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兇悍進攻,科大訊飛如何突圍?金融
面對BAT扔過來的降維攻擊,科大訊飛究竟如何應對呢?
近日,戰略上全線押寶AI的百度高調喊出“智能語音技術全系列永久性免費”的口號,由此引發了人工智能領域最大規模的軒然大波。A股有著人工智能第一股的科大訊飛首當其沖,當日直接封死跌停板。
這是人工智能的春天,但同時也使得科大訊飛迅速切換至命運的十字路口。如何修筑抵御BAT的護城河,成為眼下科大訊飛的頭號議題。
BAT高調闖進智能語音領域,又一個白馬股“躺槍”
隨著BAT的高調介入,智能語音市場AI免費站再升級。
盡管科大訊飛對外澄清稱,人工智能的市場很大,足以容納更多企業千帆競發,科大訊飛不需要“保衛”。但市場似乎沒有那么樂觀:科大訊飛的技術壁壘以及規模壁壘究竟有多高,成為當下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
既然被稱為A股人工智能第一股,并且在很多細分領域與國際巨頭比肩,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領域的技術實力18年的技術積累,應該非一朝一夕能被超越的。數據顯示,目前科大訊飛已經占到了語音識別市場60%以上的市場份額,語音識別技術在多項比賽中多次蟬聯第一,對標的企業是國際上的谷歌、微軟、亞馬遜這些巨頭,技術上或許壓根沒把BAT放在眼里。
為了加強技術壁壘所帶來的規模效應,科大訊飛也看到了2C端消費市場的巨大前景,在這點上,科大訊飛是有戰略眼光,也有相應的儲備。早在2010年,科大訊飛就推出了訊飛語音開放平臺。截至2017年11月,開放平臺累計覆蓋終端數已經突破了15億,日均交互次數達到40億,覆蓋的開發者團隊有46萬。
就在百度DuerOS在全國范圍內向開發者投出橄欖枝后,今年10月24日,科大訊飛又舉辦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首次開發者大會,拿出了10.24億元基金扶持開發者。某種程度上,這是科大訊飛維護自身智能語音生態吸引力的“防護”舉措。既是實質性動作,又表明了一個態度——不會任由BAT切割走開發者的市場和人群。
只不過,科大訊飛能抵御得住BAT直接免費的的兇悍進攻嗎?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感嘆,“目前,科大訊飛構建的技術壁壘依然存在,比如智能語音技術可識別22種方言,由于積累時間較長,在這一能力上,BAT暫時還無法企及,但留給訊飛的窗口期只有三到五年。”
在這場圍剿與“反圍剿”的戰斗中,科大訊飛過去的業務集中在教育、醫療、司法等2B市場里,這與當下遭受AT打壓的網宿科技確實形似。
接下來如何鞏固這些領域的固有優勢,不被BAT粗暴的免費模式所破,既是科大訊飛當下最重要的挑戰,也是對其智能語音技術壁壘最嚴酷的考驗。
基本面相似,但智能語音與CDN的行業壁壘大為不同
一面是科大訊飛所在的人工智能領域,一面是網宿科技所在的CDN市場,兩者有著一定的相似性:科大訊飛與網宿科技都是“白馬股”,表現都不俗,股價都曾一飛沖天,深受股民們追捧。更類似的是,網宿科技所在的CDN領域遭遇阿里云連連降價的沖擊,一年多次挑起價格戰,讓CDN行業徹底陷入到了“低于成本價銷售”的惡性競爭陷阱中;而科大訊飛則突然面臨著百度DuerOS在智能語音技術領域全面免費政策的打壓。
這就引發了一個自然而然的猜想:科大訊飛會是下一個網宿嗎?其股價會復制網宿科技的K線圖嗎?
10月18日,科大訊飛披露的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87億元,同比增長58.16%;凈利潤1.69億元,同比下降39.45%。如果對比股市K線圖的話,當前科大訊飛的走勢圖與去年三季度時的網宿科技頗為相似,當時網宿因CDN行業陷入高買低賣的惡性競爭而出現利潤下滑,股價一路下跌,時間跨度長達一年多,甚至被打到了嚴重低估的價格區間。現如今,科大訊飛股價雖仍處于高位,但已然出現見頂回落的跡象了。
不過,不得不說,短期股價的走勢,更多是源于市場情緒的大幅波動。短期受BAT碾壓,兩家科技公司的股價反應都可能失真,或者說偏離價值區間,但決定未來公司能否勝出的,還是在于這兩家公司能否抵御住BAT的殘酷競爭維護住自身的市場份額。
從行業屬性來看,科大訊飛與網宿科技所在的兩個市場還是存在著很大區別,兩家公司的行業壁壘也完全不同。
先來看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確實存在準入門檻。雖說當前科大訊飛的技術領先性依然存在,但互聯網多年來的競爭事實表明,技術的差異性和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更何況,BAT根本不缺錢,完全能請得起大牛的專家,也有足夠多的資金可以砸向市場,甚至還可以購買成熟的技術或公司。
而且,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度依賴于后天的多應用場景的訓練與學習,在拓展C端應用場景方面,科大訊飛還是有不少要補齊的部分,其中有兩點值得說一下:
一是,BAT每一家手里都有強勢的產品,每一個產品和入口都是智能語音的關鍵應用場景,比如百度的搜索和攜程的訂票訂酒店,騰訊的QQ、微信兩大入口及延伸出來的開放服務平臺,還有當二股東后所能控制的滴滴、摩拜、美團點評、京東等外圍援手,阿里的淘寶、天貓、支付寶、優酷、蝦米音樂等產品矩陣。這些都是BAT碗里的,也是科大訊飛動不了的奶酪。
二是,雖然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技術上要比BAT更成熟,用戶體驗更好,但這要看是個什么玩法,一旦到了開放平臺和生態的場子里,無論是拼錢、拼資源、拼開發者的號召力和控制力,科大訊飛恐怕都占不到便宜。因為BAT這么多年,最大的勢能就在流量生態和資源整合上。過去可能是站長聯盟、APP聯盟,如今到了智能語音的賽道上,其實玩法大同小異,只需要遷移一下就過來了。
這些都是科大訊飛所面臨的挑戰,也是難以逾越的高墻。
相比,網宿科技所在的CDN領域,成本極度剛性,這也決定了BAT無法在這個領域推行免費模式,某種程度上,行業壁壘反而要更高一些。因為CDN市場是技術、規模、服務和運營“共振”的領域,剛性成本極高,運營和服務經驗也很難一下子被復制,還帶有明顯的時間成本。
比如阿里云并不是一下子就遍地開花了,而是繼承了收購來的萬網在IDC領域的積淀,有了一個高的起點。也就是說,哪怕再有錢的企業,也要按照線下打法,一個個建立節點,并持續優化,才能保持CDN服務的品質。況且,CDN服務的門檻已經越來越高,不僅對服務商的節點數、帶寬總量、穩定性、品質、大冗余、坑攻擊等能力有苛刻要求,更需要根據物聯網、直播等新應用持續升級和優化。
而網宿科技通過深耕細作建立起來的規模、技術、服務、運營優勢,成為應對阿里云競爭的綜合壁壘。盡管近兩年來,巨頭通過價格戰的方式強勢進入CDN市場,導致網宿科技的利潤率有所下滑,但其市場份額仍然保持的很好,并未被巨頭的低價策略蠶食市場份額。根據IDC咨詢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網宿科技連續三年來的市場份額都在40%以上,2016年CDN市場份額為43.5%,相較2015年未降反升了近3個百分點。
如此一來,巨頭的賠本賺吆喝,可能真的就是在賺吆喝而已。畢竟如阿里云,也有盈利的剛性需求,不可能持續大規模虧損,拆東墻補西墻。而一旦這場賠本買賣難以為繼,市場競爭回歸理性,那競爭勝出的網宿科技利潤就會回暖,隨時可以重拾升勢。從這點上,科大訊飛碰到的麻煩,可能比當年網宿科技遭遇的外敵“入侵”,所受到的沖擊更大。
科大訊飛該如何突圍?精耕細作或是唯一出路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麻煩很大,后果很嚴重,面對BAT扔過來的降維攻擊,科大訊飛究竟如何應對呢?到底該怎么破呢?
其實,不論在任何行業,一家企業通過精耕細作,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是首當其沖的任務,也是企業立足之本。以CDN行業為例,當阿里云希望通過價格戰的方式快速擴張市場份額,云服務廠商為做大收入、做高估值以吸引下一輪融資,而挺進CDN領域時,這一行業處于“一哥”地位的網宿科技并沒有一味跟風,而是一邊夯實CDN行業市場,一邊緊跟技術發展趨勢,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推動CDN服務向代表未來趨勢的邊緣計算演進,以快速的技術迭代和精益求精的服務理念、運營優勢保持行業領先性,牽制住競爭對手。目前看,這一打法初步奏效。
身處智能語音市場的科大訊飛同樣應該通過精耕細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與其在本不占優勢的消費級市場里與BAT血拼,參與燒錢大戰,還不如深耕教育、醫療、司法等TO B行業市場,結合行業應用特征做深做透,在細分領域壘砌起高高的圍墻,建立起抵抗巨頭進攻的堡壘。
而且行業市場有著完全不同的規則和玩法,大眾消費市場講的是占領入口的故事,看中的是規模化的體量和多場景的大數據資源,所以免費是圈地最快的方式,應用商店、信息流等領域的競爭就如此。但行業市場則不同,科大訊飛只要“綁”好政府、教育、司法等部門,提供垂直化的智能語音解決方案,體現出差異化價值,BAT的免費套路就很難適用,不易被攻破。
在上述這些領域,科大訊飛有先入為主的優勢。科大訊飛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其營收中有29.65%來自于教育類行業產品,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技術投入到了教育產品研發領域,教育相關費用同比增長了21.27%。此外司法、醫療、車載等幾個關鍵領域,也是科大訊飛智能語音技術應用的重要賽道。科大訊飛只要守好“大門”,將護城河越挖越深,BAT的戰火就殃及不到這里,讓科大訊飛可以守好產糧區。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科大訊飛也可以如此,打好這場攻防大戰。但最怕的就是亂了陣腳,盲目跟風,那樣離滿盤皆輸就不遠了。
BAT的圍剿,對任何一個行業或者企業來說,都是一次危機,既有危,也有機。網宿科技固守陣地不盲從的策略,或許會給科大訊飛提供一個可借鑒的經驗。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