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纏身 麥子金服曲線赴美上市金融
“互聯網金融“上市潮”仍在延續,又一個有望登陸資本市場的是麥子金服。
互聯網金融“上市潮”仍在延續,又一個有望登陸資本市場的是麥子金服。北京商報記者獲悉,麥子金服擬通過收購美股上市公司吳江鱸鄉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鱸鄉小貸”)股權實現曲線上市。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麥子金服近期人員和業務變動頻繁,旗下平臺管理人員頻頻屢曝離職、旗下多家平臺工商信息出現變更。存在合規風險的平臺“大房東”也在近期出現重要股權變動。
擬收購美股上市公司
美股上市公司鱸鄉小貸發布預收購事項公告,根據該收購內容,在收購完成后,紅高梁投資控股有限公司(Sorghum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即麥子金服成立的境外公司)將持有鱸鄉小貸約88%的股份,剩余12%的股份由鱸鄉小貸現有股東持有。
在收購結束后,吳江鱸鄉小貸公司名稱將改為“Wheat Finance Service Group”(麥子金融服務集團)。此次收購完成后,麥子金服將完成對鱸鄉小貸的反向收購,繼而成為鱸鄉小貸實際控股股東。鱸鄉小貸上市地點在美國納斯達克。
事實上,在今年8月,鱸鄉小貸宣布與紅高梁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收購麥子金服所有已發行股票,并以該公司的普通股作為交換。該協議規定,交易的完成取決于多項條件的達成,包括但不限于鱸鄉小貸股東批準此交易、滿足納斯達克上市要求、監管審批,任命麥子金服指定人員加入董事會,以及其他慣例成交條件。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稱,這一收購行為實質上是麥子金服通過權益互換而占據上市主體的控制權。相比直接上市,這種反向收購的方式操作時間短,成功可能性高。
管理層人員變動頻繁
而在曲線上市意圖的背后,卻是麥子金服B輪融資被曝涉嫌造假、旗下平臺高管屢現離職的消息。
今年4月,麥子金服B輪融資被曝造假一事鬧得滿城風雨。彼時,麥子金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收到招商銀行系“巨額”投資,至于具體融資金額,公司創始人黃大容強調“肯定是幾個億了,大于等于三是肯定的”。當晚,招商銀行就發布聲明稱,招商銀行及附屬公司從未參與麥子金服融資,并對以招行名義做不實宣傳的行為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隨后,麥子金服宣布B輪融資和招商銀行沒有關聯。不過,對于具體的融資方也并未說明。
此外,麥子金服業務條線的管理層人員在今年頻頻曝出離職傳聞,包括諾諾鎊客和財神爺爺CEO何健、麥芽分期CEO陳展離職、麥子金服CFO徐吉等。
對此,麥子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業務的擴展與升級,公司的發展軌道與個人的職業規劃存在差異是正常現象。傳聞中“高管大批離職”的說法與事實明顯不符,高管層的協作也十分順暢。在現有高管團隊基礎上,也還在不斷“招兵買馬”。
公開資料顯示,麥子金服在資產端有名校貸(白領市場)、麥芽分期(消費分期)、大房東等業務,在資金端有諾諾鎊客和財神爺爺業務。2015年,麥子金服將名校貸、大房東、諾諾鎊客、財神爺爺幾家公司進行整合,形成了新的品牌——上海麥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麥子金服旗下的“名校貸”此前主做校園貸業務,受監管影響,自今年4月開始向“名校白領貸”以及“名校貸公益”方向轉型。今年8月,諾諾鎊客進行品牌升級,更名為“麥子金服財富”。
助貸業務暗藏合規風險
除了人員變動,麥子金服旗下平臺工商信息近期變更頻繁。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麥芽分期的運營主體北京買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單,列入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
對此,麥子金服新任業務副總裁陳弘表示,買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在進行工商注冊地址變更,目前相關變更正順利進行中;同時,其實際辦公地點始終為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號數碼大廈A座,不存在“失聯”情況。
此外,麥子金服旗下另一平臺大股東也出現股權變動。工商信息顯示,今年9月30日,大房東的運營主體大房東(上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由此前麥子金服的運營主體上海麥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積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積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法人為上海愛曼咨詢有限公司,該公司為麥子金服CEO黃大容99%控股的企業。陳弘回應稱,大房東目前的業務是助貸,為迎合國家“分業監管,各自運營”的倡導,大房東進行了相應的結構調整。“作為一個助貸平臺,它不應、也不會與我們的網貸板塊混為一談。”
對于這一做法,業內人士認為,大房東的股權變更有規避監管風險的意圖。其背后的核心就是助貸模式的合規風險。銀監會在今年6月下發《民營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于民營銀行與助貸機構合作,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今年8月,有消息稱,監管機構正就《關于就聯合貸款模式征求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而聯合貸款屬于助貸模式的一種,助貸模式的合規風險引起市場關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指出,對于助貸模式,目前監管層尚未出臺正式的監管意見,在當前的金融強監管環境下,未來會不會存在監管合規風險,重點還是看助貸模式本身是否真正做到提高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助力普惠金融發展。若圍繞這個主線發展,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政策風險;如果偏離這個主線,互金平臺以助貸之名行放貸之實,在沒有杠桿率限制的前提下,容易集聚潛在不良風險,則必然會迎來政策的強監管。
【來源:北京商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