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視角下,數字“新動能”有了正確打開方式觀點

智能相對論 2024-05-30 19:01
分享到:
導讀

在產業創新變革、產業發展資源協同、產業價值落地的全面推進下,也是中國發展智能化、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優勢,天翼云正在變成一個有關數字化、智能化的產業發展資源協同的。

文 | 智能相對論

作者 | 葉遠風

產業升級如火如荼,通過數字化、智能化來激發“新動能”,已經成為普遍共識。

但是,作為一個泛概念,“新動能”到底是什么,又如何具體到一些舉措、動作上,才能確保落地,從而切實推動產業升級?業界需要一個關于“新動能”如何被激發的切實路線圖。

事實上,針對產業升級的“新動能”,最終還是要回歸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產業業務的創新變革能力,產業發展資源的利用能力,產業市場的價值落地能力,以及具體操作中,產業標桿的引領能力,都是“新動能”具象化提升的目標。

最近,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舉辦,其中2024智算云生態大會·智算云論壇上,天翼云對外公布了一系列升級產品及生態矩陣建設,打造了“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位一體的智算云能力體系。

作為云服務國家隊,天翼云正在以全新的智算云布局,為數字經濟發展與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澎湃動能——從產業升級的視角看,其一系列動作,就是數字“新動能”激發的完整路徑。

產業創新變革:全面打通智能化變革的技術需求

“新動能”,首先要直面的是“舊動能”。

過去產業發展依賴的一系列方式方法(例如過分依賴資源或者勞動力),都需要改變,而在智能化浪潮尤其是大模型到來后,通過AI來實現產業創新變革甚至“再造”,全面深入業務過程,向創新技術要效益、效率,已經是普遍共識。

無論是以“產業+AI”來直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還是以“AI+產業”直接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智能化創新都表現出極強的潛力。

因此,做好智能化,就是產業升級的“新動能”。

怎么做?邏輯上不復雜,從智能化最基本的算力開始,到最后的產業應用落地,“全部拉通”。

因此,基于云計算載體,可以看到目前業界積極追求各種全周期、全體系化服務,說到底,還是幫助那些數字化、智能化能力相對薄弱的產業主體(目前國內產業很多主體都面臨這樣的境況)或者服務商、開發者,一次性構建起智能化能力。

而一直在智算云上積極創新的天翼云,在這方面更為深入。

基于“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位一體的智算云能力體系,在算力、模型、數據、應用等各個方面加強生態合作,為AI開發者提供“供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算服務,天翼云打造的智算云能力體系,就是在做這樣一件事。

在智能化的源頭缺算力,天翼云就在算力層面進行了多層次智算算力布局,典型如在北京、上海建設了萬卡級超大規模智算中心,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萬卡高速互聯、高吞吐無損通信,做到了數據中心能效和智算集群算效雙提升。

在大模型開發過程中面對復雜的鏈條難以下手,天翼云升級的“慧聚”一站式智算服務平臺,可以為大模型訓練、推理、應用提供全棧工具鏈,一次性提供模型訓練、模型推理、運營運維、生態平臺、智算容器、AI框架六大功能模塊——只要企業、開發者有創意有想法,落地成真不再是一件高門檻的事。

不僅如此,天翼云還升級了一體化計算加速平臺“云驍”,“云驍”具備超大規模集群管理、運營和算力加速能力,包括異構計算、高速存儲、無損網絡、算力加速、高效運營五大能力,提供的也是一體化服務,讓智算更快、更穩。

此外,針對缺少優質的大模型來源這一問題,天翼云提供自有大模型,還支持引入開源大模型和第三方面大模型;缺數據來源和管理運營能力,天翼云提供有集中化的數據供給與管理服務;缺走向場景的能力,天翼云便構建了全面輔助大模型應用生產、落地的體系。(這三點后文將詳述)

可以說,“五位一體”,就是智能化視角下,產業升級“新動能”實現的集中演繹,提供了“新動能”這個概念由虛到實的操作與實現路徑。

產業發展資源協同:打破資源豐富但融合不佳的狀況,充分彰顯本國優勢

如果說智能化帶來產業創新變革是從一個個產業主體出發的“新動能”,那么推進產業升級有關的資源協同,則是更為全面、系統的“新動能”激發方式。

直白地說,“新動能”不只有來源于企業個體,也需要在宏觀層面推進。

這其中,支撐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源的豐沛,是中國一直以來的優勢。但是,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分散存在的現實,使得產業發展資源的相互協同、上下齊心、全面聯動共同推動產業進步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已有資源優勢(例如算力、數據等)沒有很好地發揮。

過去守著金山挖不動,這本身就說明,能“挖動”金山的,就是產業升級的“新動能”。

典型如,在算力資源這里,“緊缺”只是表象但不是根本問題,各地分配不均、供給需求不匹配、算力利用潮汐應對不足等問題才是。

這就需要集聚優勢資源、高效配置資源,不斷提升統籌和綜合運用能力。

中國電信在業界率先提出了算力網絡的理念并在ITU率先牽頭制定了算力網絡標準框架。2021年天翼智能生態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對算力網絡進行了詮釋,即架構在IP網之上、以算力資源調度和服務為特征的新型網絡技術或網絡形態。

如今,在中國電信等企業的共同推動下,算力網絡的建設有了長足進步。

表現在天翼云身上,是“五位一體”中的平臺層面,天翼云自主研發的算力分發網絡平臺“息壤”,在全新升級后,能夠匯聚并實時感知通算、智算、超算、邊緣多元算力,對跨服務商、跨地域、跨架構的算力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實現算力供需的高效匹配。

基于“息壤”,天翼云正在打造區域算力互聯網平臺,本次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業界伙伴共同啟動“息壤區域算力互聯互通及調度管理服務計劃暨息壤城市算力互聯網點亮行動”,要協同各區域算力管理與運營機構,打破需求方、供給方、運營方三方壁壘,實現算力資源匯聚、流動、共享——這就是典型的產業發展資源協同,是對算力“金礦”價值的一種挖掘。

事實上,除了算力,天翼云還在很多產業發展資源的協同上發力。

例如,在“五位一體”的數據層面,天翼云依托中國電信積累的豐富多模態高質量數據集,全面升級了數據綜合管理平臺,能夠實現多模態、跨源、跨域數據的統一整合和集中治理,并以技術創新加速數據要素可信流通和價值釋放。

這些做法,無疑讓中國本就十分充沛、被一貫視為發展AI重要優勢條件的數據要素資源價值得到釋放,極大地提升大模型創新效率和效果,帶來產業升級的智能化變革加速。

某種程度上,天翼云正在變成一個有關數字化、智能化的產業發展資源協同的“樞紐”,而非僅僅一個云計算技術廠商。

產業價值落地:推動智能化創新應用,讓產業價值變現

談到中國優勢,在發展智能化的過程中,除了那些支撐產業發展的資源,龐大的單體市場一直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國發展智能化、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優勢。

但是,這種優勢如何釋放,一直是產業升級同步面臨的價值落地問題——能夠進一步激發市場、促進更多商品、服務的流通,就是產業升級在需求側的“新動能”(前文都屬于供給側的革新)。

在“五位一體”的應用層面,天翼云匯聚第三方應用,形成以多模態AI應用為核心的場景化AI應用生態,就是在做這樣一件事。

其中,天翼云升級了AI云電腦,云端算力可運行更大模型、集成應用幫助企業業務協作與共享、與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結合滿足安全需要……在注定“智能涌現”的時代,AI云電腦將成為一個創新AI應用的超級入口。

那些由大模型所帶來的應用,將經由天翼云的通路,不斷滿足市場的個性化、多元化、定制化等深度需求,由此,龐大市場的商業價值潛能也就能得以釋放,這就是“新動能”的直接表現。

如果缺乏這樣的路徑,大模型應用與市場之間,將隔著一重山,我們引以為傲的市場優勢也將大打折扣。

在這個過程中,應用開發者、天翼云AI云電腦、用戶/客戶,事實上形成了類似于智能手機時代的、簡明的產供銷市場關系,天翼云本質上是構建了一個屬于大模型時代的應用生態——只有這樣的生態,才能讓應用市場持續繁榮。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背后,產業生態對市場“新動能”激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實上,天翼云的在產業生態建設上的動作還不止于此。

在“五位一體”中的模型層面,天翼云除了預置中國電信自有大模型,還引入開源模型和第三方模型,加強模型國產化生態適配,提供豐富模型庫,與包括頭部人工智能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行業客戶等產業伙伴一起構建開源大模型社區,提供從數據、模型托管至預訓練、微調、推理的全鏈路服務,從而推進產業鏈的聚合創新和商業變現。

會上,天翼云還攜手合作伙伴舉行了“開源大模型社區發布暨生態繁榮計劃啟動”儀式,聚合產業各方力量、加速技術創新循環、推進項目高效落地。

不只有產業價值變現,從技術、平臺、市場、人才等角度全面推進,天翼云構建的產業生態將發揮重要的驅動價值,讓“新動能”全面坐實。

產業標桿引領:尋找產業支點,撬動升級杠桿

最后,“新動能”激發,不管需要什么樣的動作,最終還要落實到具體的企業身上。

在產業升級大時代,央國企責無旁貸,既是關鍵部分,也憑借產業鏈關聯擁有廣泛的撬動能力。

在中央企業不斷加快“上云用數賦智”步伐下,天翼云還在強化對央國企及其上下游企業的支持。

“五位一體”外,在本次論壇上,天翼云聯合多家央企共同發布《中央企業行業領域公有云發展及規劃白皮書》,其重要價值,在于以“對中央企業行業領域公有云應用場景、技術路徑與運營模式的全面洞察,為央國企上下游企業提供上云指引和實踐指導”。

面向央國企,天翼云正在從產業升級的關鍵點幫助激發數字“新動能”,點、線、面打出配合,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方面全面幫助央國企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

當央國企在產業升級時代做到了“頭雁領航”,數字“新動能”也就有了切實的著落,在扎實的支點上,撬動產業升級的杠桿。

而與此同時,啃下央國企智能化轉型升級“硬骨頭”的天翼云,在國云智算底座基礎上與產業各方合作伙伴緊密協作,也將能夠更好地賦能千行萬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在產業創新變革、產業發展資源協同、產業價值落地的全面推進下,以央國企為典型代表的全產業升級大幕,正在數字“新動能”下徐徐拉開。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智能相對論 Focusing on智能新產業新服務,這是智能的服務NO.265深度解讀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AI產業新媒體;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產業 天翼 升級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