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圖首次將交通行業大模型應用于精細化治堵場景觀點

高德地圖發布了全新升級的城市交通“評診治”智能決策SaaS系統,以助力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精細化治理。
近日,由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道路交通安全產品博覽會暨公安交警警用裝備展(以下簡稱交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會上高德地圖發布了全新升級的城市交通“評診治”智能決策SaaS系統,以助力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精細化治理。
該系統主要利用高德地圖自有的多種動靜態互聯網交通大數據能力,全方位感知城市或區域道路基礎設施、交通運行健康狀況、時空擁堵特征和通勤出行規律,提供用于精細化治理的可量化解決方案,助力數據化、智能化、高效解決在交通擁堵治理過程中面臨的各類業務難題。
“評診治”系統全新升級 聚焦大模型+交通治理
相較于2020年首次發布的高德地圖交通“評診治”分析系統, 本次系統升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高德地圖將交通行業大模型首次應用于城市交通精細化治理擁堵等場景,支持多模態指令(文字、語音、圖像等)輸入,超百種解決方案秒級生成。尤其在針對交通出行獨有的分時段、分路段、分方式、分車型所造成的隨機、開放、非線性等系統特性,實現十億級模型參數精準化辨識、自動化裝配和自適應優化。
二是高德交通大模型可針對任意區域、任意點位的交通方式的流量進行精準識別,無論是基于通勤OD、場景OD的識別分析,還是交通方式識別模型,這種全方位感知交通出行的能力在一線城市覆蓋度可達90%、二線城市可達80%。
交通精細化治理“對癥下藥”成效初顯
“評診治”系統通過秒級生成“交通健康體檢報告”,基于全量OD對交通問題進行診斷分析,為綜合施策提供“交通精細診治”,助力城市交通管理者對癥下藥。
例如,高德地圖助力杭州交警研判出全市最為擁堵的50個路口,并對路口的擁堵指數、排隊長度、停車次數等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對癥下藥“,為紅綠燈路口的配時優化、可變車道調整、交警現場勤務、警力疏導指揮等提供全方位立體化決策輔助,使路口從嚴重擁堵的“E、F級”提升至 “D級”以上,即創新打造了“E、F級路口消失術”。
在湖北黃石智慧交通項目中,利用“評診治“系統數據,再結合大模型能力加持綠波算法以及AI綠波軟件工具,共同實施完成了黃石市7條主干道路快速綠波協調。
在惠州中,利用惠州市TOCC平臺交通監測數據和高德“評診治“數據,識別城市擁堵規律,開展交通建設項目工程實施效果監測,為交通規劃、交通項目實施計劃及工程實施效果評價提供了數據參考,以此支撐公交線網精準優化和停車資源高效配置。
高德地圖未來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蘇岳龍表示,交通治理已經步入下半場,稱之為“精細化治理”,通過“評診治“系統提升工作效果、提高交通效率等已不再是錦上添花。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無論是大規模建設硬件設備,還是硬件的維護,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反而低成本高效的SaaS服務模式更具有普適性。
此外,本次交博會高德地圖還展出了面向交管部門的大型活動管理大屏,除可支持日常交通的監測外,還可在活動期間實時監測交通運行狀態,保障重大活動指揮調度,深度優化勤務執行管理。同時活動相關信息還可及時觸達高德地圖用戶,助力用戶在導航途中合理規劃出行路線。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