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內融資兩輪、簽單數千萬,外界“看不懂”的數瀾金融

鈦媒體 2018-01-17 16:00
分享到:
導讀

在數瀾科技創始人風劍看來,企業的數據如同一座金礦,但要讓其發揮價值,必須利用工具,先在金礦里挖出金錠,再把金錠加工成首飾,這就是所謂的“數據資產化”。

一年之內融資兩輪、簽單數千萬,外界“看不懂”的數瀾科技是怎么做到的?

相比一般創業公司,數瀾科技有著更高的起點。

2016年6月,原阿里云數據創新工作室負責人甘云鋒(花名:風劍)宣布創立“數瀾科技”,定位于企業服務領域的大數據公司,兩個月后便簽下萬科百萬訂單;半年內又接連公布來自 IDG資本、洪泰基金、湖畔山南等機構的兩輪融資;在阿里巴巴舉辦的創業大賽“諸神之戰”中,數瀾科技戰勝數百家企業獲得中國區冠軍。

短時間內取得諸多成績,風劍承認阿里巴巴的“光環”有一定原因——除了風劍以外,其他創始團隊成員也大多來自阿里云,當中包括原阿里大數據平臺產品和運營團隊總負責人武凱、原阿里大數據平臺總架構師江敏等人。目前,數瀾科技共計100余人的團隊中,數據、算法科學家占總人數的70%。

“用了四年時間,我把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多個業務的數據打通,讓阿里能用自己的數據服務自己。”風劍這樣形容他在阿里的工作。

數瀾科技創始人甘云鋒(花名:風劍)

數瀾科技創始人甘云鋒(花名:風劍)

為了整合阿里集團各個業務的數據,風劍輾轉過天貓、淘寶、聚劃算等多個無線事業部,幫助阿里建立起 TCIF、ID-Mapping 等數據平臺,開放給20多個領域的上百家外部客戶。

阿里的工作經歷讓風劍逐漸形成一套“數據資產化”的方法論。在風劍看來,企業數據如同一個金礦,但對于企業客戶來說,單純的金礦并不能發揮作用,而是要利用工具,先在金礦里挖出金錠,再把金錠加工成首飾,這才能讓金礦產生價值。

數瀾科技要做的事,就是成為挖掘企業數據金礦的“工具”,從而把企業原始數據(金礦)處理為數據資產(金錠),再進一步提煉成項目管理、營銷洞察等 SaaS 類應用產品(首飾)。

另一方面,風劍在阿里云后期針對外部客戶的數據服務工作中,感知到企業對大數據行業存在著的巨大認知誤解。

“很多客戶把’大數據’當作一個熱點名詞,但并不知道怎么使用數據;有的企業還認為大數據服務和企業數據量有關,認為企業數據不多的話,沒必要使用大數據服務。”風劍對鈦媒體說到。

在風劍看來,能讓“大數據”類產品最終產生價值的,既不是數據量的多少,也不是技術能力的高低,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即企業應該讓積累在服務器中的數據“活起來”,最終應用到指導業務的實踐中。

如何把“金礦”變成“首飾”?

如風劍所言,大數據的價值需要依靠思維方式的轉變來體現,當這種觀點落實在產品上,風劍認為,“單點式”的數據工具并不能解決企業問題,因此,數瀾科技從公司創立伊始,就選定了“平臺化”戰略。

目前,數瀾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臺——數棲平臺(DW.DaaS),將自身業務分為三步:首先是 Data-Mapping 把企業內外部數據進行連接;其次,利用 Data-profile 將數據連接后變成的資產打標簽、組織;最后的應用部分由 Data-Service 體系來提供數據服務。

通俗點說,大多數據公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數瀾科技要做得,是先對企業數據全面體檢,再綜合得出解決方案。

以數瀾科技的第一個大客戶萬科為例。根據風劍介紹,萬科最先找到數瀾,要求解決的是業主投訴與報修問題。

在傳統的數據分析方法中,一般會先對萬科業主的投訴內容進行文本收集、語義分析等標簽化手段,找到投訴的問題交匯點,并以此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但在數瀾科技的產品論中,他們把“投訴與報修”這一類目按照涉及對象拆分為五大主體,包括:業主、物業公司、服務公司、物業承建商,生產商,并搭建成關系網絡。當業主以電話或者書面形式投訴“我家馬桶壞了”后,數瀾可以通過文本解析關鍵詞分析投訴內容,以工單的形式傳輸給萬科,以及“馬桶”相關的服務商,最終快速解決問題。

“如果只做單點式的數據統計,業主報修馬桶后要先打電話給物業,物業再找馬桶的服務商 A,A 再去找馬桶生產廠家 B,整個過程會十分拖沓;我們通過工單關系網絡形成基于物業服務的數據體系,可以直接找到問題根源。”風劍對鈦媒體說到。

投資人“看不懂”的平臺戰略

在數瀾科技誕生的階段,風劍在市場與投資人的“教育”環節花了不少功夫。

“投資人一上來就問,你的產品能給客戶解決什么問題?但我們會反過來想,我們真的了解客戶痛點嗎?”風劍說到。

這也正是企業服務領域對大數據產品提出的特殊要求。在大眾消費市場,消費者需求會呈現趨同化,但在企業服務領域,每個企業客戶的需求都因為內部組織、產品架構、甚至管理者理念的不同,產生明顯的差異化。

因此,在風劍看來,很多數據分析公司僅拿市場上搜集的數據劃定幾個標簽,在企業內部放幾個接口,就開始臆測企業需求,這類工具型產品雖然上手快、價格便宜,但并不能真正解決企業問題。

這也成為數瀾科技堅定“平臺戰略”的原因,相比市場上流行的 SaaS 工具模式,數瀾在創建初期就將底層數據整理;中層 AI、Mapping、畫像引擎;上層 SaaS 通用型產品,統一裝進以數棲平臺(DW.DaaS)為中心的數據服務生態體系。

數瀾科技

數瀾科技的“數棲平臺(DW.DaaS)”看似較重,但在后期反而能憑借數據量的積累形成壁壘。

的確,相比 SaaS 模式的“輕”,數瀾科技的平臺不論是在部署階段打通數據的工作量,還是后期劃定各種維度全盤分析數據,都顯得有些“重”,但風劍認為,這種“重”才是壁壘,特別是在服務大客戶的過程中,只要完成了前期數據處理的基礎工作,之后對橫向業務的分析和延伸會變得更加容易。

再以前文的萬科“投訴與報修”為例,數瀾科技通過對業主、物業公司、服務公司等五大主體的數據整合后,既能解決業主投訴報修的問題,之后對涉及這些主體的,包括服務商滿意度調查、物業管理維護等其他命題,同樣可以使用一套數據體系完成,這就大大提升了軟件部署的效率與成本。

“我們用平臺打通企業所有數據,再根據場景反向對企業輸出服務,這種對客戶來說價值更大。”風劍對鈦媒體說到。

“小”企業如何服務“大”客戶

對于企業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說,“獲取大客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大客戶有著更強的付費意愿與能力,另一方面,能被大客戶簽單,意味著公司產品在市場上得到了初步認可,這對持續獲客更能產生積極影響。

“如果創業公司能在早期獲得客單千萬級別的大客戶,基本意味著這家公司能走到 B 輪了。”一位企業服務領域的資深投資人這樣告訴鈦媒體。

如此看來,從創業初始就確立了大中客戶服務方向的數瀾科技是“幸運”的。風劍也對鈦媒體坦陳,除了阿里巴巴背景帶來的團隊能力背書以外,數瀾科技之所以能在創業伊始簽下萬科,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當時正是萬科試圖利用大數據思維改造企業內部問題的階段,而萬科團隊也清楚,其作為數瀾科技的第一個項目,勢必會得到風劍團隊傾盡全力的服務。

根據數瀾科技團隊介紹,2017年數瀾訂單總金額已超過數千萬,相比2016年已實現超過20倍的增長速度,其中多家客戶已與數瀾簽訂了二期三期合同,如萬科、一呼百應等。

而在服務好萬科,一呼百應等企業后,數瀾目前將客戶主要集中地產、新零售、政企行業,例如在地產方向建發地產進行了簽約,在政企方向與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三江航天、富民銀行等簽約,在新零售領域簽了海貝、方太等。

一呼百應董事長戴森(右四)攜團隊骨干探訪數瀾科技團隊

一呼百應董事長戴森(右四)攜團隊骨干探訪數瀾科技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對數據安全與隱私的要求,數瀾科技目前對以上部分政府和大型企業采用軟件私有化部署的方式,單次銷售額一般在百萬元至千萬元量級,目前也占據了數瀾科技營收的主要部分。

不過,對于服務大企業的軟件公司來說,私有化部署意味著較長的部署周期,與需要投入的不菲的人力成本。如果一味通過“鋪人頭”來解決大客戶問題,企業收入雖然上升了,人力成本也會居高不下,這就容易形成企業的利潤瓶頸。

這也是數瀾科技需要警惕的地方。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數瀾科技必須不斷加強產品能力,用系統效率的提升代替對人力的需求,從而縮短私有化的部署周期,

根據數瀾科技產品合伙人武凱此前透露,目前數瀾科技的客單價已經大幅下降,地產行業 SaaS 的初步定價已經由百萬降到了 30~50 萬,整個部署周期也從2個季度縮短了 20%~30%左右。

另一方面,隨著數瀾產品能力的提升與行業內數據處理經驗的積累,風劍也希望更多客戶選擇 SaaS 化的租賃模式。

“太過早期追求 SaaS 化,公司會活不下來。但隨著產品的通用性越來越強,我們會面向中型企業推出更多20-30萬的輕量化 SaaS 產品,以爭取更大規模的腰部客戶。”風劍表示。根據風劍的計劃,數瀾科技來自 SaaS 業務的收入占比將于2019年達到 50%。

(來源:鈦媒體

數據 科技 企業 數瀾 產品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