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投訴量翻倍,盛京銀行何時進入高成長節點?觀點

IPO財經向善 2023-03-06 20:48
分享到:
導讀

2022年盛京銀行信用卡業務投訴量共計1026件,2019年末盛京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為2.10%,從當前盛京銀行居高不下的信用卡投訴量和飆升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來看。

文:向善財經 作者:劉能

在繼董事長突然發生人員變動之后,近日,盛京銀行又迎來了一大“利空”消息。

據遼寧銀保監局最新披露的銀行業投訴情況通報顯示,2022年下半年,盛京銀行投訴量為1047件,同比增長155.37%,占城市商業銀行及民營銀行投訴總量的75.65%,直接與其后的16家城商行及民營銀行拉開了斷崖式差距。

如果加上遼寧銀保監局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投訴情況,去年全年,盛京銀行投訴量高達1619件,依然位居遼寧省銀行業第一(包含國有銀行遼寧分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遼寧分行、城商行、民營銀行)。

這不禁令人疑惑,在官網介紹中,還宣稱要緊緊圍繞“做一家好銀行”的戰略愿景,并在投資者關系一欄中,又以“文化好、機制好、發展好、質量好、效益好和口碑好”六元素為“好銀行”做了注腳的盛京銀行,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言行反差?

盛京銀行的內部到底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又是否與昔日大股東恒大有關?這值得我們去探究一二。

投訴量暴漲背后,零售轉型“欲速則不達”?

深入來看,在2022年下半年盛京銀行的1047件投訴中,信用卡業務投訴占據了大頭,為704件。如果再加上前半年數據,2022年盛京銀行信用卡業務投訴量共計1026件,占全年總投訴量的63.37%。

很明顯,盛京銀行被投訴的重災區在于“信用卡業務”。

事實上,曾有媒體粗略統計,從2020年第二季度到2021年上半年,信用卡一直都是盛京銀行被投訴的重點領域。比如2021年上半年,遼寧銀保監局共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1896件。盛京銀行投訴量為366件,占城市商業銀行及民營銀行投訴總量的比重為61.41%。其中,信用卡業務投訴319件,占比超8成。

那么作為老牌城商行一員的盛京銀行,為何會“栽”在了最基礎的信用卡業務上?

據向善財經觀察,可能與其急于實現零售轉型有關。

主要基于兩點考慮:一是先從銀行業的大趨勢、大環境來回答“為什么說可能與實現零售轉型有關,以及零售轉型與信用卡業務的關系”。在過去,有的銀行選擇新零售,有的銀行押注房地產,大家基本都有個不錯的前途。

然而隨著2020年疫情的出現,2021年房地產行業進入了“黑鐵時代”,業務重心偏向于房地產的銀行玩家們個個壓力山大,而偏向于新零售和財富管理業務的城商行們雖然也有承壓,但業績表現卻相當堅韌。比如被譽為“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即便在“寒意十足”的2022年,也依然保持著歸母凈利潤雙位數的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此前重不重視新零售,其都成為了一個不容錯過的增長風口。事實上,在2022半年報中,盛京銀行就曾提到其正在積極打造“全產品、全渠道、全場景、一體化、數字化”的零售銀行經營模式……

如此一來,信用卡業務在“零售為王”的時代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

因為一方面信用卡的核心功能是“支付+小額信貸”,不僅天然契合消費市場,而且分期付款功能帶來的手續費本就是銀行最穩定的賺錢途徑之一。所以誰能做好做大信用卡業務,誰的零售轉型也就能做好做大,招商銀行的崛起已經佐證了這一點。

另一方面信用卡自身與銀行其他業務交叉性強的特點,又使得其能夠連接到零售銀行的核心業務——金融理財、基金保險,也就是“財富管理”板塊。換而言之,正在打造零售銀行經營模式的盛京銀行可能同樣需要借助,高頻的信用卡消費業務來帶動低頻的金融理財業務,進而促進整體非息收入的增長。

二是從盛京銀行自身的“內憂外患”來回答“為什么如此重要信用卡業務卻成了其投訴重災區”,用一個關鍵詞總結可能是“急”。

一方面隨著零售轉型成為銀行業的時代共識,信用卡發卡量迅速趨于飽和。有數據顯示,早在2020年末,信用卡(包括貸記卡和準貸記卡)的累計發卡量為11.3億張。而要知道,我國適合開卡的人群規模約5億人左右。換句話說,現在除了少部分待開發人群外,大部分目標客戶群都已持有信用卡。但雪上加霜的是,隨著支付寶(花唄、借唄)等在線金融服務平臺的上線,又更進一步地縮小了信用卡的市場規模。

然而即使如此,在2017年-2018年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還是迎來了一波新的爆發。但遺憾的是,直到2019年,盛京銀行才開始加碼推進信用卡業務。本身就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

或許正因如此,盛京銀行在2019年初,“冒險”選擇與互聯網機構合作,推出聯名信用卡,想要通過線上獲客的渠道推動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實現“后發制人”。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末,盛京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110.35萬張,較年初增幅305.25%;累計交易額達144.85億元,是上年的3.02倍;存量信用卡貸款余額35.6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46.2%。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好的一面來看,與互聯網機構合作的確能夠幫助銀行快速打通獲客渠道,增加發卡量,彌補城商行區域經營的短板,在短時間內實現以規模取勝。但問題是從風險面來看,互聯網端多是以年輕客戶、資金饑渴型客戶為主,相比于線下渠道,線上信貸風險要更濃。短期沖量,可能會推高未來長期的信用風險。

事實上,從當前盛京銀行居高不下的信用卡投訴量和飆升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來看,曾經急于“超車”埋下的隱患,現在似乎都逐漸暴露了出來。數據顯示,2019年末盛京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為2.10%,但在2022年上半年,其信用卡不良率已攀升至3.11%。

另一方面則可能與恒大的“暴雷”以及房地產低迷的刺激有關。眾所周知,恒大曾是盛京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并且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盛京銀行向恒大集團提供資金,共計人民幣325.95億元,相當于盛京銀行近兩年的營業收入。可以說,盛京銀行借此幾乎與房地產實現了深度掛鉤。

但是隨著恒大“暴雷”,房地產行業進入黑鐵時代,盛京銀行不僅要向恒大起訴索要上述超三百億的借款,更需要迅速調整房地產貸款業務,尋找到新的、更良性的增長業務,以提振市場外界的投資信心和穩定銀行內部的軍心。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緊急情況,順應銀行業大趨勢的零售轉型無疑成了盛京銀行最直接有效的市場提振手段。但也或許正因如此,其零售轉型的重要抓手——信用卡業務自然就難免會在“急切”中出現各種“動作變形”的可能,進而導致盛京銀行信用卡投訴量居高不下。

恒大陰影未消,盛京銀行“乍暖還寒”?

從長遠戰略層面來看,隨著恒大的逐漸退出以及沈陽國資委的接手,再加上零售轉型的加碼發力,未來的盛京銀行并非沒有重回巔峰的潛力和可能。

但是如果聚焦于短期來說,現在的盛京銀行恐怕要坐上一段時間的市場“冷板凳”。

從業績基本面來看,2019年盛京銀行營收達到了歷史最高值的210.07億元,但緊接著便開始隨著疫情的影響和房地產行業的低迷一路下滑,2020年和2021年盛京銀行營收同比分別下降22.6%及4.9%。而同期,盛京銀行的歸母凈利潤更是分別同比下降了77.9%和66.6%。

進入2022年,半年報顯示,盛京銀行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80.81億元,同比增速下滑5.02%;實現歸母凈利潤為9.44億元,同比下降8.37%,再一次延續了營利雙降的不利局面。

而盛京銀行之所以出現這種成長性乏力情況,據向善財經觀察,可能與其利息凈收入的持續下滑有關。

眾所周知,銀行的營收基本都來源于利息凈收入和非利息凈收入兩大板塊。財報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盛京銀行實現利息凈收入60.56億元,同比下降了8.7%。非利息凈收入雖然同比增長了7.9%,但是總體規模卻僅為20.24億元。如此一來,利息凈收入的下滑自然就成了盛京銀行營收增速負增長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來看,在盛京銀行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同時雙降的2020、2021及2022年中期,其利息凈收入也分別同比下降了11%、14.9及8.7%。

除此之外,基于利息,我們還能通過凈息差和凈利差兩大關鍵指標,判斷出盛京銀行的盈利能力似乎也在不斷下降。

眾所周知,凈息差(凈利息收益率)指的是一家銀行凈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資產的比值,它反映了一家銀行在資金成本與投資收益之間的獲利能力,相當于凈資產收益率的概念。而凈利差指的是平均生息資產收益率與平均計息負債成本率之差,代表的是銀行資金來源的成本與資金運用的收益之間的差額,相當于毛利率的概念。所以這兩項指標都是越大代表著銀行的獲利能力就越強,反之便是盈利能力疲軟不足。

在這方面,2022半年報數據顯示,盛京銀行凈息差和凈利差為1.3%和1.31%,分別比2021年同期下滑了0.19%和0.19%。

而且深入來看,2019年——2021年,盛京銀行的凈息差和凈利差分別為1.76%、1.62%、1.4%和1.59%、1.55%、1.39%,同樣呈連續下滑趨勢。

至于資產質量方面來看,綜合歷年財報數據來看,2019年至2021年期間,盛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1.75%上漲到3.28%。雖然截至2022年6月末,其不良貸款率微降了0.02個百分點,但仍高于2019年的水平。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用于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撥備覆蓋率指標,盛京銀行卻在去年上半年再次實現了扭轉回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盛京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38.14%,較上年末上升了7.27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在優化房地產等貸款業務結構后,盛京銀行的資產質量有了向上轉好的趨勢。

隨著后疫情時代的真正降臨,城商行們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而且隨著國資的接手、新任高管董事的上任以及對零售轉型的加碼,曾經依仗單一凈息差為生的盛京銀行也完全有實力走出恒大的陰影,煥發出市場第二春。

聲明: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中信息及作者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另:所涉企業信息,均來自原企業的公開披露信息。


銀行 盛京 信用卡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