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含金量”告急觀點
業績滑坡、價格戰泥潭,雅迪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冰冷現實,更是企業未來發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導讀:業績滑坡、價格戰泥潭,雅迪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冰冷現實,更是企業未來發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礙。
在兩輪電動車的江湖中,雅迪曾長期穩坐頭把交椅,以龐大的市場版圖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然而,風云突變,如今的雅迪卻深陷業績泥沼,令人唏噓不已。2024年的業績預報震醒了眾人,全年凈利潤近乎腰斬。
更令人擔憂的是,雅迪還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潭,利潤遭受嚴重拖垮。為了保住市場份額,雅迪不得不采取降價策略,但這卻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的。同時,雅迪在高端化和智能化道路上也遭遇挫折,高端品牌銷量不佳。雅迪能否在荊棘中尋得出路,重新找回昔日的輝煌?
業績滑坡,數字觸目驚心
雅迪公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猶如一盆冷水猛然澆下,讓市場倍感寒意。全年凈利潤預計在12億—14億元,與一年前2023年凈利潤26.4億元相比,近乎腰斬的下滑幅度,無疑給市場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了一片嘩然。
回溯至2024年上半年財報,雅迪的總營收為114.25億元,相較2023年同期銳減26.39億元,同比下降了15.4%,這一跌幅創下了近九年來營收的最大記錄。凈利潤也未能幸免,降至10.34億元,同比下滑了12.9%。銷量數據更是令人擔憂,電動自行車和電動踏板車總銷量從2023年上半年的821.07萬臺驟降至638.26萬臺,同比下滑了22.26%。
從更長遠的業績曲線來看,盡管雅迪的總營收從2020年的193.6億元攀升至2023年的347.63億元,但增長步伐已經明顯放緩,凈利潤的增幅更是起伏不定,2023年便已初現下滑端倪。這一連串冰冷的數字,無一不在訴說著雅迪如今面臨的嚴峻業績困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雅迪從曾經的行業巔峰跌落至此呢?
雅迪在公告中明確指出了業績下滑的兩大主因。一方面,分銷商去庫存周期導致電動兩輪車銷量大幅下滑。隨著市場飽和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分銷商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為了回籠資金,不得不采取降價促銷等手段,這直接導致了雅迪產品銷量的下滑。另一方面,為順應即將于2025年9月1日實施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雅迪不得不采取降價策略,加速清理不符合新規的舊款車型庫存。這一舉措雖然有助于企業合規經營,但卻直接導致部分產品銷售價格降低,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
回顧行業發展歷程,國家監管政策的每一次調整,都如同在平靜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層浪。雅迪曾借助“老國標”替換潮,憑借大膽激進的擴張策略,迅速搶占市場,實現飛躍式發展。
然而,風水輪流轉,如今面對“新國標”嚴苛的防火阻燃性能要求,以及強制加裝通信定位、安全監測等功能配件的規定,雅迪卻陷入了舊款車型大量積壓、生產改造成本飆升的兩難境地。庫存如同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斬斷企業的利潤生命線。
2024年,雅迪仿佛陷入了一個四面楚歌的困境。除了政策調整和庫存壓力外,全球經濟環境的低迷、消費者消費意愿的下降、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品牌形象的固化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織,讓這個行業王者舉步維艱。
陷價格戰泥潭,利潤遭嚴重拖垮
2024年,消費者的消費意愿和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然而,在這股寒流中,電動車市場卻異常熱鬧,品牌林立,競爭白熱化。為了在有限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各大品牌紛紛祭出殺手锏,價格戰成為了這場市場爭奪戰中最常見的武器。
雅迪,作為電動車行業的龍頭老大,自然也無法在這場硝煙彌漫的戰爭中置身事外。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市場份額,雅迪不得不投身到這場殘酷的價格戰中。
以其暢銷車型雅迪DE2為例,這款車在2023年的售價還穩穩維持在3500元左右,然而到了2024年,在電商平臺上,其促銷價格卻一度低至2700元左右。如此大幅度的價格降幅,雖然在短期內吸引了不少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提升了銷量,但背后卻是利潤空間的嚴重壓縮。
據了解,雅迪DE2的成本價大約在2300元左右,再加上運輸、營銷、售后等各項費用,每賣出一輛DE2,雅迪的利潤可能僅有100至200元左右,與之前相比大幅縮水。這不僅僅是DE2一款車型的問題,而是整個雅迪產品線在價格戰中面臨的普遍困境。
除了直接降價,雅迪還通過推出各種促銷活動、贈品等方式變相降價,進一步加劇了利潤的下滑。這種“賠本賺吆喝”的策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銷量,但卻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的。而價格戰一旦打響,就如同開弓沒有回頭箭,各大品牌相互攀比,不斷壓低價格,整個行業都陷入了“價格戰泥潭”。
在這場泥潭中,雅迪的利潤遭受了嚴重拖垮。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會維持一定的銷量,但從長遠來看,卻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它不僅削弱了企業的研發能力,限制了產品的創新和升級,還影響了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
高端化之路坎坷,智能化競爭失利
為了擺脫對低價產品的依賴,提升品牌形象和利潤空間,雅迪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推進高端化戰略。2021年,雅迪推出了高端子品牌VFLY,定位為“源自保時捷設計”,包含Flying等多個產品線,售價從6999元到19800元不等。此外,雅迪還推出了冠能系列等高端車型,試圖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然而,雅迪的高端化之路卻走得異常艱難。長期以來,雅迪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性價比高、價格親民”的品牌形象,這種固有認知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讓消費者對雅迪的高端產品接受度不高。
以VFLY為例,盡管其在設計、配置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但銷量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在VFLY天貓旗艦店,銷量最高的電動自行車Q90總銷量僅為200余輛,其余部分車型的銷量更是寥寥無幾,甚至有車型累計銷量掛零。
與此同時,在智能化競爭方面,雅迪也遭遇了滑鐵盧。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能化已經成為電動車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九號、小牛等新勢力品牌憑借其在智能化領域的技術優勢,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年輕消費者的目光。九號的電動車配備了智能互聯系統,通過手機APP就能實現遠程解鎖、定位追蹤、車輛狀態監測等功能;小牛的電動車則搭載了智能防盜系統、智能儀表盤等,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相比之下,雅迪的智能化發展卻顯得相對滯后。雖然雅迪也推出了一些具備智能化功能的車型,但在功能的豐富性和實用性方面,與九號、小牛等品牌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例如,雅迪部分車型的智能互聯系統反應遲緩,定位不夠精準,給用戶帶來了諸多不便。在高端化和智能化的雙重夾擊下,雅迪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市場份額逐漸被競爭對手蠶食。
雪上加霜的是,雅迪在產品質量方面也頻頻出現問題。2024年,雅迪因產品不合格問題被處以7萬元罰款,投訴量更是高達2364條,涉及電池故障、售后拖延等諸多方面。這些負面消息如同一顆顆重磅炸彈,嚴重沖擊了雅迪的品牌口碑。在如今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時代,任何一點負面新聞都可能迅速擴散,對品牌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面對業績滑坡、政策調整、價格戰、高端化與智能化挑戰以及質量危機等多重困境,雅迪的未來之路顯得尤為艱難。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