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華為榮耀東莞工廠,手機廠商拉開“智造力”決戰通信

朱濤偉 2017-08-18 14:00
分享到:
導讀

華為作為手機制造業的典型廠商正在朝智造工廠邁進,未來與蘋果、三星的競爭,亦是底層智造技術的競爭。

一線工人日常作業

一線工人日常作業

智能手機制造,可以說是國內制造業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了。

正所謂“鐵打的國產手機寶座、流水的廠商”,OPPO、 小米、華為每年在排行榜上排排坐,更直接反應了國產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之激烈。而手機出貨量的比拼背后,本質是產業鏈上的廝殺。

一個自然季度,以華為(含榮耀)為例,就要出貨2080萬臺智能手機(IDG最新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數據),成為本季出貨量國內第一的品牌。那么,到底是怎樣的制造能力支撐了千萬級的產品出貨量?近日,鈦媒體記者前往華為榮耀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東莞松山湖工廠進行實地探訪,希望和大家一同加深對這家有望登上2017年國產手機寶座廠商的了解。 

華為P10、榮耀V9&榮耀9雙旗艦誕生地

華為P10、榮耀V9&榮耀9雙旗艦誕生地

無接觸式單板生產線

無接觸式單板生產線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組裝整機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組裝整機

自動化設備動作緩急有序,和人的動作非常相近

自動化設備動作緩急有序,和人的動作非常相近

機器完成主板精密組裝機器完成主板精密組裝

工廠自動化程度之高,讓來自業內的參觀者和媒體人士印象深刻。來自華為的工作人員也介紹稱,這是華為手機工廠中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線之一。

聯想到去年蘋果代工企業昆山富士康解雇6萬名工人,大量引進機器人取而代之,曾引發的輿論熱議,電子制造業智能化的轉型已然無法不可阻擋。

昆山市政府調查顯示,多達600家企業已經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引入機器工人。昆山共有4800家臺灣企業,占其GDP的60%以上。如果自動化計劃進展順利,制造業占當地GDP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與Loup Ventures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規模將增長175%,達到338億美元左右。 

不過,這一增長的主要驅動器將不再是過去幾十年人們所看到的用來組裝汽車的金屬機械臂。新一代的制造業機器人正在崛起,與傳統機械相比,他們的體積更小,更加協作,且更具有感知能力。到2025年,這種所謂的“協作機器人”將構成工業機器人銷量的34%。而2016年,此類機器人僅占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3%。

無疑隨著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工廠車間的員工數量有望進一步減少,而效率則會大大提升。

在華為榮耀東莞松山湖工廠參觀過程中,除了生產線的自動化讓人印象深刻外,生產線之間的來回傳送零部件機器人也頗有意思。 

隨行的講解人員對鈦媒體記者表示,運送貨物的機器人是由華為員工自行研發設計,公司內部對做出這種貢獻的員工也會給予職位上的晉升和現金鼓勵。解放的人力被更多拿來處理難題,打通效率,誠然對公司、員工是雙贏。 

華為作為手機制造業的典型廠商正在朝智造工廠邁進,未來與蘋果、三星的競爭,亦是底層智造技術的競爭。

機器人 華為 手機 制造業 自動化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