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沉寂的網絡互助,為何仍有平臺獲得融資?金融
2016年是網絡互助元年,這一年網絡互助走入用戶的視野,因為低廉的門檻、一定的保障水平而引發了不少關注,但業界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平臺的安全性、業務的規范性也被監管部門重視。
2016年是網絡互助元年,這一年網絡互助走入用戶的視野,因為低廉的門檻、一定的保障水平而引發了不少關注,但業界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平臺的安全性、業務的規范性也被監管部門重視,在去年11月,保監會宣布將對部分網絡互助平臺進行現場檢查,并稱網絡互助平臺存在誤導消費者、承諾賠付難以兌現以及風控措施不完善容易誘發金融風險等問題。
時間已經過去十個月,網絡互助行業總體陷入沉寂,發聲不多,不過行業內企業在發生分化,據一本財經報道,已經有幾十家互助平臺集中退出市場。而另一方面,位于頭部的幾家公司仍在獲得融資。
水滴互助、眾托幫、輕松互助均獲得融資
今天,(8月30日),水滴公司宣布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1.6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由騰訊、藍馳創投聯合領投,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資本、美團點評、彤程公益基金會等機構跟投。
水滴公司于2016年創辦,創始人為原美團外賣聯合創始人沈鵬。虎嗅去年曾對其進行過報道。目前形成了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三款產品,主要涵蓋個人求助信息發布及籌款、健康險銷售與服務、大病醫療互助與醫療服務等業務。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團隊建設及新科技+健康險的探索。
此前,眾托幫CEO喬克表示,今年已經完成了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一些國有企業。目前還在進行A輪融資。
另外有消息顯示,輕松籌已于今年年初完成2800萬美元C輪融資,IDG旗下基金領投、騰訊、IDG、德同資本、同道資本等老股東跟投。輕松籌有網絡互助業務輕松互助。
目前眾托幫、輕松互助、水滴互助是業界排名較為靠前的公司。公開資料顯示:
眾托幫目前繳費用戶有850多萬。一年時間里,平臺上發生了約50例互助案例;
輕松互助會員約 800萬,互助金存量超 1億,已發生近百個大病會員互助案例,累計支付互助金額大概近2500萬;
水滴互助穩定用戶約300萬,收到的互助金額規模為7000多萬,人均賬戶余額是20多元。
為什么網絡互助平臺仍可獲得融資?
行業處于監管之下,且不少平臺已經停止服務。幾家規模比較大的互助公司能夠獲得融資,主要可以從兩點進行考慮:
一方面是這幾家平臺的增速較好。資料顯示:
水滴互助方面,2016年8月,會員達到50萬,到2017年2月達到200萬,現在規模則超過300萬;
眾托幫方面,2016年8月會員達到100萬, 2016年12月底用戶數突破500萬,如今超過800萬;
輕松互助方面,2017年4月發布的用戶數是600萬,6月時突破760萬,目前是超過800萬。
從三家平臺的用戶增速看,普遍都還不錯,當然,也與目前基數不高有關,目前都還在百萬級別。
另一方面,業務模式逐漸成型,并在商業化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三者都開展了大病眾籌業務,眾托幫有幫幫愛心籌,水滴互助有水滴籌,輕松籌更是以大病眾籌業務起家。大病眾籌業務的意義不僅在于公益,還可以為互助業務與商業保險等業務來導流。
在盈利模式上,水滴互助主要靠商業保險銷售傭金和健康服務來獲得收入。水滴互助通過收購保多多保險經紀公司,獲得保險經紀業務牌照,并推出了保險特賣平臺“水滴保”,銷售商業保險產品獲取傭金。在健康服務方面,與美年大健康、慈銘記健康、春雨醫生等達成合作,提供體檢、基因檢測、在線問診等服務。
眾托幫的創收模式主要來自于健康服務,與國藥集團等藥企、春雨醫生等移動醫療平臺,以及一些三甲醫院達成合作,提供問診、藥品資訊、遠程醫療等服務。
總體上看,網絡互助基本上是以大病眾籌與互助業務為匯聚用戶的平臺,通過商業保險、健康服務等方面的交叉銷售來獲取收入。
用戶增長還可以,商業化也在推進中,位于頭部的幾家網絡互助公司獲得融資也就不難理解。
未來還有很多考驗
當然,網絡互助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用戶規模依然不高,大部分還在百萬級的規模;商業化也才剛剛開始,主要通過互助服務的流量為商業健康險和健康服務來引流,商業價值還未充分體現;互助資金的監管也還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
另外,主要平臺都還處在用戶凈流入的狀態,不斷有新的互助資金流入,這樣對于患病會員的償付有一定保障。當會員增速放緩甚至不再增長時,如果會員患病數量增長,會對平臺的償付水平構成考驗。
平臺的風控能力也將面臨考驗。如何甄別騙保份子,平臺需要形成相應的能力,否則會有較沉重的財富負擔。
【來源:壹零財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