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腰斬"僅用了一個月,比特幣泡沫真破滅了?通信

網易科技報道 2018-01-18 11:00
分享到:
導讀

比特幣的價格下跌了20%,跌破了1萬美元大關,原因是投資者擔心監管機構可能會對加密貨幣進行打壓,以遏制投機行為。

bd8aad0942291bbe96e960e95cf4d90d.png

1月18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在美國時間周三這一天,比特幣的價格下跌了20%,跌破了1萬美元大關,而其它加密貨幣也出現了類似跌幅,原因是投資者擔心監管機構可能會對加密貨幣進行打壓,以遏制投機行為。

自周二以來,比特幣的價格累計下跌了30%。雖然周三這一天,比特幣在美國市場的后期交易中有所趨穩,但在一個月前,與比特幣在盧森堡交易平臺Bitstamp的交易中曾創下了近2萬美元的歷史最高值相比,其價格只有那時的一半。

媒體報道了韓國和中國可能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的消息,讓人們對加密貨幣受到更廣泛監管打擊的擔憂,引發了以太坊(Ethereum)、瑞波幣(Ripple)等加密貨幣的價格紛紛下挫。

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加密貨幣互動平臺CryptoCompare首席執行官查理?海特(Charlie Hayter)指出:“在加密貨幣市場上,投資者感到非??只?。人們正在拋售自己手上的加密貨幣,試圖從這個市場脫身?!焙L刈约簱碛屑用茇泿?。

他說:“你面臨更多的監管不確定性……而且這些加密貨幣的價格下跌,會導致其它加密貨幣的價格直線下跌?!彼傅氖窃诒忍貛抛罱鼉r格暴跌中,一些加密貨幣出現崩盤。

花旗銀行分析師周三表示,在當前這一輪暴跌行情中,比特幣的價格可能再次減半,并補充稱,可能下跌至5605美元至5673美元之間的區間,這種情形“看起來很可能非常迅速”地到來。

韓國、日本和中國都表示要加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法國和美國的官員則誓言要對加密貨幣進行調查。人們擔心,對于如何監管這些加密貨幣,全球監管機構間的協調合作進程將加快。

預計今年3月即將在阿根廷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官員們將討論比特幣興起的問題。

Alt Design首席分析師Shuhei Fujise表示:“在今年3月G20峰會召開之前,加密貨幣可能會受到打壓,屆時政策制定者可能討論更嚴格的監管措施?!?/p>

命運的逆轉

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最近的暴跌,與2017年的大幅上漲大相徑庭。當時,主流投資者紛紛加入這股潮流,而所謂的“初始幣發行(ICOs)”的爆炸式增長,進一步推動了加密貨幣的需求。

全球宏觀基金Rafiki Capital Management研究和策略主管斯蒂芬?英格蘭德(Steven Englander)表示:“比特幣正在決定加密貨幣是否正處于崩潰和燃燒的時刻。”

此前,比特幣也曾經歷大幅下降。

自2011年以來,包括本輪下跌在內,比特幣共經歷了九輪下跌。最近一輪下跌發生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

美國時間周三,隨著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比特幣期貨價格跌至合約低位,比特幣價格下跌至9222美元,為自去年12月1日以來最低水平。

比特幣最新一輪下跌的導火索,是韓國財政部長近日表示,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仍是一種可能的選擇,韓國政府計劃采取一系列措施打擊“非理性”的加密貨幣投資熱潮。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的一位高級官員表示,政府應禁止虛擬貨幣的集中交易,同時禁止個人和企業提供相關服務。

英格蘭德稱:“我的猜想是,加密貨幣持有者正試圖決定是否放棄比特幣,因為比特幣的局限性意味著比特幣將被更好的產品取代,或者押注于盡管這些缺陷,比特幣仍然可以繁榮發展?!?/p>

泡沫破裂

盡管許多觀察人士表示,最近的下跌表明,加密貨幣的泡沫已經破裂,但那些支持新興市場的人士表示,歡迎政府對加密貨幣進行監管,且其價格波動將是意料之中的。

對沖基金$APEX Token創始人Christopher Keshian表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波動性是人們預期中的,也是成為成熟資產類別的重要一步。我們預計,這種波動將持續到2018年,但基本上認為比特幣仍處于牛市。”

根據加密貨幣價格跟蹤網站CoinMarketCap的數據,自本周二以來,以市值計價的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的價格下跌了15%。

在過去24小時內,第三大加密貨幣瑞波幣的價格下跌了18%,報收于1.03美元,而該加密貨幣曾于1月4日創下3.81美元的高點。

英格蘭德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比特幣的上漲創造了一種單向交易的神秘感,但定價要求人們相信它總有需求??紤]到具有更好特征的替代方案的存在,這一點還遠未得到保證?!?/p>

貨幣 加密 比特幣 價格 下跌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