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網站靠游戲沖刺IPO B站還需找更多變現“良藥”通信
小眾的二次元文化里,也能長出了備受資本青睞的“獨角獸”。3月3日嗶哩嗶哩(Bilibili,下簡稱B站)申請在美國沖刺IPO,這是一個90后、00后扎堆的視頻網站,“Z世代”“年輕化”是B站給自己貼上的標簽。
小眾的二次元文化里,也能長出了備受資本青睞的“獨角獸”。3月3日嗶哩嗶哩(Bilibili,下簡稱B站)申請在美國沖刺IPO,這是一個90后、00后扎堆的視頻網站,“Z世代”“年輕化”是B站給自己貼上的標簽。但青春活力的另一面是巨額虧損的現狀,視頻網站的盈利問題仍在等待藥方。而就目前來看,這家視頻網站找到的變現藥方,竟然是游戲。但目前來看,“藥方”的配藥尚需充沛。
擬赴美募資4億美元的B站,其實從來都是資本的寵兒,但在視頻網站這一紅海,即便專心于小眾網站,仍需要大量資金――錢,不僅僅是為了版權,B站還有自己特殊的原因。
曾幾何時,如何商業化變現是B站的一根“心頭刺”。如今,嗶哩嗶哩(bilibili,下簡稱B站)正沖刺IPO,從公司最新的招股書中,眾人這才發現,一個以視頻彈幕網站出名的公司,游戲收入占到了2017年總收入的83.4%。也難怪一些受眾因此調侃道:“直到赴美沖刺IPO,才知道B站的主業是游戲”。
超八成營收靠游戲
靠游戲逆襲成功前,B站在商業化道路上嘗試了十余種變現方式,成立嗶哩嗶哩影業、開設廣告專區、開通大會員服務、召開廣告招商會,甚至一度冠名上海男籃,然而除了游戲,沒有一項嘗試成效特別明顯。
從2014年開始,隨著董事長陳睿從獵豹離職進入B站后,B站的商業化進程明顯加快,B站也開始享受到游戲帶來的巨大利潤。和風光的游戲業務相比,B站其他業務,如“起步較晚”的直播、廣告等收入面臨占比不到10%的窘境,比如直播業務和廣告業務起收入分別占比7.1%和6.5%,和游戲業務的差距天壤之別。
B站的收入來源中,廣告、會員服務占比少和其用戶屬性有關,靠“愛的供養”聚集大批二次元用戶的B站取代老對手A站成為國內最大的二次元社區。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傳統視頻網站的廣告和會員業務在B站用戶身上無法形成很好的變現效應,甚至一度遭到了用戶的抵制,這也讓B站在這方面的探索變得更加謹慎。
B站的用戶中有大量的游戲愛好者,為用戶提供動畫、漫畫主題的游戲成為B站游戲變現的切入點。點燃B站游戲業務的,是《命運-冠位指定(Fate/GO)》(下簡稱《Fate/GO》)。2016年9月,B站在中國獨家推出了《Fate/GO)》,這款游戲的火爆有跡可循,此前Fate系列動畫已經火了幾代人,該游戲在推出后的前30天內便吸引了450萬玩家。
2017年B站游戲業務收入為近20.59億元,2017年B站收入同比上年增長372%,雖然是虧損沖刺IPO,但不可否認游戲是B站能夠赴美沖刺IPO的大功臣。對B站這個視頻彈幕網站來說,游戲上取得的成績很好地緩解了這個小眾二次元公司變現的難題,游戲活躍用戶增長強勁,截至2017年12月31日,B站運營8個獨家分銷手機游戲,63個聯合運營手機游戲和一個自主開發的手機游戲,共計72款游戲。
游戲收入在B站營收上的占比也在上升,根據招股書,2015~2017年,游戲收入占營收比例分別是65.7%,65.4%和83.4%,相比2016年的3.42億元,B站游戲收入增長超過5倍。
游戲為B站帶來榮耀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憂,收入占比過度依賴游戲讓B站的營收結構顯得較為單一。招股書中披露,2017年,兩款手機游戲占手機游戲總收入的比例超過10%,其中一款占游戲收入比重為71.8%,另一款游戲僅為12.7%。
游戲領域許多公司出現過整個企業隨著一個爆款而興起,又隨著爆款衰落而隕落的情況。相信B站未來也會開拓更多的營收支柱,形成更多元的營收結構,而非一直依賴游戲。
用戶流失才是最大風險
當95后甚至00后逐漸長大并且具備消費能力以后,他們所喜歡的二次元也漸漸從小眾走向大眾,龐大且忠實的B站用戶群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流量,而流量是互聯網江湖里最有力的一個籌碼。
B站的月度活躍用戶為7180萬人次,是2016年第一季度的2.5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76.3分鐘,用戶中81.7%是出生于1990~2009年的年輕人。黏性高、付費習慣好、年輕,B站用戶所具備的特征游戲廠商最為垂涎的那一群人。
《每日經濟新聞》發現,B站正在成為一個游戲分發平臺。在B站的游戲分發清單上,除了《Fate/GO》《碧藍航線》《戀與制作人》《神無月》這樣的動漫游戲外,《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終結者2》《小米槍戰》等熱門手游也可以在B站上下載。B站已經成為其用戶下載游戲、廠商分發游戲的一個重要渠道,一位B站大會員用戶感嘆,“以前會在應用市場上下載游戲,但是B站有了游戲分發功能以后,下載游戲就只在B站的平臺了。”
B站的渠道屬性越來越強是不爭的事實,一位國內游戲行業高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B站是一個二次元游戲里非常重要的渠道,“就像是二次元領域的APP STORE或者安卓的應用寶”。國內二次元游戲上線的首選平臺是B站,由于B站背后龐大的年輕用戶群,它也吸引了非二次元的游戲。
聯運分成、開發獲取收益是目前B站游戲收入的重要支撐,不過上述高管表示,B站的研發實力不強,他認為未來B站會強化自己的渠道優勢,研發只是一個戰略補充。該人士進一步分析稱,能不能制造游戲IP對B站來說并沒有太大影響,因為B站最大的優勢是其背后黏度高的年輕用戶群,用戶流失才是最大的風險。
為了避免用戶流失,B站渴望更豐富的游戲產品,但是考慮用戶口味,B站對游戲的審核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為了平臺上能夠出現更多符合用戶口味的游戲,B站投資了不少游戲產業鏈公司,據不完全統計,B站在游戲領域投資了近10家公司。一位資深游戲從業者告訴記者,B站對游戲公司的投資大部分是二次元的游戲開發商,投資的目的則是能夠豐富自己的產品線,降低用戶流失風險。
雖然B站的游戲變現方式已經比較成熟,在游戲收入上表現不錯,但B站在2017年第四季度,月度活躍用戶數、月度付費用戶數、游戲月度付費用戶數,均出現了下滑的趨勢,這一點值得警醒,目前B站依然是虧損狀態,占大頭的游戲業務具備較大的不確定性無疑會讓人對B站穩健的營收未來打上一個問號。
真愛粉眼中的B站:不是視頻網站不是彈幕而是圈子
在書面定語中,二次元文化是ACG――動畫、動漫、電子游戲。而在B站真愛粉的眼中:嗶哩嗶哩(bilibili,下簡稱B站)不是視頻網站,不是彈幕,是圈子。當“燃”、“萌”從圈子里的常用語言,進入大眾話語體系時,二次元的輻射邊界已經無法忽視。
欲融資4億美元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資本關注。從誕生到現在僅12年的二次元視頻網站已經歷了數輪資本的洗禮。在一次次資本加持中,后起者B站走在了A站的前面。
B站的融資進展可謂“快而準”,B站董事長陳睿自己就是B站的天使投資人。2013年、2014年,IDG等機構首先對B站進行了融資。2015年,A股上市公司掌趣科技投資B站,投資金額超1200萬元。同年,騰訊、華人文化等對B站進行了數億元的融資。
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曾在公開演講中講解了該公司的投資邏輯:“我們的焦點是年輕的取態,年輕這個詞不光是代表了年齡,年輕是代表文化的面向,文化的調性、文化的取態,也是文化的價值觀。”
文創領域投資人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投資是投未來,B站主要消費群體是90后、00后,他們也是正在升級中的中國文化消費的未來。為了強化年輕人群落的身份認同感,B站對注冊會員進行“考試”。60后的黎瑞剛也曾對媒體笑稱,自己有時也會去B站逛逛,B站的會員他已經考了幾次,都還沒考過。
B站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融資4億美元。不過招股書中暫未透露發行價區間以及股票發行數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月4日曾試圖采訪華人文化等B站投資方,了解其對B站赴美沖刺IPO方面的看法,投資方們以“正處于緘默期”的理由婉拒了采訪。
融資的錢花在哪兒?
所得款項的用途方面,B站招股書中籠統的稱,將繼續維持研發和技術的投入,也將加強品牌和營銷活動、補充在內容獲取方面的資金等。
這與B站甚至是視頻網站融資的資金去向都別無二致。在互聯網“融資→燒錢→搶市場占有率”的整體框架下,B站即便是一個圈子,要黏住客戶也得靠內容。為了維持正版動漫內容,購買影視版權是舍不去的硬成本。為了擴大知名度大品牌,B站在2016年還砸錢成為上海男籃的新冠名商。
作為一家新興創業公司,B站在持續輸血的同時,其背后的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海幻電)也投資了很多別的文創類公司。天眼查的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幻電對外投資多達53起。可查到對公司投資有20家,涉及到整個動漫產業鏈的上下游階段,且以內容創作型公司為主。
這些投資或都是B站在尚模糊的商業化運營之路上,進行的種種嘗試。有的投資也許會增加B站的內容孵化,而有的投資則在虧損和悄然剝離中結束。去年5月,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上掛出了一則轉讓嗶哩嗶哩影業的消息,成立僅一年半的嗶哩嗶哩影業公司營收為零,2016年凈利潤為負0.61萬元,遭大股東“清倉”。
同時,在招股說明書的風險提示中,B站稱,公司是“新興成長型公司”,因而享受一些財務門檻的豁免資格。但若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成本將增加,特別是“不再具備‘新興成長型公司’資格后,將承擔更高的成本。”
對B站而言,真正的考驗仍是獲得了資金子彈后打去哪里才能生效的問題。
“Z世代”為B站加冕 未來B站能否留住新一代受眾?
3月3日,嗶哩嗶哩(bilibili,下簡稱B站),嗶哩嗶哩(B站)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F-1招股書,計劃通過IPO融資4億美元。
從社區網站到獨角獸公司,9年的正式發展歷程中,B站最大的核心受眾,被稱為“Z世代”――即中國1990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據QuestMobile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B站約81.7%的用戶是“Z世代”。
但這一代人終歸是要長大的――有多少人能一輩子沉浸二次元?這一代人的愛好也是豐富多彩的――當他們的錢包更加鼓脹。在與這一代人共同成長的過程中,B站也相當清醒,吸引和留住用戶,是日后將要面臨的問題。
老動漫迷陳睿與用戶的精神共同點
貫穿B站發展史,董事長陳睿無疑是處在數次轉折點的重要人物。
單看他的履歷,完全符合互聯網的第一代網民的身份:2001年加入金山軟件;2006年任金山毒霸事業部總經理;2008年離開金山,創立貝殼安全;2010年貝殼安全被金山并購,成為金山網絡(現獵豹移動)的聯合創始人。
2011年,出于對動漫的熱愛,在B站還是一個動畫分享網站時,他就成為B站的天使投資人。
有資本助力,B站各項事務都得以更大力度推進,到2012年時,B站在Alexa上的流量排名已超過A站。
此后的兩年多時間里,B站接連獲得四輪融資,總金額約5億美元。相對眾多初創企業尚在資本早期階段,B站無疑受人矚目。2014年,陳睿選擇以董事長的身份正式加盟B站。
“陳睿是當時班上為數不多說普通話的同學,說話慢條斯理,對計算機很感興趣。家里條件好,買得起當時最好的奔騰電腦。”陳睿在成都七中的高中同學搜狗CEO王小川曾對媒體透露。
同時,70后的陳睿還是個的資深動漫迷,看動畫、混論壇,他作為動漫迷的時間接近30年。同時,他也是互聯網上最早一批接觸二次元文化的用戶。
加盟B站后,陳睿對其進行了一系列商業化運作。
比如憑借多年的互聯網從業經驗,引領B站實現了從社團到公司的轉型,在游戲、廣告專區、線下活動、周邊衍生品電商等方面進行不同程度的嘗試。
“Z世代”功不可沒但他們終會長大
在招股書中,B站特意提到了一個名詞:“Z世代”,即中國出生于1990年至2009年的一代人。
他們通常接受過高質量教育,對科技很感興趣,同時對文化產品有強烈需求,希望獲得自我表達和社交互動的平臺。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B站約81.7%的用戶是“Z世代”,2017年第四季度,B站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7180萬,較2016年同期的4940萬增長45.3%。
B站為什么能吸引“Z世代”?這還是逃離不了它的二次元屬性。因為對于這群從小接觸互聯網較多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追求的多是個性化和非主流文化,其中大部分是二次元的擁躉。
B站內容的多元化和包容的文化氛圍滿足了他們對細分文化的渴求。
B站作為最早的一批彈幕網站,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社區氛圍,用戶基數大,黏性也相當高。
以消費額來看,他們對中國在線娛樂行業的貢獻占比2014年為45.8%,2017年為54.8%,到2020年將進一步達到62.1%。
利用如此高質量的用戶進行變現,對于日益壯大的B站來說,在情在理――發展壯大后的B站會為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內容,而高質量的內容又會吸引來更多志趣相投的用戶,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認同B站的年輕化細分定位從商業變現的角度來看是個好選擇,因為“這一目標群體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
但B站并未高枕無憂,除了何時盈利是個問題外,其在招股書中也寫到,如何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娛樂需求,提供高質量的內容、產品和服務來吸引和留住用戶,仍然是如果上市后要對股民所交代的問題。這個“用戶”,指的正是“Z世代”人群。
時光更迭,當“Z世代”不再年輕,B站是否能繼續吸引新一批的年輕人,仍是個未知數。
B站脫胎于A站 B站要赴美上市A站卻舉步維艱
B站風風光光赴美遞交IPO申請,反觀對面的A站,日子仍過得風雨飄搖。二次元十年浮沉,視頻網站也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曾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中國二次元文化的發源地,A站先后輸出了金坷垃、我的滑板鞋、小蘋果等大量網絡流行文化。而今,在二次元文化頗受資本青睞時,卻逐漸式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發現,在團隊穩定性、用戶體驗、內容數量和質量、商業化速度、流量和收入規模,A站都遠遠落后于B站。B站從成立之初只是當A站的“備胎”,到并駕齊驅逐鹿中國二次元市場,最后將A站遠遠甩在了身后,實現華麗逆襲。
“A站藥丸”不僅是網友的口頭禪,它真真切切地表示,A站一次次歷經生死,前路一片迷茫。去年年底,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A站CEO劉炎焱下一輪融資計劃時,得到的回復竟是斬釘截鐵的“無!”那么得不到融資的A站怎么辦?“等死而已。”劉炎焱說。
“備胎”:B站創立之初,只希望二次元粉絲在A站宕機時有地方可去
A站成立于2007年6月,最初為動畫連載的網站,2008年3月,其模仿日本視頻分享站NICONICO動畫做出了類似地帶字幕的彈幕式播放器,成為國內第一家彈幕網站。
彈幕的出現,極大地調起當時國內的二次元少年們的胃口。屏幕右側飛出的吐槽文字,有些甚至會比內容還要精彩。
用戶多了,網站自然需要更多的維護才能正常運作。可A站一開始就只是一個偏個人的網站,是創始人xilin自己寫代碼做的,日常維護則由好幾個志愿者共同完成。由于沒有穩定的服務器,網站自然不會有很好的用戶體驗。
到了2009年上半年,由于內部派系斗爭,導致A站機房出現長達一個月的持續故障,UP主投稿常常無人審理。作為A站早期用戶的徐逸此時脫離A站,創建了彈幕視頻網站Mikufans,即B站的前身。Mikufans創立之初,和A站關系還算友好,徐逸在宣傳Mikufans時說,只是希望二次元粉們在A站宕機時,有地方可去。
然而,誰也不知道,這個“備胎”站最后會彎道超車,一路高歌猛進,變身為二次元彈幕網站的巨頭,將可能在美股上市。
內耗:A站多次高管大換血,B站核心團隊始終穩定
如果說2009年A站只是孵化了競爭對手,那么2010年A站“賣身”才是其真正崩壞的開始。
2010年初,Xilin以400萬的價格出售了A站,此時接手A站的是杭州邊鋒武漢分公司的總經理陳少杰。可惜這位新來的東家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游戲直播業務,也就是日后崛起的直播平臺“斗魚”。
2014年,A站又經歷了兩次核心團隊的換血。奧飛娛樂入股A站后,由于和資方理念不合,經歷了A站站長辭職,一大批新管理者空降A站。除此之外,2014年底因版權糾紛,合一集團(優酷土豆)向法院上訴A站侵權。
借著版權問題和法律手段,合一集團最終入股A站。并且再度重建管理團隊。這一次,由孫?F擔任CEO,劉炎焱成為總編輯,張俠主管產品技術。
2016年,A站獲得軟銀中國A+輪6000萬元投資,原先的領導層和中層再一次動蕩,CEO莫然辭職,原A站總編輯劉炎焱接任CEO。
而B站的逆襲,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核心團隊的團結。從2014年11月陳睿擔任董事長、CEO開始,B站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2013年至今,B站也幾經融資,甚至到了后期金額達上億元人民幣,但是,掌控權始終在以董事長陳睿、創始人兼CEO陳逸為首的領導班子手中。融資對B站來說,不過是做資源的加法。
管理層的穩定,被視作B站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招股書,陳睿為B站第一大股東,持股21.5%,徐逸持股13.1%。A站則由于管理層多次更迭,股東“掐架”,早已和B站相距甚遠。
反超:版權、流量、營收,兩者都不再是一個量級
作 為 ACG(Animation、Comic、Game)文化的主要陣地,A站和B站對國內動漫愛好者的影響力幾乎是壟斷性的。A站搶占發展先機,使其凝聚了最早一批ACG愛好者。但最早期的UP主只是ACG愛好者,他們通過非正規的盜鏈方式獲取來自騰訊博客、優酷、土豆和新浪播客的視頻內容,將之簡單加工后上傳至A站B站共享。在一定程度上,UP承擔的是搬運工的角色,而非生產者。
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A站在版權的采購力度加大,但仍然有大量內容并未通過正規途徑獲得授權,處于版權的灰色地帶。同時,各大視頻網站在版權和自制內容上瘋狂“燒錢”,也讓彈藥不足的A站力不從心。
此外,騰訊投資bilibili以后,將更多資源引入B站,也豐富了B站的庫存。根據極光大數據2017年10月發布的數據顯示,B站日均活躍用戶約為1869萬,A站的日均活躍用戶僅為73萬,兩者相距甚遠。
從經營狀況來看,雖然B站也處于虧損狀態,但是收入規模已經遠遠將A站甩在身后。從可追溯的2015年全年營收數據來看,B站的營收規模是A站的35.81倍。
對于A站落后的原因,眾說紛云,忽視用戶、產品弊病、商業化不清晰……去年底,阿里控股的云鋒基金將要投資A站的消息在業內傳得沸沸揚揚,記者也在第一時間聯系到了劉炎焱,其告知“純屬謠言”,記者追問如果得不到融資A站將怎么辦時,劉炎焱回答,“等死而已”。
現在來看,A站背后那股撕扯博弈的力量一日不結束,A站恐怕將一日無太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