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72%后轉戰港股?文遠知行能否跑通盈利“生死線”觀點

鋰智出行 2025-06-26 13:06
分享到:
導讀

6月23日消息,有報道稱,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已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請。對于這個消息,雖獲公司“不予置評”回應,但資本市場的積極反應——股價上漲逾5%至7.91美元。

導語:“降本只是起點,真正的戰役在于證明Robotaxi能獨立盈利。” 

6月23日消息,有報道稱,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已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請。對于這個消息,雖獲公司“不予置評”回應,但資本市場的積極反應——股價上漲逾5%至7.91美元。

文遠知行成立于2017年,于2024年10月25日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 “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

上市首日,文遠知行因大幅上漲曾兩次觸發熔斷,截至上市當天收盤,文遠知行的股價為16.55 美元,市值達到了44.91億美元(約 319.81 億元),成為當年中國公司赴美最大的IPO之一。

但就在2025年5月13日,J.P.Morgan于發布了有關文遠知行的報告。報告顯示,摩根大通大幅度調低了對文遠知行的收入預期。

具體來看,摩根大通將文遠知行2025年的預測收入由9.5億元調低至6.20億元,降幅35%,毛利潤由1.96億元調低至1.17億元,降幅40%;2026年的預測收入也由31.42億元調低至25.24億元,毛利潤由8.66億元調低至7.08億元。

在外界看來,從文遠知行順利在美股上市這個角度而言,其技術能力雖然已經得到眾多合作商的認證,但財務數據卻依舊難以擺脫大額虧損的陰霾,如何面對商業化落地挑戰和政策環境復雜性,以及在技術創新、盈利模式與合規性間尋求平衡,是文遠知行在激烈競爭中能否突圍的關鍵。

“賺錢有限還一直賠錢”

2025年第一季度,文遠知行在營收方面為7244萬元,同比增長1.8%。營收取得增長,與來自Robotaxi業務的收入大漲有很大關系。一季度,文遠知行Robotaxi業務收入為1610萬元,實現顯著增長,占整體收入的比重達到22.3%,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0.4個百分點。

盡管營收與Robotaxi的收入規模在增長,但自動駕駛仍然處于初期高投入低回報階段,文遠知行也難逃虧損的問題。

數據顯示,文遠知行2025年第一季度經調整后的凈虧損為2.95億元。造成虧損的一大因素是成本高企。文遠知行一季度研發費用為3.26億元,銷售費用為1393萬元,管理費用為1.24億元。

而文遠知行正通過多種方式積極降低成本,包括從軟件、硬件和運營三方面降本。

“我們搭建了自動駕駛通用技術平臺——WeRide One,一個平臺打通萬千場景,一套算法適配多個產品,實現大幅度的軟件降本;通過前裝量產、供應鏈管理,實現硬件降本;隨著純無人運營的范圍和車隊規模不斷擴大,運營成本也將隨之大幅降低。”文遠知行方面表示。

2025年以來,文遠知行還在不斷加速服務布局。該公司于3月宣布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輛已獲準在北京經開區至北京南站之間開展收費服務,標志著其旗下的Robotaxi服務首次覆蓋北京城區,商業化服務范圍超過600平方公里。

前不久,文遠知行在廣州核心城區開通8條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示范運營專線,落成中國首個覆蓋超一線城市核心城區的24小時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網絡;還宣布在阿布扎比開啟了純無人駕駛Robotaxi試運營。

盡管如此,摩根大通仍將文遠知行2025年的預測收入由9.5億元調低至6.20億元。同時,毛利潤由1.96億元調低至1.17億元。另外,對其2026年的預測收入也由31.42億元調低至25.24億元,毛利潤由8.66億元調低至7.08億元。

特別說明的是,摩根大通還是文遠知行在美股上市的保薦人之一。作為一家剛上市不久的公司,被大幅下調預期并不常見。另一方面,摩根大通對文遠知行下調預期,意味著其對后者的可靠性持保留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按截至6月25日,文遠知行的市值則約23.29億美元,相較4個月前巔峰86億美元減少62億美元,相對縮水約72%。從這個角度而言,文遠知行的股價、市值均已“坐上過山車”。

商業化落地能否破局?

為了擺脫不利局面,文遠知行當前正在擴大規模積極擴寬消費渠道和市場。

消費渠道方面,今年,文遠知行與騰訊云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L4級自動駕駛Robotaxi的規模商業化運營,在微信端內的“出行服務”、騰訊地圖等應用中,接入文遠知行的Robotaxi服務。

市場方面,除了深耕國內市場,文遠知行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不僅與Uber達成行業史上最大規模Robotaxi合作計劃,雙方計劃未來五年新增15座城市,規模化部署Robotaxi,覆蓋歐洲、中東等國際市場,還獲得了Uber 1億美元投資。

但相較于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的情況更為復雜。文遠知行表示,海外市場差異較大,不同地區間既有共性問題,也有特殊性問題。

“如歐洲市場法規成熟、監管嚴格、數據與安全審查尤為嚴苛,應對方式就是尋找本地合作伙伴,協同做好數據收集、存儲和使用的本地化;東南亞市場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并存,數字化改革快但法規迭代不均,會優先選擇新加坡等監管清晰的國家作為區域中心,快速形成示范效應。”

目前,文遠知行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中國、阿聯酋、新加坡、法國、美國五國自動駕駛牌照的科技企業,已在全球10個國家30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及運營;小馬智行則已經在中國、美國、盧森堡和韓國取得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文遠知行在技術等層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將這些技術轉化為可持續的收入來源仍然是一個巨大挑戰。畢竟自動駕駛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商業化和規模化的發展。目前,這一領域不僅缺少某個拼圖,而是每個環節都尚未完善。

在外界看來,文遠知行能不能憑借Robotaxi實現盈利顯得尤為重要,不過這家手握全球10國30城運營網絡的自動駕駛先驅,正試圖通過雙重上市構筑資本護城河,支撐其與Uber共建的“15城國際化Robotaxi網絡”。

就在美東時間本周二晚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正式公布了特斯拉備受期待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Robotaxi的首次公開試運營日。

這也意味著Robotaxi量產消息的密集釋放,行業或再度進入洗牌階段。

根據公開信息,特斯拉Robotaxi將于6月公開試運營、小馬智行Robotaxi車輛規模將擴展到數千臺、蘿卜快跑將在迪拜市區部署超過1000輛全無人駕駛汽車開展規模化測試與運營服務、Momenta將與Uber攜手推動自動駕駛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

東吳證券分析認為,頭部Robotaxi企業新一代前裝車型即將量產,硬件成本從上百萬元下探至數十萬元級別,單車盈利模型有望跑通。而在市場需求方面,勞動力缺口倒逼商業化進程。但隨著商業化拐點臨近,Robotaxi業務的“自我造血”能力再度成為了外界關注的重要指標。

總的來說當特斯拉、小馬智行等玩家集體按下規模化快進鍵,行業競爭焦點已從技術驗證轉向商業造血能力。文遠知行能否借力港股融資通道,在2025年實現摩根大通預估的6.2億收入目標,將成為檢驗自動駕駛商業化可行性的關鍵試金石。

正如其CTO所言:“降本只是起點,真正的戰役在于證明Robotaxi能獨立盈利。” 這場關乎行業生死的時間賽跑,現在進入了最驚險的彎道。

自動駕駛 文遠知行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