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只基金重倉“豪飲”伊利股份 乳業版“茅臺”將迎來估值大爆發?金融
伊利股份受到近大量買方機構青睞,截至三季度末,持有伊利股份的基金數量高達495只。滬市通過滬股通增倉排名中,伊利股份位列第三。伊利股份將要成為乳企中的“茅臺”嗎?
買方機構“豪飲”伊利股份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回顧公募基金三季報,配置比例最高的十家A股上市公司中,伊利股份榜上有名,也是唯一一家乳企。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三季度末,持有伊利股份的基金數量高達495只,滬市通過滬股通增倉排名中,伊利股份位列第三,僅次于中國平安和長江電力。
那么,作為行業龍頭的伊利股份,真有可能成為乳企中的“茅臺”嗎?未來的業績增長點又在哪里?
近500只基金重倉!券商資管增持幅度90%!
根據公募基金三季報,機構對伊利股份的“鐘愛”明顯提升,截至三季度末基金持有伊利股份總市值達到228.58億元,排名僅次于中國平安和貴州茅臺。
此外,公募所持伊利股份的市值較二季度增加98.34億元,持有市值變化位列所有上市公司之首。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持有伊利股份的基金數量高達495只,持有伊利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由二季度的48只,增加到91只,增幅近90%。
伊利股份年初以來的漲幅超過了75%,截至三季度末,滬市通過滬股通增倉排名中,伊利股份位列第三,僅次于中國平安和長江電力,獲外資凈買入25.3億元。
另據同花順的數據,截至11月上旬,上榜滬股通101次,年內外資累計凈買入27.84億。實際上,2014年11月18日滬港通開通第一天,伊利股份就是滬股通的首單交易標的。
高端奶成為業界增長王牌
1996年3月,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交易,系A股市場第一家乳品行業上市公司。截至2016年年末,伊利營收凈利潤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是27.7%和27.8%。2012年至2016年,伊利股份分紅率由30.5%穩步提升至64.4%。
2017年伊利股份仍然延續增長態勢。根據三季報,伊利奶粉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24.71億元,同增13.64%,凈利潤49.37億元,同增12.47%。其中,前三季度銷售強勁,實現收入524.7億元,同比增長13.6%。
更為重要的是,伊利奶粉產品高端化趨勢較為明顯,賣方機構預計高端奶占比已提升至40%,預計將達50%以上。前三季度伊利金典牛奶、安慕希酸奶等常溫高端產品持續高雙位數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酸奶產品正成為伊利的戰略亮點。今年前三季度,安慕希(超高溫瞬時滅菌酸奶)在2016年70億元基礎之上實現超30%增長。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2009年市場出現常溫酸奶,屬于稀缺品類。此前市場長期由低溫酸奶占據,雖然營養價格高,但國內低溫儲存與運輸條件不夠且消費群體受限。
2015年開始,伊利的戰略就已向安慕希傾斜。天風證券調研發現,近兩年伊利不斷促進產品結構升級,主推安慕希產品,擴大產能投入比例,相應縮減了普通白奶的產能。
東吳證券的草根調研數據顯示,今年1-8月伊利高端白奶金典零售端增速在20-25%,常溫酸奶安慕希增50-55%。
此外,安慕希2015年全年銷售收入近40億,增幅達460%,2016年已成為常溫酸奶第一大品牌。
實際上,2010-2016年間中國市場酸奶的銷售從330億元增長至1010億元,而牛奶的銷售從670億元增長至1100億元,酸奶的銷售增幅更快。據預測,2017年年末,酸奶銷售額有望首次超越牛奶。
這種大背景下,除了安慕希酸奶高端產品外,伊利今年1月還推出低溫歐式酸奶,5月伊利更曾出價8.5億美元參加競購美國排名第一的有機酸奶生產商Stonyfield。雖然收購未果,但能顯示出伊利在酸奶產品發力的戰略意圖強烈。
此外,奶粉等高毛利產品也將繼續成為伊利業績催化劑。國信證券預計,雖然奶粉和冷飲占比不足20%,隨著全面二胎效應和注冊制落地,預計奶粉業務的增長回歸雙位數,冰淇淋亦有望提升,未來植物蛋白飲料、奶酪和其他高毛利產品的逐步推出有望拉動產品價格體系上移。
乳業進入拐點,伊利迎來“戴維斯雙擊”

多家券商機構認為,乳制品行業正處于復蘇周期的起點,伊利作為行業龍頭將直接受益。截至2017年上半年,伊利在常溫奶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33%,同比上升2%。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乳業開啟的二次增長與此前的邏輯并不相同,出現了中小奶企加速退出市場、龍頭企業的集中度明顯提升。東吳證券最新的行業草根調研發現,農村市場的中小乳企市場份額逐漸被伊利搶占,市占率下降了0-2%,伊利則快速提升了約3%。
申萬宏源研報認為,今年以來伊利收入復蘇是收入增速在2016年低谷之后的均值回歸疊加需求復蘇所帶來的共振效應,且公司液態奶渠道庫存消化完畢,回歸正常動銷水平,未來10%左右的年收入增速將是常態。
廣發證券研報指出,伊利有望實現戴維斯雙擊:
(1)凈利潤加速增長:預計2018-2019年龍頭公司將通過提價來轉移原奶成本上漲壓力。另外,2013年伊利期間費用率在23%左右,2016年上漲至29.17%,2018-2019年伊利費用率有望持續下降。
(2)估值提升:隨著2018-2019伊利業績加速增長,2018年PE有望提升至25倍以上。
招商證券董廣陽團隊指出,伊利股份三年新周期序幕正式拉開,此輪增長潛力將遠不止幾次季報超預期。2017-2019年EPS預測1.07、1.35和1.65元,增長15%、26%和23%,目標價35-40元,對應2018年25-30倍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孫建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