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月滿無爆款 可能蘋果自己也不知道ARKit該怎么走智能
最近,應用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公布的一項關于蘋果商店的AR報告顯示,自9月19日iOS 11上線以來,ARKit應用的安裝次數超過了300萬次。
最近,應用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公布的一項關于蘋果商店的AR報告顯示,自9月19日iOS 11上線以來,ARKit應用的安裝次數超過了300萬次。
大約一個月的時間,300萬的安裝次數,分配到每一個用戶身上,具體的使用人數可能僅僅在百萬人左右,要是再排除僅僅是對ARKit應用進行嘗鮮的人,這個數字很可能還會減少。而這些人數僅僅是占蘋果產品用戶很小的一部分。
那是什么樣的原因造成了現在蘋果AR相對尷尬處境,我們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進行了分析。
應用類型較少,缺乏殺手級產品
從現有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蘋果ARKit應用游戲類的比重最高,達到35%,其次是工具類、娛樂類和家庭生活類,整體來說類型還是比較少的,這讓想使用AR的用戶沒有太多的選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據統計,在所有的ARKit應用中,游戲類的下載量高達53%,這說明用戶對于AR的了解主要還是停留在游戲娛樂階段,不少用戶也是因為想嘗鮮不一樣AR游戲,才選擇下載的。也是因為游戲類應用有如此高的下載量,所以其收入占據了整個ARKit應用中的62%,比重最大。
不過,到目前為止蘋果應用商店并沒有出現一款殺手級的ARKit應用。現階段,比較熱門的ARKit應用仍是AR養成類游戲《AR Dragon》、工具類應用《Sky Guide》等。
有趣地是,相較于ARKit應用上線時頻繁出現在商店首頁,現在蘋果應用商店里面已經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場面了,同時蘋果也沒有為ARKit產品單獨制作一個分類,而是把它們歸類普通的應用類型當中。這讓出于發展階段的ARKit應用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因此,蘋果需要去引導更多的開發者加入ARKit的行列,擴展應用的類型和數量,讓它們能夠覆蓋到大多數用戶的日常需求,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游戲娛樂等方面,畢竟現在普通的手機游戲無論是體驗還是產品精細度都比AR游戲要高。
如果不能及時將AR技術的魅力表現出來,那么ARKit應用就會由嘗鮮體驗逐漸淪為一種應用上的偽需求。
技術方面,現在的ARKit應用需要不少都是僅限于個人體驗,開發多人體驗以及帶有社交元素的ARKit應用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但是這需要開發團隊進行技術攻關,以便充分發揮iPhone完整的功能。
硬件產品青黃不接,急需iPhone X的救援
在硬件方面,目前只有iPhone 6s及以上的新款手機才能支持iOS 11上的ARKit應用。
但是隨著iOS 11的更新,不少問題隨之出現,手機耗電莫名增加,運行流暢性也有所降低,不少用戶調侃道:“iOS 11解決了手機流暢運行的BUG。”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運行ARKit應用,雖然效果沒有受到影響,但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耗電和手機發熱的情況,還是難以讓人接受。這一點也導致了AR用戶的粘度較低。
那不是還有iPhone 8嗎,這款標準的AR手機難道不能hold住全場?數據顯示,目前iPhone 8系列手機全球僅52萬的銷量,并不被人看好,據傳發售那天,三里屯的蘋果零售店都架好柵欄,請好了保安,結果一上午迎來的四位購買iPhone 8的顧客。雪上加霜地是,自iPhone 8上市以來,已經曝出多起手機開裂事件。
前有性價比更高一些的iPhone 7,后面呼之欲出的iPhone X,這讓iPhone 8不得不承受銷量差的結局。同時,據消息人士透露,在美國,買iPhone 7的消費者比買iPhone 8的多得多。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iPhone X沒有上市之前,蘋果AR這種不溫不火的情況還將持續下去。
誠然,iPhone X的上市,讓AR有了良好的硬件支持,必然會緩解目前ARKit應用的不夠火爆的處境,同時再配合應用商店的推廣措施,加之蘋果本身的影響力,ARKit應用還會有不小的發展,但是真正的原因其實還在于ARKit還沒有孵化出殺手級的應用。
另外,雖然現在蘋果AR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但是市場上對于AR行業還是處于普遍看好的趨勢。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VR市場的投資有所降溫,不過蘋果所在的移動AR領域的投資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相信有了更多資本進入這個領域,對于ARKit的開發者來說也是一種支持他們潛心研發的動力。
在消費者方面,AR應用還是有足夠的期待度。有報告提到,目前仍然有近50%的消費者期待AR應用的到來,并且他們希望好的AR體驗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大型的場地,而是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者其他的移動設備實現。最關鍵地是,他們希望在未來半年內能夠有足夠的AR應用可以供他們體驗。
所以,蘋果和它的ARKit依舊是仍重而道遠。
來源:新浪VR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