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挖人后,扎克伯格又出重拳:數千億投入AI基建快訊
Meta因開源其AI模型而獲得了開發者的好評,Meta始終選擇將其AI模型開源,Meta的戰略重心已從漸進式AI優化。
7月15日消息,在發動了一場AI史上最激進的“人才閃擊戰”后,Meta又對準了下一個目標:基礎設施。
美國時間周一,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宣布,該公司將建造多個“吉瓦級”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集群,其中首個命名為“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的數據中心將于2026年投入運營。
這個龐大的基礎設施項目,與Meta激進的“收購或挖角”人才戰略相輔相成。據悉,Meta已從OpenAI、蘋果等競爭對手處成功挖角多位AI頂尖專家。如此大手筆的投入,彰顯了Meta意圖通過壓倒性的算力扭轉此前在AI領域的被動局面,重奪行業主導權的決心。
扎克伯格在聲明中確認,Meta將為此項數據中心計劃投入“數千億美元”的巨資,并強調:“我們完全有能力通過現有業務產生的現金流來支撐這項投資。”這筆巨額投資預示著,Meta的戰略重心已從漸進式AI優化,全面轉向對超級智能的追求。
Meta的AI基建革命:“吉瓦級”數據中心的豪賭
為支撐其AI雄心,Meta正以激進的基建策略重塑競賽格局。扎克伯格近日披露,“普羅米修斯”數據中心的規模將大到足以覆蓋曼哈頓核心區,而這僅是其全球多個“超大規模算力集群”的開端。
與傳統數據中心建設思路不同,Meta從馬斯克的xAI處獲得靈感,開創性地采用了“帳篷式”臨時數據中心架構。這些看似簡易的設施摒棄了傳統建筑美學和冗余設計,轉而專注于極速部署。其建設周期從行業平均的數年縮短至數月,并通過智能負載管理系統替代傳統柴油發電機,利用動態電力調配技術應對電網波動,以確保計算機的持續運行。
為實現算力的快速擴張,Meta采取了獨特的混合基建策略,將自建超級數據中心、租賃第三方算力資源以及帳篷式臨時設施快速擴容三者相結合。這種創新架構使Meta能夠構建全球響應最快的AI基礎設施網絡,即將建于俄亥俄州的“普羅米修斯”集群就是其最新例證。
在能源保障方面,Meta同樣采取了非常規解決方案。為滿足“普羅米修斯”集群的電力需求,Meta配套建設了兩座200兆瓦的天然氣發電廠,采用Solar Turbines Titan 250等工業級渦輪機組。據悉,在其未來規劃中的路易斯安那州超級集群,甚至可能將探索核能供電方案。
通過由Arista交換機構建的超高速光纖網絡,Meta正在將全球分散的算力節點編織成一個統一的“超級大腦”。這一網絡支持跨洲際數據中心的協同訓練,可動態調度全球的算力資源。每個地理上分散的設施通過高速互聯,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分布式超級計算機。
模型開發戰略或將調整:從開源轉向閉源
除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外,Meta新設的超級智能實驗室也正在討論對模型開發戰略進行重大調整,包括放棄Meta目前最強大的開源AI模型“Behemoth”,轉而開發一個封閉模型。
多年來,Meta始終選擇將其AI模型開源,即將計算機代碼公開供其他開發者使用和再開發。與此相對,封閉模型則保持其底層代碼的私密性。Meta的高管們一直認為,開源有助于技術發展更快,并能使更多開發者參與其中。
如果Meta最終決定轉向閉源,這不僅是技術路線的調整,更代表著其企業理念的深刻轉變。Meta因開源其AI模型而獲得了開發者的好評,其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曾表示:“最終的勝利者必將是開源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超級智能實驗室關于戰略調整的討論仍處于初步階段。知情人士強調,任何最終決策都需要經過扎克伯格本人的批準。目前最可能的方案是采取“雙軌并行”策略:在保持現有開源模型的同時,優先發展閉源模型技術。
在谷歌、OpenAI和Anthropic等競爭對手普遍采用閉源模式的背景下,Meta的這一動向可能將重塑整個AI產業的競爭格局。
危機催生的戰略:Llama 4失敗后的反思
Meta之所以采取如此激進的戰略,可以追溯到2025年5月。當時,其內部遭遇了AI發展歷程中的重大挫折——備受期待的Llama 4 Behemoth模型因在關鍵基準測試中表現不佳而被緊急叫停。
這一失敗暴露了Meta在技術路線上的多重問題:分塊注意力架構的設計缺陷、專家路由系統的頻繁變更,以及訓練數據集的質量問題。
面對內部研發的困境,Meta迅速調整了戰略方向。在收購Runway AI等關鍵初創企業未果后,公司轉向了更為激進的“收購或挖角”戰略。這場行動由扎克伯格親自掛帥,并在2025年7月1日達到高潮——Meta正式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MSL),由其挖角而來的頂尖人才領銜,包括前Scale AI CEO汪韜和前GitHub CEO納特·弗里德曼( Nat Friedman)。
Meta的人才爭奪戰主要瞄準了OpenAI。僅2025年6月最后一周,就有至少8名OpenAI核心研究人員轉投Meta,傳聞中的薪酬包總額高達上億美元。這一大規模挖角行動在OpenAI內部引發了強烈反響。
一份泄露的備忘錄顯示,OpenAI首席研究官陳信翰將此事比作“家中遭竊”,并呼吁團隊保持專注:“與Meta的競爭只是支線任務,我們的主線使命從未改變。”同時,為穩定軍心,OpenAI已將股票激勵總額提升至超過44億美元。
這場人才爭奪戰的影響遠超兩家公司。當Meta挖走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的CEO后,其聯合創始人伊利亞·蘇茨克維爾(Ilya Sutskever)不得不親自接管公司運營。他在內部會議上表態:“我們擁有頂尖的算力、優秀的團隊和明確的技術路線。我們將繼續專注于構建安全的超級智能。”
Meta的AI霸權之路:金錢鋪就的新賭注
在AI領域的激烈競爭中,Meta正采取“雙管齊下”的戰略布局。除了高調挖角頂尖人才外,該公司還通過精準收購來補足技術短板。例如,Meta出資4500萬美元將語音AI初創公司PlayAI收入囊中,此舉明顯是為了增強其智能眼鏡Ray-Ban和AI助手的能力。
歸根結底,Meta的戰略核心,是一場用金錢換時間的豪賭。扎克伯格似乎篤信,借助Meta龐大的廣告業務提供的充足“彈藥”,用壓倒性的資本和不計代價的挖角,可以抹平其在AI技術上失去的時間。
然而,業界真正的疑問在于:在AI這場需要深厚積淀、考驗長期主義的馬拉松里,用百米沖刺的速度,真的能跑到終點嗎?Meta用金錢鋪就的霸權之路,究竟是通向王座的捷徑,還是另一座技術泡沫的頂峰?
時間,終將給出答案。(小小)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