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第四極,賺錢的網易,順便賺錢的丁磊金融
如果說誰是中國互聯網上最保守、最有耐性、最可能活上一千年、等著先烈們都死光了才去收拾戰場的,那一定是丁磊。不管別人是否認可網易是中國互聯網第四極,它的賺錢能力一直令人生羨。
媒體人程苓峰曾這樣評價丁磊:“如果說誰是中國互聯網上最保守、最有耐性、最可能活上一千年、等著先烈們都死光了才去收拾戰場的,那一定是丁磊。”不管別人是否認可網易是中國互聯網第四極,它的賺錢能力一直令人生羨。”
一向以低調著稱的丁磊最近亮相特別頻繁。
上個月網易和騰訊開始比賽“吃雞”,丁磊給自家游戲站臺,在直播里尋找“能給他一槍”的玩家,還上了熱搜;
這個月初又在烏鎮互聯網大會被各路媒體圍堵,“丁磊飯局”和他養的豬再一次成了網絡熱議話題;
不過最讓人嘖嘖稱奇的,還是網易前三個季度的財報,總和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額381.79億,照這趨勢2017年網易全年營收有望破500億……
不管別人是否認可網易是中國互聯網第四極,它的賺錢能力一直令人生羨。這家20歲的老牌互聯網企業,正煥發新活力,奮起向前沖。
“網易出品,必屬精品。”這不但是外界對網易的褒獎,更是其長久以來在紛亂互聯網江湖中的競爭優勢。
當然,“網易最大的產品經理”丁磊功不可沒,他才是“網易出品”的最好背書。
很多人看不明白,網易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
說是門戶網站,但游戲是它的吸金利器、生存命脈;說是游戲公司,但網易的業務還有電商、音樂、農業、教育產品……
讓丁磊本人評價,他會嗤之以鼻:方向重要么?索尼還是賣電飯煲起家的。
媒體人程苓峰曾這樣評價丁磊:“如果說誰是中國互聯網上最保守、最有耐性、最可能活上一千年、等著先烈們都死光了才去收拾戰場的,那一定是丁磊。”
這話不無道理。最近這10來年,每一波創新浪潮出現時,幾乎都看不到網易的身影。電商、社交、O2O、直播,網易“完美錯過”了所有風口。
但它又會選擇一個奇怪節點殺入:2013年推出網易云音樂、2014年大舉殺入手游市場、2015年又決定做電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產品基本都是以成功反殺市場。
時至今日,丁磊仍說公眾對自己最大的誤解就是“保守”。
早年丁磊,以“快”著稱。從創辦網易到登陸納斯達克,只用了3年;從白手起家到成為首富,也僅僅用了6年。
那時的網易幾乎把握住了當下每一個關鍵點——最早一批在美上市的中國網站標桿企業;最早發現了短信增值價值,開創了中國互聯網盈利新模式,從而渡過互聯網寒冬;又最早進軍網游,引導了中國網游的新浪潮……
有外界認為,丁磊和喬布斯非常像,他們都是通過一個又一個新產品,來維持企業運轉。
可丁磊不這么想,在他看來自己的成功是產品為王的結果。更像是微軟公司,很多產品都不是自己發明的,但經微軟不斷改進,就做成功了。
不論外界評價如何,丁磊依舊活在自己的節奏里。他主張《基業長青》的理論,要不斷自問“如何自我改進,使明天做的比今天更好。”
方向不重要,風口不重要,他說自己就是一個做產品的,保持基本信仰才最重要。
如果說我信仰什么,那就是技術
技術出身的丁磊,是重度產品體驗者,已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他凌晨一兩點仍活躍在各個工作群,轉用戶反饋、提bug。有次和技術團隊上午9點開會,他拿出一張自己凌晨3點47分的截圖和大家討論……
做電商的時候,丁磊曾把自己逼到“連軸轉”——去國外市場調研,日程從早8點開始,一直到晚上11點,他還在批發市場研究人家的“前店后廠”;
他自詡為“網易最大的產品經理”,對自家產品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并以一種“隨時出現”的方式,深深存在于每一個產品群里。
當Google推出Gmail時,郵箱業務負責人經常凌晨兩三點鐘接到他的電話,提醒部門員工多多關注;有道云筆記2.0版本發布前的某天半夜,丁磊還在私信負責人反饋自己的修改意見。
更有甚者,休假時他也要討論工作。有次碰巧和云音樂負責人去了同一個地方休假,在異國他還追問人家是否有時間碰面“開個會”……
“覺得有些產品還做得不夠好時,我有那種追求盡善盡美的動力。這是我的一個樂趣所在。”
他經常會對頁面某段文字描述、配色,甚至字體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在丁磊看來,哪怕只有一個細節不過關,也得打回去重改。
網易云音樂的播放器界面,看上去不過是普通的黑膠,丁磊要求轉速必須“剛剛好”——要“看著不暈,又不會昏昏欲睡”的那種。
為此團隊特意搬來一臺黑膠唱片機觀察轉速,調整了二十幾個版本,對每一個像素點和轉速點都精心調試,直到丁磊滿意為止。
幾乎每一個網易產品,在研發過程,都經過了這樣的反復打磨。
作為網易的立足之本,在游戲這條路上,丁磊更是沒少“折磨”自己。
每款游戲正式推出前,都會接受可能是國內最為苛刻的內部玩家評審,這是網易的規矩。丁磊曾放話,“不好玩的全部退回,沒有商量余地!”
他說自己“從骨子里就不能容忍有瑕疵的游戲產品出爐。”
手游《亂斗西游》就是個例子。立項之初,團隊經歷了數不清的自我否定。
耗費幾個月都沒有找到好的游戲類型,丁磊并不急躁,他告訴團隊“慢一點沒關系,品質才能保證市場定位。”
為了保證品質,丁磊還引薦一些資深玩家與團隊探討交流。上線前,《亂斗西游》迭代4次,美術重構3次,主角人物有382個預設,又淘汰了351個。
做了半年初見雛形,但玩家反饋操作太重度,團隊再一次精細打磨。等產品最終定型時,時間又過去半年。
好飯不怕晚,《亂斗西游》上線后就獲蘋果中國區的精品游戲獎,助推產品月流水過1.5億,沖上APP Store暢銷榜第二。
去年手游黑馬《陰陽師》同樣也是靠“品質”取勝。
為了更好地還原游戲背景設定,研發團隊多次去日本采風,深入研究場景設計。在游戲畫面、劇情、場景、玩法等各個方面更是做了細節上的精雕,單是一個“式神”角色的形象設計就長達兩個月。
“我們活得好好的,憑的什么?就是工匠精神。”相信“產品為王”的丁磊很是得意,他認為一個企業的成功,產品是最至關重要的。
在大眾印象里,丁磊很“慢”
他從不追風口,也很少高談闊論“新理念”。
“創新風險太大,一不小心就能把一家公司搞死了。”丁磊說,如果非要創新,他會選擇在別人的基礎上搞創新,而不是“瞎創新”。
“看準了再跟上去,這樣別人的錯誤我們不會再犯。”
華而不實,不是他的風格。還是老實做產品最踏實。
雖然動作慢,可是策略對啊。
在他的邏輯中,一味追求風口和速度,容易忽視產品,自亂陣腳,最終把自己搞死。
但賠上一定時間,既可以避免風險,又能通過長期投入,完善產品和服務,最終形成競爭壁壘。
所以,凡是盲目求快和燒錢,丁磊都不喜歡。
他喜歡慢一點,長投入,特別是碰上看重的事物之后。
網易很多項目都是丁磊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去投入的。
比如游戲。自主研發是網易游戲的優勢,背后的付出也是巨大的。
在網易開發游戲的都不是新手,丁磊在人員成本上也花費不少時間,“學徒至少培養三年。”
“今天成功的制作人員,都不是毛頭小子,真正在網易做了7年以上的人才可以去做。”
網易做游戲,基本都是按年來算,2015年出的游戲,往往2013年就開始立項做了,平均兩年以上。
其中之最,當屬《天下2》——是“開發時間最長”、“耗資最巨大”、“內測最久”、“更新最頻繁”的網游作品。
歷經6年研發,期間1次回爐、2次迭代、1年內測。耗掉了丁磊過億資金。
認定方向是正確的,丁磊愿意賭上時間賠上金錢,也置身其中去學習探索。
養豬這件事,在丁磊看來也是正確的方向。
盡管很多人嘲笑他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但在他自己看來,養豬和做郵箱、做游戲沒什么不同,都是做產品。
是產品就要追求極致。
從選豬品種開始,他和網易味央團隊就花費了兩年;又先后走了歐美十幾個國家確立養豬模式,排查了國內48個地方選取養豬場。
壓力不小。畢竟養殖周期長,效益不會在短期顯現,最初跟丁磊一起的“養豬三人組”扛不下去走了倆,只有他自己還堅持繼續做下去。
為了打造舒適的“丁家豬居所”,丁磊甚至請到了設計南極科考站的人,每豬每舍精益求精;
不同于其他農場,丁磊養的豬不剪牙不斷尾,享受表達天性的愉悅;還有營養師配餐,分時段音樂,以及特意為讓豬跑步鍛煉才種的樹林……
很多網易員工都戲稱:這些豬才是網易最具幸福感的成員。
那些年,網易杭州辦公室外,擺了好多養豬方面的書;有別于其他CEO亮相,丁磊出現的新聞,不是“公布養豬規劃圖”,就是“交流養豬經”……
“一般人干不了這事,的確花太多錢了。做錯了還要重新再來一遍,也交了很多‘學費’。”
不過丁磊不后悔,他認為“讓大家吃上放心豬肉”是一件利民的好事。“這跟網易的主業雖然不相關,但對整個中國農業有很大幫助呀。”
“做企業要想長久,一定要有超越賺錢的使命感。”
對丁磊來說,這個使命感還是去創造優秀、有良心的產品。
在如今這個“每分鐘有2家企業倒閉”的時代,走過20年的網易有自己一套可持續發展哲學:做出精品,對用戶負責,努力踏實,取財有道。
聽著好像空話,但丁磊說網易取得今天的成就,首先源自堅持用戶導向,“很少有人比我們更關注用戶體驗和產品創新。”
創業前期網易還沒有客服,為了第一時間知道用戶的反饋,丁磊要求技術部的同事們輪番做客服接聽用戶電話,從而不斷迭代產品;
早期為了游戲《大話西游》能推向市場,丁磊白天在二三線城市搞調研,夜里在網吧上論壇,就想搞明白中國市場需要什么產品。
以至于后來每款游戲上線,丁磊都有去論壇的習慣,默默潛水看看玩家又“罵了什么”,再轉而告訴技術進行修改。
有一次,一位玩家直接到網易總部投訴隱私被別人泄露,要求網易屏蔽一下。丁磊假裝工作人員上前詢問,但他更關心的,是玩家在游戲體驗上有什么不滿。
那位玩家想了想說,別的都很滿意。這件事讓丁磊高興半天。
丁磊也會親自跟用戶交流。有次云音樂的用戶嘗試在APP上私信丁磊反映歌手信息的意見,“沒想到居然得到他本人回復。”這位激動的網友還在網上貼出了和丁磊的交流截屏。
“我布局產品的方法論就是滿足消費者需求。”換句話說,如果消費者不需要或者影響消費者需要的事,丁磊都不想去做。
丁磊非常愛惜網易的羽毛和口碑,那是他辛辛苦苦一點一點從用戶群中賺得的信任,他不允許被破壞。
一位自稱“網易第一批嘗試頁游開發的項目組成員”爆料,網頁游戲的彈窗多為三俗廣告,這種方式獲取用戶的成本非常低。然而網易做彈窗廣告的時候,成本卻是五倍還多。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三石哥不讓做三俗廣告。“這東西太low,這種錢不掙也罷。”
還有一次是員工們在博客上做了個廣告,每個月也能賺得不少錢。但丁磊發現后覺得太丑直接讓撤下來,還批評他們“這種影響用戶體驗的錢不要瞎掙。”
嚴選上有一款口碑最高的蠶絲被,當初為了挑選好蠶絲,團隊跑遍了國內全部的桑蠶養殖地。在工作群里,丁磊不止一次吼道:“絕對不能有熒光劑!這都是給人貼身蓋的。”
“我賣商品,不是讓人罵我、背后指指戳戳的。要么就不做,做了就要做好。”
到現在,丁磊每天的固定任務就是去自家產品下逛一圈用戶評論,看到很多好評這讓他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通過我們的服務和產品,正在改變用戶對商品的理解,這是讓我快樂的事。”
怎么判斷一個產品是否成功?在丁磊看來,除了產品自身質量高,更重要的是能否滿足用戶。
產品如果能踩中用戶的痛點,他們自然就會持續使用下去。
“只要網易一直堅持做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好產品,市場就永遠會有他的一席之地。”他堅信。
做出精品,對用戶負責。這道理真是一點沒錯。
財經作家吳曉波評價丁磊是“一個互聯網的信徒,一個為興趣而工作的人。”
放眼望去網易的產品,方向之多,確實讓人想不出在戰略上的互聯。一個共通點在于,它們的誕生要么是丁磊的興趣,要么就是跟他的生活息息相關。
丁磊是個小眾音樂發燒友,曾經有個開唱片公司的夢,所以他做了云音樂;丁磊號稱“科技界頭號生活家”,善于發現生活里的小而美,所以他做了電商;丁磊本身也愛吃豬肉,有段時間瘦肉精鬧得兇,他干脆自己去養殖,做了網易味央……
丁磊把網易做成了“雜貨鋪”,但每個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所需,不論你是想購物、想聽歌、想學習、想娛樂還是想工作交流。
和他共事的同事曾感慨,直到現在,丁磊仍對任何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就像老頑童一樣。
他經常會問,“哎你這個包包多少錢哪里買的”,“你這個爆款的衣服是哪個店買的?”,“哇噻,你這個游戲是什么名字?我要玩一玩”……
體驗過后,丁磊就會把感覺不錯的物品“安利”出去,這些網易產品儼然成了他的“大型朋友圈”:
在網易考拉上,丁磊開了一個“丁磊的好貨推薦”的個人專欄。專欄里自稱“朋友圈里比較可靠的生活小達人”,不定期推薦自己用過的好產品,推薦的第一款是平價日本洗發套裝;
在網易云音樂上,他的ID是“網易UFO”,累計聽歌8千多首,創建了28個歌單,時不時寫幾句樂評跟別人互動;
交流間隙,其他大佬都是聊行業聊格局,丁磊的畫風經常是:“你吃過我們公司的豬肉沒有?真特好吃,有機的。”“我推薦的零食自己都有吃過,好吃才敢推薦給大家。”
今年丁磊又帶火了一句話——“順便賺錢丁三石”。他說掙錢只是一件順便的事,但網上卻鮮有冷嘲熱諷。
看到他背個竹簍在西湖邊上采茶,也沒人覺得違和。
對丁磊而言,做一件事首先是自己要發自內心的喜歡,然后才是能不能讓別人也喜歡,如果喜歡,他就拼命去做好,和喜歡的人一起把喜歡的理想去實現,然后順便賺點錢。
他說自己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所以才能發現更多需求。也正是因為熱愛,他才愿意深入下去把事做好。
“不要叫我商人,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丁磊說,他是一個非常有理想的企業家,他的理想就是通過好的產品去改變世界。
來源|華商韜略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