旗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截止到2017年9月,美團旅行用戶接近一億,服務范圍囊括境內外55萬多家酒店以及2萬多個景區,其中,高星級酒店占到海外酒店服務的25%,其中不乏半島、凱賓斯基、麗思卡爾頓這樣的奢侈去處,它們幾乎已經擺出與攜程正面對抗的陣勢。
不難發現,無論是網約車還是酒店和旅行,這些領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前者讓估值突破400億的Uber都身陷囹圄,而攜程、途牛早已深耕在線旅游多年,后者也說不上是“入局就賺”的藍海。不過,美團似乎還是決定把錢用在外賣業務上。
據騰訊科技報道,此輪融資后,美團點評將在人工智能、無人配送等前沿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公司CEO王興還發微博表示“要讓大家吃得更好”。10月23日,餐飲智能系統軟件“大家來”宣布完成上億元A輪融資,美團恰好就是投資方之一。10月24日,美團提出餐飲賦能的全新概念,意圖發力餐飲的B端市場。
那么,為何剛剛拿到熱錢的美團,還是決定優先將資源投入到外賣領域呢?
競爭對手壓迫,倒逼美團重視外賣業務
盡管餓了么布局外賣比美團早了兩年,但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團的市場份額其實是領先的。這可能得益于其主攻的人群從高校轉移到了辦公樓,運營上也開始與優質商家進行合作,從而拓寬了一批用戶。
根據易觀智庫的報告來看,美團的市場份額在2015年上半年猛增到41.24%,餓了么則以38.75%退居次席。美團點評副總裁王莆中也多次在媒體交流和年終戰略會上,重審它們“占比多于50%”的領先地位。
不過,美團外賣的業務優勢正在逐漸緊縮,特別是餓了么將百度外賣并入麾下后,后者同樣引入了一批優質商戶和白領受眾,競爭壓力顯然比原來更大了。從Trustdata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來看,目前美團的市場份額僅為41%,而餓了么和百度外賣加起來則為41.7%。
這也就是說,美團的外賣老大位置已經不保,隨著餓了么獲得阿里方面的大量資源支持,美團與餓了么勢必還有一次大型的戰爭,這場戰役的結果對于美團的未來來說無疑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美團在剛剛融資之后就如此重視外賣領域,這也可以說是被市場或者是被餓了么逼出來的。
從虧損到盈虧平衡,美團外賣需要鞏固優勢
另一個原因是,美團外賣正處在盈虧平衡的轉折點,它們需要進一步投入來完成盈利。要知道,美團的燒錢模式一直備受質疑,2015年時被人曝光月虧損達到6億,甚至每賺1元就要付出2.7元的代價。而為了遏制業內的“唱衰謠言”,該公司曾在今年5月公開了最新的業績報告,其中顯示日完成訂單量超過1800萬,年活躍賣家達到2.4億,活躍入駐商家則為300萬。大股東騰訊隨后也出面予以支持,并澄清自己“不會撤投”。
從虧損到平衡,這意味著它們外賣業務所走的道路大體上沒有問題,燒錢與盈利之間或許只差這一口氣了。而這筆錢該用在什么地方,以及步入兩極的外賣市場如何把控,美團似乎也有自己的想法。不難發現,新一輪的行業升級需要美團給與更多的關注才行。也就是說,融了這么多錢之后去加大外賣的力度,是美團不得已的事情。實際上,智能配送、人工智能等技術相比某些商業模式更加難以復制,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才是穩步塑造優勢的最好選擇。
補貼大戰過后,外賣業務的深度和寬度都發生了變化
補貼大戰已經進入了鳴金收兵的階段,尸橫遍野的戰場中所剩的玩家已經不多了,隨著各平臺話語權的提高,現階段的市場格局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狀態。而在靠低價搶占人口紅利的節點過后,提高服務質量,加強配送速度和范圍,優化系統應變等技術改造似乎成為了下一階段的競爭要點。
外賣業務的深度很大一部分就表現在背后的技術壁壘上。以人工智能結合物流和配送為例,英偉達此前就與京東達成合作,利用Jetson超級計算機模塊驅動的智能機器來代替一部分重復勞作。而百度外賣則背靠深度學習研究院,開始通過人工智能來計算外賣出餐時間的預估差值。
云端與大數據智能調配則直接影響外賣用戶的體驗質量。簡單來說,訂單的最優分配,以及騎手的路線規劃都要通過相關技術來實現,這幾乎決定了外賣從出餐到送達的時間。美團的玩法則是利用云端的后臺系統,通過自主錄入信息以及自動比對的形式完成上單,在基礎設施完善后,上單時間可以從原來的幾天縮短為幾分鐘。
除此之外,外賣業務如今已經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了,大眾點評、阿里口碑、美團旅行等流量入口將帶來巨大的附加價值,主營外賣的企業拓展其它業務或許是大勢所趨,外賣業務的寬度也發生了變化。騰訊旗下多達9億用戶的微信平臺,逐漸成為了美團外賣舉足輕重的入口。與餓了么有所聯姻的阿里口碑,則選擇通過插件將商家引入外賣平臺。
不難發現,旅行和網約車業務也能帶來不少的聯動優勢。早在去年3月份,Uber就推出了一項名為UberEats的外賣配送服務,依樣畫葫蘆,涉及酒店預定的旅行應用同樣應該跳出窠臼,用捆綁外賣商戶的形式將將食宿服務整合起來。
而對于在外賣市場中已經有足夠發言權的美團而言,提高體驗質量的第一步當然是加強外賣業務的深度,而拓展寬度以及“O2O閉環”所帶來的附加價值,顯然是之后再去考慮的事情了。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