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兒退改簽難,是套路還是無奈?快訊
“去哪兒旅行,總有你要的低價”,這是去哪兒標志性的廣告語,但是一些消費者在使用去哪兒購票過程中遭遇了不愉快的體驗后,將其改編為:“去哪兒旅行,總有你想不到的套路”。。
出品|遠見資本局
作者|遠見君
“去哪兒旅行,總有你要的低價”,這是去哪兒標志性的廣告語,但是一些消費者在使用去哪兒購票過程中遭遇了不愉快的體驗后,將其改編為:“去哪兒旅行,總有你想不到的套路”。。
據羊城晚報報道,近日,珠海市民周先生投訴稱,其在“去哪兒旅行”App平臺消費花14232元購買了4張從悉尼飛往香港的機票(起飛時間為11月26日15時15分),支付完畢后發現選錯時間,申請退票,卻被扣款9240元,僅退回4992元。
事后,周先生于11月2日和3日共兩次通過中國消費者協會官方微信中的“全國消協智慧315”板塊投訴北京趣拿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一次“和解失敗”,一次“終止調解”。11月8日的處理結果顯示:“經調解,商家表示與航司收取的費用一致,消費者不認可,商家無法就消費者權益爭議達成一致,調解終止。”
去哪兒的用戶遭遇退改被收取高額手續費并非僅有上述個例。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有不少消費者也面臨類似的窘境。
12月2日,一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購買機票國際航班,12月2日從武漢前往韓國,12月6日韓國回武漢,購買后孩子因病得了肺炎,母子關系,作為母親的責任所以我要求退票,但平臺只給予來去退票180元+140元合計退費320元。該消費者對此價格不認同。
同日,另一名消費者投訴稱,自己是11月25日購買的東京飛重慶的機票,航空公司原因做了一次改簽,臨近出發直系親屬疾病,病危,該消費者聯系航空全額退款。航空公司和購買平臺要收取940多元的的手續費,其本人不同意處理意見。
根據人民網今年4月的報道,民航局就網友提出收取合理退票手續費的建議表示,今年以來,多家航空公司修訂并發布了客票退改簽規則,在降低退改費率、擴大免費退改范圍和適用場景等方面做了改進,民航局也將持續關注,督促航空公司切實提升票務服務水平。
具體來看,不同航空公司對退改簽規定也存在區別。例如在去年10月,國航將旅客辦理自愿退票的手續費調整為最高為票面價格的75%,若購買的是全價經濟艙機票,且退票時間在7天以上的可以免手續費退票和改簽。今年1月初,東航和南航則將停點延誤、機場轉場、不可抗力等因素、身份信息填寫錯誤,以及誤操作導致重復購票等情況納入了免費退改簽條件。
盡管有了相關政策出臺,為何退改簽依然讓消費者叫苦不迭?有分析人士指出,機票具有時效性、專用性等特點,收取一定的退票費有助于遏制旅客購票的隨意性,但是過高的退改簽手續費用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小的負擔。
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人工成本和燃油費、飛機折舊費、起降費成本較高且固定,主要依賴航線網絡優化、艙位控制、超售管理等板塊創收,但是對比難易程度,收取退改簽費用成為不少航空公司盈利的路徑依賴。
而OTA平臺作為航空公司的流量入口,雖然不需要為退改簽費用負責,但有協助和配合消費者依法維權的義務。而去哪兒在這方面做得也不算好。
2022年疫情期間,就有消費者發文稱,在去哪兒購買飛機票后,因疫情影響需要退票,但是去哪兒APP引導用戶勾選“自愿退票”,若選擇該選項則會被扣除超70%的手續費用,而勾選“航班延誤或取消、疫情(需傳憑證)”才可以免費退票。
另有評論指出,早在2016年,各大航空就曾一度“聯手圍剿”去哪兒,暫停與其合作業務。例如東航在暫停與去哪兒合作的公告中稱,收到大量關于去哪兒網的旅客消費投訴,涉及加價銷售機票、擅自變更機票使用條件、多收退票或改期費用及航班時間變更不通知等內容,損害了旅客權益。
再加之2016年國資委要求航空公司提直降代,當時甚至有報道擔憂這是OTA平臺時代的終結。然而時過境遷,去哪兒此類“損害旅客權益”的問題并沒有根絕,消費者的投訴依然可隨處可見,但是OTA平臺與航空公司的合作卻一直延續下來。
另根據相關報道,在疫情期間,旅客需要退票時,各大OTA平臺相繼通過金融操作,由平臺或代理商提前墊資為旅客實現退款。而事實上,正常程序則需要等到航空公司退款到平臺,才能再返還給消費者。這或許表明,航空公司與OTA的合作雖然出現摩擦,但是經歷磨合最后結為了利益共同體。
因此,退改簽費用高,手續難等問題或許并不僅僅是OTA平臺的責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