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鋒芒辟蹊徑,中小手機廠商的另類生存法則通信
一年前開始,智能手機市場淘汰論盛行,預測再過幾年將只剩下兩三家品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智能手機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一年前開始,智能手機市場淘汰論盛行,預測再過幾年將只剩下兩三家品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智能手機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經過時間的沉淀,華為憑借雙品牌運作實現突破、OPPO和vivo借線下市場逆襲,而小米借著MIUI和粉絲效應已經成為互聯網手機品牌中最成功的典范。至少在近幾年內,國產手機除了前幾名的位置互換之外,格局上不會出現太大變動。而對于中小手機廠商來說,也仍然存在一定的生存空間。
中小手機廠商包括哪些?新入行的品牌當然算,Nokia、黑莓、夏普等這些脫胎換骨回歸中國的品牌我們暫且也納入這個范疇里。騰訊利用社交數據終端設備進行統計,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華為、OV、小米四大品牌已經占據57%的份額。再除去三星、蘋果之外,剩下不到三成的份額就是我們熟知的聯想(MOTO)、魅族、中興(Nubia)、金立、一加等品牌以及一些我們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品牌,而這一部分是有可能發生較大變化的,也是中小手機廠商最有可能施展拳腳的地方。
如今,一線手機廠商在用戶體量、上游供應鏈資源方面都已經占據較大的優勢。小廠商在這方面直接去競爭無疑是以卵擊石。再則,如今做手機不賺錢的確是實話,唯有另辟蹊徑。目前我們已經能看到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雖然用戶體量小,但依然過的滋潤。
線下市場仍然是一塊大蛋糕
在早年,小米手機剛剛火熱的時候,OPPO、vivo在定價策略上與小米等互聯網品牌大相徑庭,所以不打被人看好。不過情況卻恰恰相反,如果華為、榮耀兩個品牌分開統計的話,那么2016年國產手機前兩名將會是OPPO和vivo。靠的正是線下渠道的穩步經營,一時間,智能手機線下市場的價值和爆發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但是想要靠線下市場翻身,真不是誰都可以的。OPPO、vivo(步步高)從做復讀機、MP3、MP4時代品牌名聲就已經打響,無論是十年前還是現在,即使是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偏遠的鄉鎮,都可以找到OPPO、vivo(步步高)實體店的影子。如此強大的渠道和覆蓋范圍沒有長時間的發展和足夠的品牌影響力是做不起來的。
不過,有一個品牌或許可以在這方面有所突破,那就是金立。2016年之前,金立手機市場份額永遠在“其他”那個部分。但是金立有著OPPO、vivo類似的線下基礎和品牌影響力,當年劉德華代言的金立商務手機一直讓人留有印象。
在2016年,金立在線上線下的宣傳力度大大加強,馮小剛、余文樂以及當紅人氣歌手薛之謙等代言人,產品層面加入了更加年輕化的金立S10,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運營,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超過了三星、魅族,算是實現了不錯的突破。
可以確定的是,線下市場仍然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不然小米、華為等品牌不會拼命發展線下實體店。筆者竊以為,線下市場可能品牌知名度會更加重要,對于Nokia、聯想(MOTO)包括后期進入的夏普、黑莓等,與其在線上直面一線品牌的擠壓,倒不如嘗試將重心轉到線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精準細分市場,專注特定用戶群
雖然手機產品全面發展固然不錯,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看到一些專業性。vivo的成功線下渠道固然至關重要,但是也不要忘了,曾經憑借在手機上的HIFI功能也俘虜了很多的用戶。手機除了基礎的通訊功能之外,也許對于很多人來說有那么一兩個功能非常好用就足夠讓其買單,例如喜歡自拍的用戶。
在眾多數碼愛好者眼中,美圖手機無論是在外形、功能還是售價上都是個另類,那只能說明這些人并不是美圖手機的目標用戶。你肯定不能想象,美圖M8美少女定制版典型的低配高價卻也能受到線下排隊爆搶。對于很多女生來說,手機除了電話、微信,最重要的就是自拍功能,分享到社交圈。美圖手機憑借美圖秀秀的名聲進入手機市場,只要抓住這一類用戶,美圖手機即使小眾但依然過的滋潤。
同樣的,針對戶外運動人士的三防手機也成為了手機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三星每年會推出旗艦機衍生版Active,國內也有MANN、云狐等品牌。所以,在這個群雄割據的手機市場,小眾品牌想要生存下去需要找準定位。
需要個性化和創新,但也不要標新立異
如今的智能手機同質化趨勢太明顯,連玩概念成分更重的“全面屏”都能引發整個行業的跟風,也導致了一些新品機型異形屏的出現。一代代的iPhone也不過擠牙膏式的迭代升級,或許大家都在等下一個風口……
雖然個人不喜歡羅永浩,但是如今的手機市場的確需要羅永浩這種對手機的偏執。在智能手機都朝著曲面屏、圓潤機身的方向發展,堅果Pro的出現,棱角分明的外觀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顯然,相比其他手機,堅果Pro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Smartisan OS、大爆炸以及One Step,用戶愿意為個性化買單。
21秒銷售額破千萬,雖然是中低端機型,堅果Pro卻是錘子最成功的手機。近期消息,錘子已經拿到10億融資,連資本市場都相信錘子會給我們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小米憑借率先布局定制系統MIUI起家,憑借粉絲效應走到今天的地位。而真正在產品層面可以算得上創新的,魅族的小圓點、mBack算,努比亞的無邊框技術也算,這些都可以成為這些品牌的立足之本。魅族以前給人的感覺是小而美,那時魅族還可以與小米同臺競技,而如今卻成為專門打磨聯發科的珠海小廠,被小米甩的遠遠的。近期推出的魅族Pro 7,唯一的亮點就算是背后的一小塊副屏了。而從網友的反應來看,這塊副屏真的成為了“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典型,我并不相信憑借這個特點,魅族手機會有多大起色。
無論是功能還是產品創新和個性化,在今天這樣千機一面的局面都可以有一定的存在價值。但是如果只是為了追求創新和個性化去弄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很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深耕國外市場也是不錯的出路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但也成為了競爭最激烈的地盤。如果實在擠不進國內市場,把眼光放到國際市場也是不錯的選擇。一加手機在海外的口碑和熱度明顯大于國內,這也許是最好的證明。
如今,國產手機品牌華為、小米、一加等品牌在海外市場也頻頻報捷。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華為手機在中東歐地區銷量已經超過蘋果位居第一。而小米、OPPO、vivo以及聯想在印度手機市場2017年第二季度的銷量僅次于三星。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國產品牌國人幾乎沒有聽說過的,但是在海外卻名聲如蘋果一般。深圳傳音(Tecno),2016年傳音全年手機出口量達到8000萬部,成為中國國產手機外銷冠軍。而IDC的數據顯示,去年,傳音控股是非洲排名第一的手機生產商,市場份額近40%,超過蘋果、三星、華為。而在法國,與蘋果、三星不相上下的Wiko手機,其背后也是來自中國深圳的天瓏移動。
國內的市場環境造就了很多優秀的品牌和產品,但能夠擠進一線的也只有那么幾個品牌。而國外市場例如印度、中東以及歐美部分國家,市場競爭壓力普遍較小,對于一些國內中小廠商來說,適時布局海外的確是不錯的出路。
總結
盡管已經初現手機品牌倒閉的現象,但也逐漸有新的品牌補充進來,筆者認為手機市場的淘汰論還沒有傳言的那么殘酷,或者說現在談誰能最終留下來的話題還為時尚早。光是國內市場,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個品牌市場份額能夠穩定超過20%,近三成的市場空間存在較大的變數,這些都是中小手機廠商生存空間。線上線下消費群體的差別,對于特定用戶的精準把控,行業對個性化、創新元素的渴望以及海外市場的巨大空間,都足以讓新品牌或者小眾手機廠商有足夠的發揮空間。選擇自己對適合的發展方向,才關鍵。
來源:喻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