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平臺瘋狂涉農背后 為何洗牌淘汰率達40%金融
監管之風吹過后,大標業務的平臺,齊刷刷地將目光瞄向了包括消費金融、車貸、三農金融在內的小額分散資產。
監管之風吹過后,大標業務的平臺,齊刷刷地將目光瞄向了包括消費金融、車貸、三農金融在內的小額分散資產。
據公開資料顯示,從事三農金融的互金平臺數量,在兩年時間里激增了大約30%。這些平臺通過對接“涉農資產”來使自身盡快靠攏合規陣列。
但瘋狂背后的隱患卻在逐步爆發。
業內人士指出,互金三農金融行業的實際淘汰率已高達40%,一方面不少涉農平臺處于停業或轉型狀態,另一方面仍在運營中的平臺也亟待更換思路和血液。
那么,互金平臺瘋狂“涉農”的背后,究竟是“趟渾水”還是“大利好”呢?
一.瘋狂背后的“真相”
中國人民銀行曾出具過一份三農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5年間,雖然各項數值有所上升,但我國三農業務整體增速緩慢、后勁乏力。
“大部分銀行只是做做樣子。他們只在農村吸儲,再去城鎮放款,并沒有從本質上解決農村的資金問題?!边@是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專家的共同認識,也是包括可溯金融在內的互金平臺對接三農金融的目的。
本來,互金平臺與三農金融最初的合作一直在解決農村融資問題上進行,但由于監管影響,一些互金平臺的“涉農之路”卻在2016年里變了味道。
零壹智庫數據顯示,2015-2016年間,互金農村金融業務的全年交易額破天荒地到達了450億元的新紀錄。曾涉足農村金融的網貸平臺數量上漲至664家。僅2015-2016年間,便新增77家平臺。
不過,伴隨著瘋狂的增長率,洗牌淘汰率也同樣居高不下。
截止目前,在2016年末以農村金融為主的114家千萬級平臺中,仍在正常運營的僅有64家,超過一半已是倒閉停業或謀求轉型;尤其是誕生在2015-2016年高峰的77家新增平臺中,正常運營的數量更是僅存38家,淘汰率達到了驚人的40%以上。
那么,互金平臺與三農金融真的是不可兼容嗎?對此,可溯金融CEO劉棟認為,三農金融其實是一個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的資產類型,并不是發一個標的就可解決的問題。但為了合規,部分互金平臺卻紛紛“另走捷徑”,只單純購買“資產”,并不將業務形式下沉到三農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中去。
而這種“只追求三農表面”的同質化競爭,不僅不會為行業換取真正的爆發期,更會帶來平臺數量的迅速萎縮和消失。
二、當“農村”遇上“現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高級經濟師張影強曾在公開講話中表示,當今中國三農金融面臨著三大問題:一是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農民“看天吃飯”;二是農業始終處于產業鏈低端,無法持續增長;三是農民零征信人群龐大,信用風險偏高。
這三點,恰巧論證了互金平臺涉農困境的根本原因。
◎老思想≠大成功
“互金平臺最主要的失敗原因是在介入三農金融時依然延續了老路。”互聯網金融專家分析道。
由于零征信人口基數太大,大部分涉農平臺仍然沿用了像過去車貸、房貸這樣的抵押物貸款模式。但這種老思想,卻無法重塑過去的輝煌。“我們曾親眼見過農戶抵了房,抵了田。卻遇上來年收成不好,還不上款的情況。”可溯金融CEO劉棟說。
劉棟認為,由于“看天吃飯”的險惡條件,單一的“涉農抵押貸款”并不能解決互金平臺和三農金融問題?;ソ鹌脚_應當思考的是,如何重塑三農金融產業鏈,使得這種金融模式能夠真正沉下去,通過互金平臺“輸血”,來實現三農金融自身的“造血”目的。
◎可溯三農:如何攻破模式頑疾?
之所以互聯網金融面臨著同質化的資產模式,關鍵點還在于借款人“零征信”的尷尬窘境。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突破這一風控點呢?
業內人士分析發現,三農金融真正的風控點有時更多在于場景,而不僅在“人”本身。通過場景切入,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或許是另一條可以摸索的路徑。
可溯金融CEO劉棟介紹,可溯金融平臺農鏈通項目正在采用這樣的思路。農鏈通項目主要與大型農業公司合作,由可溯根據農業公司申請,為其采購飼料的經銷商和養殖戶發放專項貸款。貸款資金直接打入農業公司賬戶,銷售回籠后資金由養殖戶還款至可溯平臺。而農業公司則作為第三方提供真實性保證,并起到追溯貸款資金的作用。
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平臺一位長期與上游農業公司正大集團保持合作的河南籍養殖戶張思財,為了擴大企業規模通過正大集團向可溯申請到了100萬貸款,同時在這過程中按需向正大集團提取養豬物資。沒想到,不足一年就遇上豬價回暖。張思財的養豬企業不僅還清了貸款,還留足了來年的發展資金。
當然,這雖然算作一個突破點,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農戶都適合這樣場景化的切入方式。一些散農的小額借貸需求,依然是互金平臺必須正視和面對的難題。那么,這些人的風控難點又該怎么把控?
“我們還在嘗試一種金融下行、農產品上行的結合方式?!笨伤萁鹑贑EO劉棟稱。
這種方式目前在可溯所有涉農項目上實行。以主打應急借貸的“小農貸”項目來說,首先,可溯金融通過設立在全國20多個省份的160家“可溯運營中心”來作為線下風控點,從實地盡調切入,來實現對申請農戶的風險判定。同時,為了提高回款率,農戶所產出的農產品也可以在可溯金融旗下的電商類生活平臺上銷售。
“生活電商平臺對所有可溯金融的借款農戶開放,農戶既可以自行選擇銷售方式,也可以通過我們的平臺增加農產品銷量。這樣一來,農戶的回款保障又將增加一層?!逼脚_運營人員表示。
在風控、模式上進行不斷探索,是用現代手段破解三農金融的方式。而對于兩者來說,還有另一種更延伸的模式同樣值得探討與借鑒。
三、什么是三農金融的優化方程式?
金融助貧,是習近平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的期許,也是多位業界專家所認可的互金平臺與三農金融結合的最優解模式。
“金融助貧,將有效解決中國農村高企的土地空置率問題,幫助三農產業實現規?;l展?!鞭r業專家表示。但由于多種原因,這種本應更公益的形式,卻也時常處于扭曲的狀態中。
“一些所謂的助農,很大程度上只是一次性借款,并沒有從實際上改變農村的生存現狀。助農,依然只停留在表面上。”專家分析稱。那么,究竟怎樣的助農才是有效的?
◎可溯助農:什么才是精準扶貧?
“就我理解而言,助農的落點在于扶貧、以金融做杠桿,用半公益的角度解決中國三農面臨的實際發展問題,才是助農的真正目的?!笨伤萁鹑贑EO劉棟這樣解讀道。
可溯目前在“雨潤”和“甘露”兩大扶貧計劃上實行了如下助農策略:通過激勵造血、大數據運營、農產品推廣等一系列創新產品和服務,解決三農普惠中沉不下去、數據體系缺失和造血能力弱等難題,來緩解扶貧之困。
“我們通過激勵造血的模式借給農戶項目啟動所需的資金或物資,同時由線下業務員進行實時跟進,并為農戶提供相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農戶回款。最后,我們利用這些沉淀下來的貸前、貸中、貸后數據,反哺回可溯·風盾大數據模型中去?!笨伤萁鹑贑EO劉棟介紹道。
如果農戶能夠通過平臺的借款和其他服務,從根本上改善產出、銷售等能力和生產循環模式,那么或許互金平臺也能夠相對實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助農目的了。
互金與三農金融是否能夠有效結合?答案已經顯而易見。重塑產業鏈、下沉到三農金融本身,將不僅有助于互金平臺獲取優質資產端,更有利于三農經濟真正脫胎換骨。而如果只是為了合規而追求“表面涉農”,那么或許“被淘汰”也正是這些平臺所要面對的結局吧。
【來源:網貸之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