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停牌深陷混改漩渦,那么混改能否拯救中國聯通?通信
一旦中國聯通因為投資受限而在寬帶業(yè)務上不能如愿重回領先地位,或許預期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成了中國聯通最后的救命稻草。
中國聯通自4月5日起因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簡稱“混改”)相關的重大事項而停牌至今已經超過3個月時間。
雖然股票停牌,但市場競爭仍在繼續(xù),7月19日中國聯通對外公布了2017年6月份的運營數據。與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相比,雖然中國聯通的移動出賬用戶數據在上半年保持了平穩(wěn)增長的態(tài)勢,但增長數量僅為中國移動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最出乎人意料的還是中國聯通的固網寬帶用戶數據,其上半年的增長數量僅為中國移動的九分之一左右,特別是五月和六月這兩個月,其全國范圍內的凈增用戶數僅為5.1萬和1.6萬,簡單計算6月份每個省平均只新增了500個用戶!
雖然中國移動憑借凌厲的價格攻勢在2016年10月就實現了對中國聯通固網寬帶用戶總數的超越,但其在傳輸網、IDC數據中心、CDN資源、國際寬帶出口等基礎設施方面與中國聯通相比仍然存在著差距。
因此中國聯通在2017年3月召開的“光寬帶+”發(fā)布會上雄心勃勃地打響了針對中國移動的寬帶反擊戰(zhàn),并且還在3月和4月一度扭轉了2月份僅新增9萬用戶的尷尬局面,然而到了5月份形勢卻急轉直下,在6月份還爆出個月增不到2萬的大冷門來,寬帶業(yè)務一潰千里之勢已然難以逆轉。
正如筆者在解讀三大運營商2016年財報的文章《4G商用三年,中國聯通何以走成敗局?》一文中所提到的,繼4G敗局已定之后,
“一旦中國聯通因為投資受限而在寬帶業(yè)務上不能如愿重回領先地位,或許預期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成了中國聯通最后的救命稻草”。
按照中國聯通發(fā)布的上市公司停牌公告,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方案已經獲得國家發(fā)改委的批復,中國聯通將通過非公開發(fā)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那么,針對中國聯通當下潰不成軍的頹勢,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拯救中國聯通呢?
筆者以為,僅靠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2016年股東大會上所透露的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等改革措施還遠遠不夠。戰(zhàn)略投資者購買股權可以緩解資金壓力、員工持股能調動員工積極性,但僅僅靠錢和人的因素,中國聯通依然無法改變其各項業(yè)務全面落后的被動局面,更不要說撼動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競爭格局了。
以2016年的財報數據來看,中國移動的業(yè)務收入是聯通的2.6倍,經營利潤是聯通的44倍,自由現金流是聯通的27倍;到2017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4G用戶數是聯通的4.3倍,固定寬帶用戶數是聯通的1.2倍。如此巨大的差距,豈是靠傳言中的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投入千億資金、帶來一些業(yè)務合作機會就能彌補得了的?
因此,相信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也非常清楚,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為中國聯通轉變競爭劣勢提供了一個機會,而中國聯通最終能否成功地實現逆轉甚至擊敗領頭羊中國移動,在筆者看來,還需要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會逐一落實如下三條戰(zhàn)略構想:
其一,以退為進,爭取更多政策扶持。
中國聯通是大型央企第一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中國聯通做試點就是因為在三大運營商的市場競爭中,中國聯通所處的弱勢地位最為明顯,政府希望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中國聯通的競爭實力,激發(fā)市場活力,實現相對均衡的競爭格局。所以,是中國聯通的市場劣勢為其帶來了這次混改的機會。
改變中國聯通的市場劣勢,要靠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更要靠能確?;旌纤兄聘母锍晒Φ母嗥渌?/strong>。試點性質決定了作為央企混改第一槍的聯通混改必須要打響,這為中國聯通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來爭取各種有利于改變其弱勢地位的政策扶持。正如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2016年股東大會上所說:“具體操作來說,各部委都有不同規(guī)定,改革就是要突破很多過去的不合理的規(guī)則,但還需要時間來進行方方面面的溝通,我們已經和10個部委進行了溝通,中國聯通也希望通過這次改革為國家深化改革做好示范”。
相信聯通董事長和這10個部委溝通的,不僅僅是戰(zhàn)略投資者的名單和投資金額,更重要的還是在引入戰(zhàn)略投資者之后能拿到什么樣的政策來確保聯通的弱勢市場地位得到明顯改善,否則,以中國聯通的羸弱態(tài)勢,傳言中的戰(zhàn)略投資者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等互聯網企業(yè)是何等精明,為什么要拿數百億資金來填國企的坑呢?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聯通公布的半年度運營數據越差,其在7月17日至8月17日這繼續(xù)停牌一個月的部委溝通、方案審批過程中所獲得的政策紅利就有可能越多。所以,筆者傾向于認為中國聯通6月份全國固網寬帶用戶凈增僅1.6萬、比中國移動差了160倍的結果,就是其以退為進策略的重要體現。
其二,審時度勢,確定合理取舍目標。
自工信部2013年底發(fā)放TD-LTE牌照至今,4G商用已三年多時間,工信部統(tǒng)計4G用戶數達8.88億戶,占比已超過65%,其中中國移動一家就占了近6億,而中國聯通的4G用戶還不足1.4億。
在今年3月16日的2016年度業(yè)績發(fā)布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就已經承認中國聯通錯失了4G時代的商機,并同時將其2017年的4G網絡投資同比削減31%,計劃15萬的建站數量也比上年度減少了56%。業(yè)內有論者認為是中國聯通迫于資金壓力的無奈之舉,并且認為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戰(zhàn)略投資者的資金到位后,中國聯通的4G基站大規(guī)模建設將重啟。
而筆者則認為中國聯通在審時度勢之后,已然接受4G敗局而將突破目標放到了5G上。
根據工信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部署和三大運營商的5G商用計劃,我國將于2017年展開5G網絡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進行大規(guī)模試驗組網,在相關國際機構公布5G正式標準后,2019年啟動5G網絡建設,最快于2020年正式商用5G網絡。
對照這份5G商用時間表,如果中國聯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能在今年8月份獲得批復,落實相關戰(zhàn)略投資者引入直至資金到位估計最快也要到2017年底或2018年初,而2018年已是5G大規(guī)模試驗組網的年份,所以混改引入的資金將會直接投入到5G試驗和5G建網準備中去。
其實,早在今年3月的2016年度業(yè)績發(fā)布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就已經明確表示:為應對5G時代的來臨,決定不派發(fā)2016年度末期息,以為未來籌建5G網絡的資金作好準備。
所以,中國聯通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取得突破的目標,必然不是4G而是已在日程表上的5G,并且中國聯通目前在爭取的扶持政策也一定與5G密切相關。
其三,精準打擊,力搶5G先機優(yōu)勢
在3G時代,中國聯通曾經輝煌過。
2009年3G牌照發(fā)放,拿到全球技術和產業(yè)鏈最為成熟的WCDMA牌照的中國聯通快速向市場推出3G商用服務,并在當年10月聯合蘋果公司在內地推出iPhone終端,次年9月又引進iPhone4,由此開啟了3G時代的數年輝煌。其間,最為著名的橋段就是受困于TD-SCDMA網絡的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坐飛機頭等艙看到周圍全是iPhone用戶而心驚肉跳于高端用戶全被聯通挖走的故事。
從歷史業(yè)績上看,中國聯通在2010年到2013年期間的服務收入增幅基本維持在10%以上,并且遠超行業(yè)平均水平,鑄就了其3G時代短暫的輝煌。其后,隨著工信部在2013年底發(fā)放TD-LTE的4G牌照,并且推遲到2015年初才向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發(fā)放FDD牌照,中國移動才借機在4G市場上實現了從一騎絕塵到一家獨大的競爭格局。
因此,對于深切體驗過政策冷暖的中國聯通而言,要想在5G上重返輝煌,必然就要通過混和所有制改革的機會爭取到最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來實現針對中國移動的精準打擊。而一旦中國聯通把能否在5G上實現對中國移動的超越作為衡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來與各部委溝通混改方案的時候,筆者相信如下這幾件事情的發(fā)生表明中國聯通已經打響了朝向中國移動的5G第一槍:
6月5日,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公開征求對第五代國際移動通信系統(tǒng)(IMT-2020)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的意見,明確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為5G工作頻段,并要求用頻單位和計劃用頻單位在7月7日前反饋意見,詳細列出以上或擬建議頻段的使用現狀、未來計劃及關鍵時間點,給出如何規(guī)劃以上頻段用于5G系統(tǒng)的意見。
6月24日,中國聯通宣布同一天時間分別在深圳和上海取得了5G試驗的新進展。在深圳利用3.5GHz的試驗頻段率先開通了首個5G新空口(NR)外場測試站點,并完成相關業(yè)務驗證;在上海外場實驗基地,完成了5G高、低頻區(qū)域連片部署,打造了聯通首個5G高(3.5GHz)、低頻段(1.8GHz) 雙頻試驗場景。
7月14日,停牌中的中國聯通發(fā)布《繼續(xù)停牌暨停牌進展公告》,稱“聯通集團報送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方案,并于近日獲得了國家發(fā)改委的批復。因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的重大事項,本次非公開發(fā)行具體實施方案,包括投資者名單、定價、投資金額、所占股比,仍需按照要求上報相關部委認可后方可實施”。
7月14日,工信部網站發(fā)布新聞《無線電管理局加快推進5G頻率規(guī)劃工作》,報道無線電管理局謝遠生局長主持召開無線電管理局專題會,聽取了當前國際5G系統(tǒng)頻率規(guī)劃研究最新情況匯報,研究分析了我國5G潛在候選頻段的規(guī)劃進展情況。
7月14日,工信部網站發(fā)布新聞《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批復新增5G技術試驗用頻》,在2016年1月確定3.4-3.6GHz頻段用于北京和深圳兩地5G技術試驗的基礎上,批復新增4.8-5.0GHz、24.75-27.5 GHz和37-42.5GHz頻段用于我國5G技術研發(fā)試驗。試驗地點為中國信通院MTNet試驗室以及北京懷柔、順義的5G技術試驗外場。
眾所周知,3300-3600MHz是國際上較為成熟的5G主力頻段,如果三家運營商平分,則各占100MHz左右,帶寬壓力巨大幾乎無法適應5G業(yè)務需要。
因此,對于三大運營商而言,在其7月7日反饋給無線電管理局的頻譜規(guī)劃意見中每家均提出獨享3300-3600MHz的要求都是理所應當的,但在這三家之中,唯有中國聯通是可以拿獨享3300-3600MHz頻段能夠有效確保聯通混改成功來為自己加分的。
而且從工信部其后批復新增4800-5000MHz用于北京懷柔和順義的外場試驗這一結果來看,中國聯通獲得3300-3600MHz,并把中國移動推向建網成本更高的4800-5000MHz以確保其在5G建網中占有先機的策略貌似已經靠混改的政策扶持取得了應有的效果:
4800-5000MHz的國際通用性差、產業(yè)成熟度低以及高頻建網的成本投入高等劣勢勢必會為中國移動當前所力推的3.6GHz單獨組網的5G試驗以及建網策略造成極大的困擾。
如此一來,如果中國聯通在5G時代的開端就能象其在3G時代的成功一樣提前取得成熟熟的產業(yè)鏈支持和較低建網成本的競爭優(yōu)勢,則其對中國移動實施精準打擊并力求在5G競爭上打翻身仗的目標已然成功了一半。
更進一步地,如果中國聯通在與各部委針對混改扶持政策的溝通中,能夠將自己獲得5G牌照的時間比中國移動提前一年或者6個月,則其通過混改引入的資金就能在5G建網效率上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應,再通過與阿里巴巴、騰訊等可能的戰(zhàn)略投資者在5G業(yè)務上形成排他性合作的聯盟,則中國聯通在5G時代擊敗中國移動并重返輝煌將不再僅僅是夢想,而到那一刻中國聯通也勢必將作為央企混改的成功案例而被廣為頌揚。
【結語】
7月23日的周末,針對京東與百度將入股中國聯通的最新傳言,中國聯通再度發(fā)布澄清公告,明確表示“本公司與潛在投資者的談判工作尚在進行中”。
筆者相信,設若以慘不忍睹的最新運營數據和即將發(fā)布的半年報為基礎和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中國聯通所面臨的討價還價的壓力不言而喻;但如果能以筆者所猜想的5G政策扶持和光明前景為談判籌碼,相信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動權就能牢牢地掌握在中國聯通這一方。
來源:老解1972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