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首款財務大模型,能幫中年金蝶度過危機嗎?觀點

數智研究社 2023-08-11 20:46
分享到:
導讀

金蝶的多次轉型背后,都有競爭對手“用友”的影響。

“一部金蝶創業史,就是半部中國軟件史。”軟件業流傳的這句話,足以讓多數人意識到金蝶的地位。

從1993年至2023年,成立30年的金蝶,也在三次“蝶變”中求得生存。徐少春從向岳父借來5000元奔赴深圳創辦公司,以“做財務軟件的初心就是把財務人員從記賬、做賬的苦海中解脫出來”的初衷,推出了首個財務軟件產品“金蝶”。“金蝶”的名字源于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毛阿敏的一句歌詞。

靠著當時市場上同類軟件較少,金蝶軟件很快就打開了市場。同時“用金蝶軟件,打天下算盤”的廣告標語,也快速拓展了品牌。

但1994年,伴隨著Windows系統進入中國,徐少春下定決心開發基于Windows系統的財務軟件并很快推出了1.0版本,很快推出了V2.5版本等。開發Windows系統的軟件促進了國內財務軟件從DOS系統向Windows系統的快速轉移。這其實也是金蝶的第一次轉型。

這次轉型,在技術領先的產品以及徐少春的高瞻遠矚下,金蝶的業務迎來井噴。用徐少春的話說,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初,金蝶銷售部的員工每天幾乎都要加班至10點以后,坐末班公交車回家。如今來看,金蝶的第一次轉型是成功的。

借著轉型的成功,金蝶于2001年登陸港交所,市值4億多港元。金蝶的成功,也讓ERP領域涌入了諸多玩家。到2002年,該領域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同時,“世界四大軟件企業”IBM、SAP、甲骨文和微軟進軍中國市場,國內小玩家通過價格戰來爭取用戶。

如此背景下,金蝶在徐少春的帶領下開始了第二次轉型。按照“軟件企業需要形成完整生態鏈才能做強做大”的原則,金蝶發布了BOS平臺,企業可以上平臺進行應用的定制和個性化開發。金蝶通過個性化定制,再一次完成了升級。

經過十年發展,金蝶的市值飆漲24倍至100億港元左右。十周年時,金蝶已成為坐擁1.2萬員工。作為行業的“大象”,金蝶開始出現轉身慢的情況。2012年,攀升的人力成本導致上半年虧損2億多元,這是金蝶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在隨后的兩到三年中,金蝶在壓縮人力成本導致的人員流動和高管離職中動蕩。徐少春再次開始思索轉型。2014年,徐少春在金蝶的一場發布會上以砸掉服務器的行為,宣告成立“ERP云服務事業部”。到2015年,金蝶的ERP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近六成,云服務實現的營收同比增長54.9%,占總營收比也將近四成。

到2017年,金蝶甚至拋棄過去的歷史積累,用金蝶云全面代替ERP。金蝶成為一家云計算公司。「數智研究社」看來,金蝶云服務的營收雖然從2016年的18%占比增至2022年的76.3%,但這一業務至今并未實現盈利。

財報數據顯示,金蝶權益持有人當期應占虧損3.89億元,2021年末則為3.02億元。對此金蝶的解釋是持續加大對云產品尤其是金蝶云·星瀚及HR SaaS的研發投入和疫情的綜合影響。

同時,「數智研究社」發現,開拓云市場的金蝶不僅沒有飛得更高,反倒讓金蝶出現了銷售費用率高企,扣非凈利常收負的情況。這條探索云的道路,金蝶走了這么幾年仍看不到未來的曙光。

不甘落后“北用友”

金蝶的多次轉型背后,都有競爭對手“用友”的影響。

在財務軟件這一領域,金蝶和用友往往相生出現,業內以“北用友,南金蝶”來形容這一市場格局。從創立時間來看,用友起步于1988年,早于金蝶。這也導致了1994年全國首屆會計電算化成果展上出現,用友創始人王文京成為演講嘉賓侃侃而談,而徐少春的金蝶展臺無人問津的情況。

也許,兩大財務軟件的比拼從那時就開始了。在云業務上,金蝶因為ERP業務增長放緩而轉型領先了用友。用友雖然后發但發展勢頭也很兇猛。2018年,用友云服務業務收入20.94億元,首次超過金蝶。作為對比,金蝶的云服務收入為8.49億元。

即便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用友仍有2000余萬元的凈利潤,但金蝶則陷入了2億元的巨虧漩渦中。

事實上,金蝶一直生活在用友的籠罩之下。ERP時代,用友市場占有率基本都在45%左右甚至以上,牢牢占據著國產ERP市場的頭把交椅。金蝶則只能從中小企業市場爭取存在感。如今戰火引到云業務,這一格局似乎仍未改變。

在用友的持續進化下,金蝶處處是危。而這還是除了內部管理缺失之外,外界能顯而易見看到的問題。

金蝶要抓住大模型機遇

所有的業務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做一遍。這句話也適用于金蝶。

在人工智能、AIGC等技術風起云涌之際,千“模”共生的變革正在發生。垂類大模型如何助力企業,將大模型轉化為可以落地的生產力,十分受到各界的關注。

金蝶在8月8日“全球創見者大會”上發布中國首款財務大模型。徐少春則表示,“企業數字化要經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數治化四個階段,數治化是用數據來治理企業,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高階段。“

在徐少春看來,用數據來治理企業這一終極目的,給了有望加速財務數據智能化處理的財務大模型落地的檔期。

當然,作為財務管理領域領頭羊,金蝶擁有財務垂直領域訓練、財務知識庫等核心優勢,推出的大模型產品理應也更有天然的財務基因。

但是,如何將大模型落地到具體的企業場景、落地到專業的服務當中去,還需要客戶們的試錯體驗。但是,因為金蝶所處財務領域的特殊性,使用大模型產品導致賬目一旦算錯,那將嚴重損害財務軟件領頭羊金蝶的品牌美譽度和行業可信賴程度。

總而言之,深耕財務領域這么多年、一直致力于引領世界一流財務管理的金蝶,在口號變化中不斷推動業務轉型升級和更新,到今天推出首個財務大模型產品,焦慮可想而知。但金蝶也希望能夠突破用友的陰影,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我們拭目以待。

金蝶 用友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