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貸財報或藏危機:年利率超紅線、涉嫌關聯擔保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其凈利潤增速遠不及營收增速。
3月15日,宜人貸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宜人貸實現凈收入55.4億元,同比增長71%;凈利潤13.7億元,同比增長23%。值得注意的是,其凈利潤增速遠不及營收增速。
表1數據來源:宜人貸官方財報
另據財報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宜人貸實現凈收入18.3億元,同比增長70%;凈利潤4.5億元,同比增長18%。截至2017年12月31日,宜人貸累計促成借款總額已達739億元。在解讀財報的官方問答中宜人貸表示,到2020年公司信貸業務規模期望達到1000億人民幣。
盡管總體業績保持增長,但在財報亮眼數據的背后,宜人貸的發展潛藏著諸多危機,1000億元的信貸業務目標想要順利實現,恐怕并不容易。針對財報反映的D級客戶過多,備受業內詬病的“砍頭息”以及疑似第三方關聯擔保等問題,有媒體記者聯系了宜人貸相關部門,截止發稿仍未得到任何回復。
過度依賴高風險客戶,或將增加財務風險
招股說明書顯示,宜人貸將不同信用程度的借款人分成A、B、C、D四個等級,給予不同的交易費和利率標準。其中,A、B、C、D四級分別對應5.6%、18.5%、26.4%、28.2%的交易費和16.9%、27.4%、33.5%、39.5%的年利率。
借款人信用等級越低,所付出的借款成本越高,其中信用等級最低的D級客戶借款成本相當于借款本金的四成。而從占比來看(表2),2017年C類與D類借款人的借款占比已占當期促成借款總額近九成。
從貸款等級的數據來看(表2),宜人貸2017年所獲取費用收入大部分集中在D級類貸款費用所得,D級類貸款量占總貸款量的77.6%,產生的費用收入占88.5%。這樣的貸款分布比例嚴重失衡,產生的費用收入多來自D級貸款,會增加財務風險。
表2數據來源:宜人貸官方財報
從客戶等級的數據來看(表3),2016年第4類客戶出貸的總數額是51.8億元, 2017年第4類客戶的出貸總數額是102.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98.0%。2016年第5類客戶出貸的總數額是78.0億元, 2017年第5類客戶的出貸總數額是87.5億元,環比增加12.2%。兩類客戶出貸總額平均增加55.1%。
表3數據來源:宜人貸官方財報
從各類客戶得到的費用收入看,第4類客戶2016年出貸所獲得費用收入為2.7億元,2017年為1.1億元,環比降低254.0%。第5類客戶2016年出貸所獲得費用為7.1億元,2017年為2.0億元,環比降低349.8%,平均降低了301.9%。
在梳理客戶等級和費用收入后發現,宜人貸在第4、5類次級信用的客戶的放貸量增加55.1%的同時,所獲費用卻降低了301.9%。宜人貸的資金池還能續航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以這樣的分配比例繼續下去,公司的風險系數將會非常高。
高風險客戶的大幅增加和費用收入環比的大幅降低,已經在不斷的啃食出貸的總資金池,更有甚者或將產生嚴重的壞賬堆積,增加財務風險,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公司整體的資金鏈斷裂引發破產。
但據宜人貸官方回應,“不同風險等級用戶的信用表現均符合公司對風險的預期。短期之內,預計不同風險等級用戶的占比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至于業內關注的壞賬風險,公司表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5年促成所有借款的累計凈壞賬率為9.3%,2016年促成所有借款的累計凈壞賬率為5.9%。隨著2015年及2016年促成借款的風險表現期增加,累計凈壞賬率水平基本符合公司的風險表現預期。
年利率超過36%的借貸紅線,服務費實質是“砍頭息”
除了財報數據暴露出的問題,宜人貸實際貸款業務中前期高昂的服務費也飽受詬病,將各項費用加在一起換算后得到的年化利率更是超過了36%——這個法律規定下的民間借貸最高標準。
一位資深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律師指出,從廣義上來講,平臺從申請的借款額中扣除手續費的行為,本質上就是“砍頭息”,只不過是為了規避風險,才會以“服務費”“手續費”“管理費”等命名。
據某財經媒體報道,有借貸者反映,他通過宜人貸App借款3萬元,借款期限為三年,每月還款1次,分36期還清。所簽署的合同里借款本息數額為49000元,其中13041元是利息,而多出的5959元是宜信從中扣去的服務費。合同顯示,在還款時,每期應還1373.94元。
據此,一位金融行業人士計算,用36期的年金系數(P/A,i,36)折現以后的月利率約為3%,如按復利公式[(1+3%)^12-1]算,年化利率高達42.6%。
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2017年12月8日發布的《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要求排查綜合實際利率是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定,是否存在從貸款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續費、管理費、保證金或設定高額逾期利息、滯納金、罰息等行為。
宜人貸的實際情況與上述規定顯然有所沖突。在被問到目前貸款最高利率高于36%是否合理的問題時,其官方回應稱“作為服務平臺,公司會在前期為借款人提供信息驗證、信用評估等服務,為覆蓋相應的成本,公司會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前期服務費,符合監管要求。”
據了解,宜人貸部分線上貸款最高利率已調整至36%以下(含36%),但線下貸款的最高利率仍然高于36%,至于線下貸款會否調整,公司未給出明確作答。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宜人貸取消前期服務費全部改成期繳,按照現有的會計準則,當期收入和利潤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大部分的收入將被遞延到未來。此外,公司的收益率和成交額也會受到影響,還可能增加壞賬風險。
涉嫌關聯擔保,第三方擔保恐淪為形式
公開資料顯示,宜人貸的實際控制人唐寧畢業于北大數學系,擁有美國南方大學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曾在華爾街DLJ投資銀行從事金融、電信、媒體及高科技類企業的上市、發債和并購業務。他于2006年創辦宜信,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經過多年的深耕,唐寧已打造了一張覆蓋投資、財富管理、資產管理、融資租賃、第三方支付、征信評級等許多業務在內的業務網絡,產業鏈涵蓋到了貸前、貸中和貸后管理的各個環節。
通過梳理唐寧掌控下的宜信股權關系圖(圖1)我們發現,他借鑒了經典的“聯合艦隊”模式。宜信總部以“旗艦”的身份調度各公司資源,關聯企業既可以獨立運營,又能夠與其它友艦企業資源互換,協調發展。與“聯合艦隊”集團控股其它子艦不同的是,唐寧通過自己直接控股的方式控制了絕大多數關聯企業。
圖1唐寧掌控下的宜信股權關系圖
如此龐大繁雜的業務網,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可能使宜信公司陷入關聯交易的泥淖。早在2016年年初,就有媒體爆出宜人貸2015年三季度出借端的異常增長背后可能涉及關聯交易。
而在最近宜人貸官網多個投資項目中,有線索表明其與引入的第三方擔保公司存在關系。《宜人貸平臺引入第三方客戶保障機制升級說明》中提到,宜人貸引入天達信安(北京)非融資性擔保有限公司(簡稱“天達信安”)對出借人的出借資金提供信用保證保險保障和擔保公司保障。
天達信安為宜人貸提供的擔保措施是,一旦借款人逾期,天達信安將按照擔保合同(《擔保函》)向出借人進行賠付,保障其出借本金和利息的收回。
而據天眼查資料顯示,天達信安只有兩個自然人股東,這兩人是華創資本的合伙人吳海燕和王道平,而華創資本和宜信的創始人都是唐寧。
此外,在天達信安最近一次2月13日的股權變更中(圖2),宜信普誠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及宜信匯才商務顧問(北京)有限公司退出,新增王道平、吳海燕兩位自然人股東。
圖2天達信安2018年2月13日股東變更情況圖片來源:天眼查
對于第三方擔保機構與股東宜人貸母公司及創始人之間存在的關聯關系是否違規這一問題,宜人貸方面回應,監管并沒有禁止關聯公司提供擔保服務。作為美國上市公司,公司將全面、透明地披露關聯方交易的相關信息。
有律師表示,上述情況已構成關聯擔保,不過在現行法律中,擔保合同有效。但關聯擔保方的股東和債權人可以要求擔保人的高管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為它為關聯企業擔保,損害了擔保人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目前,很多民間借貸公司都是關聯擔保,這實際上導致擔保效力大大打折扣,如果事先未對投資人明示,是對投資人不負責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